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栝樓仁

回本書目錄

栝樓仁

1. 栝樓仁

[(本經中品)]

【釋名】栝,檃括也。樓,蔞斂也。言包斂其子在內,白如括囊也。「果羸」音轉也。「瓜蔞」、「天瓜」、「黃瓜」、「地樓」皆依音象形以名。「澤姑」義未詳。

【各方記述】所在有之。三四月生苗,引藤蔓葉如甜瓜葉而窄,作叉有細毛。七月開花,似壺蘆花,淺黃色,結實在花下。大如拳,生青,至熟赤黃色。其形有正圓者,有銳而長者,功用皆同。根亦名「白藥」,皮黃肉白。

【辨別道地】和產有二三種。藥鋪栝樓仁,王瓜子混而一之。宜子細辨其殼中子似柿核者,乃栝樓也;如螳螂頭者,乃王瓜也。藥鋪稱柿核樣奴女樣者佳矣。

【修治】去殼皮草膜,及油。亦有不去油,微炒者。王肯堂曰:肥大結實者,連子皮細切用。今人止用核仁非也。

【氣味】甘微寒,無毒。

【功用】味厚氣薄,陰也。入手太陰。同貝母,則開結痰。脾胃虛寒,作泄者,勿服。

【主治】胸脾,悅澤人面,潤肺燥,降火,治咳嗽,滌痰結,利咄喉,止消渴,利大腸,消癰腫瘡毒。子炒用補虛勞、口乾,潤心肺,治吐血腸風、瀉血、赤白痢、手面皺。

白話文:

栝樓仁

栝樓,因其果實包覆種子於內,形似包裹,故名。也因音韻相近,而有瓜蔞、天瓜、黃瓜、地樓等別名。「澤姑」之名,其意則不明。

栝樓廣泛分佈,於三四月份發芽,莖蔓葉片形似甜瓜葉但較窄,葉面有細毛。七月開花,花形似壺蘆,淺黃色,果實結於花下,大小如拳頭,初生時青綠,成熟時則為赤黃色,果實形狀有圓有長。根部也稱為「白藥」,外皮黃色,內里白色。

市面上栝樓仁良莠不齊,常與王瓜子混淆。需仔細辨別,栝樓仁的種子形似柿核,而王瓜子的種子則形似螳螂頭。藥鋪中稱之為「柿核樣」或「奴女樣」的較佳。

炮製方法為去除外殼、皮、膜及油脂,亦有不用去除油脂,只略炒的作法。王肯堂認為,肥大飽滿的栝樓仁,連同種皮細切使用效果最佳,現今只取用種仁的做法是不正確的。

栝樓仁味甘微寒,無毒。其味厚氣薄,屬陰,入肺經。與貝母同用,可化痰散結。但脾胃虛寒、易腹瀉者忌服。

栝樓仁主治胸膈痞滿,滋潤容顏,潤肺止燥,降火,治療咳嗽、痰結、咽喉不利、消渴、便秘,以及癰腫瘡毒等症。炒熟的栝樓仁可補虛勞、治口乾、潤心肺,並可治療吐血、腸風、便血、赤白痢疾及手足皺裂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