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伊豫平住

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五味子

回本書目錄

五味子

1. 五味子

(本經上品)

【釋名】皮肉甘酸。核中辛苦。都有鹹味。此則五味具也。「莖蕏」音知除。「玄及」、「會及」名義未詳。

【各方記述】春初生苗。引赤蔓於高木。其長六七尺。葉尖圓似杏葉。三四月開黃白花。類蓮花狀。七月成實。叢生莖端。如豌豆許大。生青熟紅紫。入藥生曝不去子。

【辨別道地】以朝鮮為上。以漢為中。以和為下。方書所謂北五味子。遼五味子。皆謂朝鮮產也。和產者。本草所謂南五味子也。時珍曰。五味子。今有南北之分。南產者色紅。北產者色黑。入滋補藥必用北產者。乃良。

白話文:

五味子的皮肉帶甘酸味,核中辛辣,整體也帶點鹹味,可見它擁有五種味道。書中提到的「莖蕏」、「玄及」、「會及」這三個詞彙,目前還不清楚具體意思。

五味子在春天初期發芽,藤蔓會攀附在高大的樹木上生長,長度約六七尺。葉子尖圓,形狀像杏葉,三四月間會開出黃白色花朵,像蓮花一樣。七月成熟,果實會長在莖頂,成簇生長,大小像豌豆,生時青綠色,成熟後變成紅紫色。入藥時要將生果晒乾,不要去籽。

朝鮮產的五味子品質最好,漢產的居中,和產的品質最差。古書中提到的「北五味子」、「遼五味子」都是指朝鮮產的五味子,而和產的五味子就是古書中提到的「南五味子」。李時珍說,現在的五味子分南北兩種,南產的顏色偏紅,北產的顏色偏黑,滋補藥材要用北產的五味子,藥效才好。

【修治】入補藥。蜜蒸熟。再以泔水浸焙乾用。入嗽藥生用。連核入藥。

【氣味】酸甘辛苦鹹溫。無毒。

【功用】味厚。氣輕。陰中微陽。入手太陰血分。又入足少陰氣分。蓯蓉為之使。惡萎蕤。勝烏頭。功用雖多。總之收肺保腎四字盡之。肺家實熱有火鬱者。禁用。

【主治】益氣。咳逆上氣。勞傷羸瘦。補不足。強陰。益精。養五藏。除熱生陰。治中下氣。止嘔逆。補虛勞。令人體悅澤。明目。暖水藏。壯筋骨。治風消食。反胃。霍亂轉筋。痃癖。奔豚冷氣。消水腫。心腹氣脹。止渴除煩熱。解酒毒。生津。治瀉痢。補元氣不足。收耗散之氣。瞳子散大。治喘咳燥嗽。壯水鎖陽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放入補藥中,用蜂蜜蒸熟,再浸泡在淘米水中烘乾,用於治療咳嗽時則直接使用。帶核一起入藥。

藥材的味道是酸、甘、辛、苦、鹹,性溫,無毒。

藥性厚重,氣輕,屬於陰中微陽,作用於手太陰肺經血分,也作用於足少陰腎經氣分。蓯蓉是它的使藥,忌與萎蕤同用,能克制烏頭。雖然功效很多,但歸根結底就是「收肺保腎」四個字。肺部實熱有火鬱者禁止使用。

主要功效是益氣、止咳逆上氣、治療勞傷羸瘦、補虛不足、強陰、益精、滋養五臟、清熱生津、治中下氣、止嘔逆、補虛勞、使人體面容光澤、明目、溫暖腎臟、壯筋骨、治風消食、反胃、霍亂轉筋、痃癖、奔豚冷氣、消水腫、治療心腹氣脹、止渴除煩熱、解酒毒、生津、治瀉痢、補元氣不足、收斂散失之氣、治療瞳孔散大、治喘咳燥嗽、壯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