日本·峰下鐵雄

《鹿茸之研究》~ 四 鹿茸之藥理 (2)

回本書目錄

四 鹿茸之藥理 (2)

1. 四 鹿茸之藥理

及腎肝之陰分。補下元真陽。故能主如上諸症。及益氣強志生齒不老也。癰腫疽皆榮氣不從所致。甘溫能通血脈。和腠理。故亦主之。

此說乃基於漢醫之學說。故以今日之醫學的常識。而欲瞭解之。匪易事也。如謂氣味陰陽所入經路等語。皆屬哲理之空說。因人而異。乃亦自然之事也。

故清之劉若金著本草述。(三九)引用繆希雍之說。而謂繆氏謂鹿為純陽之質固然。但云茸亦純陽。並謂陰之陽則誤矣。鹿茸角皆為陽中之陰也。斯為因陰陽之見解。而異其說。再謂昔蜀一道人市斑龍丸。每醉高歌曰。尾閭不禁滄海竭。九轉靈丹都慢說。惟有斑龍頂上珠。能補玉堂闕下穴。

其方用鹿茸鹿角膠鹿角霜也。夫玉堂闕下穴。即膻中。膻中者。心主之宮城也。經曰。胞脈者。屬心而絡於胞中。胞中為精血之所聚。而其脈固絡於心。心胞絡主血。會此所以謂其為能療男子漏精尿血。女子崩漏也。至繆氏言其入四經而奏功是也。第謂純陽則大誤。若鹿茸則補命門真陽。

不可與鹿茸例論也。此皆為一種空理空論也。

清季藥理說頗多。而悉據神農經之說。加以註疏。其見解雖不一致。然都基陰陽之哲理。而成為空想空論。今僅摘其一二如下。

張璐(三九)曰。鹿茸效用。專主傷中勞絕腰痛羸瘦。取其補火助陽。生精益髓。強筋健骨。固精攝便。下元虛人。頭旋眼黑。皆宜用之。本經治漏下惡血。是陽虛不能統陰。即寒熱驚癇。皆肝腎精血不足所致也。角乃督脈所發。督為腎臟外垣。既固腎氣。內充命門。相火不致妄動。氣血精澤。得以凝聚。扶陽固陰。非他草木可比。

張陰庵曰。鹿性純陽。息通督脈。茸乃骨精之餘。從除透頂。氣味甘溫。有火土相生之義。主治漏下惡血者。土氣虛寒。則惡血下漏。鹿茸稟火氣而溫。土從陰出陽。下者舉之。而惡血不漏矣。寒熱驚癇者。心為陽中之太陽。陽虛則寒熱。心為君主而藏神。神虛則驚癇。鹿茸陽剛漸長。

心神充足。而寒熱驚癇自除矣。益氣強志者。益腎臟之氣。強腎臟之志也。生齒不老者。齒為骨之餘。從其類而補之。則腎精日益。故不老。

葉天士曰。(四二)鹿茸氣溫。稟天春升之木氣。入足厥陰肝經。味甘無毒。得地中正之土味。入足太陰脾經。氣味俱升陰也。肝臟血。脾統血。肝血不臟。脾血不統。漏下惡血矣。鹿茸氣溫可以達肝。味升可以扶脾。所以主之也。寒熱驚癇者。驚癇而發寒熱也。蓋肝為將軍之官。

肝血虛。則肝氣亢。挾濁火上逆。或驚或癇矣。鹿茸味甘可以養血。氣溫可以導火。所以止驚癇之寒熱也。益氣者。氣溫則益陽氣。味甘則益陰氣也。甘溫益陰陽之氣。氣得剛大。而志強矣。鹿茸骨屬也。齒者骨之餘也。甘溫之味。主生長。所以生齒。真氣充足。氣血滋盛。

白話文:

鹿茸能滋養腎臟和肝臟的陰液,補養下焦的真陽之氣,所以能夠治療上述的各種症狀,並且能增強體力、堅定意志、促進牙齒生長,使人不易衰老。癰、腫、疽等疾病都是由於營氣運行不順暢所導致的,而鹿茸性味甘溫,能疏通血脈、調和肌膚,因此也能夠治療這些疾病。

這些說法都是基於中醫的理論,如果用現代醫學的常識來理解,是很困難的。像是氣味、陰陽、歸經等說法,都屬於哲理性的空泛理論,會因為個人體質而有所差異,這也是自然現象。

清朝的劉若金在《本草述》中,引用了繆希雍的觀點,認為鹿是純陽之體是沒錯,但說鹿茸也是純陽之物,就錯了,應該說鹿茸和鹿角都是陽中帶陰的。這是因為陰陽觀念的不同而產生了不同的說法。另外,以前有個蜀地的道士賣斑龍丸,每次喝醉都會高歌說:「尾閭不鎖住,海水也會乾涸;什麼九轉靈丹都別提了,只有斑龍頭頂的寶珠,才能夠補益玉堂闕下的穴位。」

這個方子用了鹿茸、鹿角膠和鹿角霜。玉堂闕下的穴位,指的就是膻中穴,膻中穴是心臟的宮城。經書說,胞脈屬於心,並與胞中相連,胞中是精血聚集的地方,而它的脈絡是連接到心臟的。心包絡主管血液,這就是為什麼說它能治療男子遺精尿血、女子崩漏的原因。至於繆希雍所說的鹿茸入四經而發揮功效是正確的,但說它是純陽就大錯特錯了,鹿茸是補命門真陽的,不能和鹿角相提並論。這些都是一些空泛的理論。

清朝時期關於藥理的說法很多,大多都是依據《神農本草經》的說法,加以註解和疏通。雖然見解不盡相同,但都基於陰陽的哲學理論,成為一種空想的理論。現在只摘錄其中一二如下:

張璐說,鹿茸的功效主要是治療因勞損過度而導致的腰痛、身體瘦弱等症狀,可以補火助陽、生精益髓、強筋健骨、固精止便。對於下焦虛弱、頭暈眼花的人,都適合使用。本經說鹿茸可以治療婦女漏下惡血,是因為陽氣虛弱不能統攝陰氣的緣故。像寒熱、驚癇等症狀,都是肝腎精血不足所引起的。鹿角是督脈所發,督脈是腎臟的外圍,既能鞏固腎氣,又能充實命門,使相火不致妄動,氣血精液得以凝聚。它扶陽固陰的效果,不是其他草藥可以相比的。

張陰庵說,鹿的本性屬純陽,它的氣息可以通達督脈。鹿茸是骨頭精華的剩餘部分,從頂端生長出來,氣味甘溫,具有火土相生的意義。它能治療漏下惡血,是因為土氣虛寒,導致惡血下漏,而鹿茸稟賦火氣而溫熱,土氣就會由陰轉陽,讓下墜的氣往上升,惡血自然就不會再漏了。所謂的寒熱驚癇,是因為心臟是陽中之太陽,陽氣虛弱就會出現寒熱症狀,而心臟是君主,負責藏神,神虛就會出現驚癇。鹿茸能使陽氣漸漸增長,心神充足,寒熱驚癇自然就能治癒。它能益氣強志,是因為它能補益腎臟之氣,使腎臟意志堅定。它能生齒不老,是因為牙齒是骨骼的剩餘部分,根據同類相補的原理,補充腎精,就能使腎精日益充足,所以不易衰老。

葉天士說,鹿茸的氣性溫熱,稟賦春天升發的木氣,入足厥陰肝經。它的味道甘甜無毒,得到大地中正的土氣,入足太陰脾經。氣味都是升發的,屬於陰。肝臟儲藏血液,脾臟統攝血液,如果肝血不藏,脾血不統,就會導致漏下惡血。鹿茸氣溫,可以到達肝臟;味升,可以扶持脾臟,所以能夠治療這些症狀。所謂的寒熱驚癇,是因為驚癇發作而出現寒熱症狀。肝臟是將軍之官,肝血虛弱,肝氣就會亢盛,挾帶濁火上逆,就會出現驚恐或癲癇。鹿茸味甘可以養血,氣溫可以引導火氣,所以能夠止驚癇的寒熱。它能益氣,是因為氣溫可以增益陽氣,味甘可以增益陰氣,甘溫能增益陰陽之氣,使氣剛強宏大,意志也跟著堅定。鹿茸屬於骨骼類,牙齒是骨骼的剩餘部分,甘溫的味道,主生長,所以能夠使牙齒生長。真氣充足,氣血旺盛,身體自然就強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