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常山
常山
1. 常山
(本經下品)
【釋名】因生常山道中。故名。「蜀漆」生蜀中。常山苗也。採時莖內有汁。如漆故名。「互草」、「雞尿草」、「鴨尿草」三名義未詳。
【各方記述】生山谷間。莖圓有節。高者不過三四尺。葉似茗而狹長。兩兩相當。二月生白花。青萼。五月結實。青圓三子為房。其草暴燥色青白。堪用。若陰乾便黑爛郁壞矣。
【辨別道地】和漢俱用之。形如雞骨色。如雞子黃者佳。五月採葉陰乾。名蜀漆。和人以阿津佐伊。充蜀漆。以截瘧。試之多得故。亦常山種類也。
白話文:
《本經下品》常山、蜀漆解說
釋名
常山因生長在常山道中而得名。「蜀漆」則產於蜀地,是常山植物的嫩苗。採摘時,莖內有汁液,如同漆一般,故名「蜀漆」。「互草」、「雞尿草」、「鴨尿草」三名,其意義尚未詳考。
各方記述
常山生長於山谷間,莖圓形並有節,高度不超過三四尺。葉片形似茶葉,但較狹長,兩兩相對生長。二月開白色花,花萼呈青色。五月結果,果實呈青色圓形,三粒一房。常山草性喜乾燥,顏色青白,可供藥用。若陰乾則會變黑腐爛,失去藥效。
辨別道地
中醫和西醫都使用常山。形狀如雞骨,顏色像雞蛋黃者為佳。五月採摘葉片陰乾,稱為「蜀漆」。有些人用阿津佐伊充當蜀漆,用於治療瘧疾,效果也很好,可能是常山的一種變種。
【修治】酒浸一宿。切薄片。漫火炒透。又有醋製者。吐人。
【氣味】苦寒。有毒。「蜀漆」辛平。有毒。
【功用】入足厥陰經。畏玉札。即玉屑。蔥菜。及崧菜。伏砒石。生則上行。必吐。得甘草亦吐。酒蒸炒熟。則氣稍緩。得大黃則利。得烏梅山甲入肝。得小麥竹葉入心。得秫米麻黃入肺。得龍骨附子入腎。得草果檳榔入脾。醋製亦作吐。忌雞肉茶蔥菜。服此藥勿滾熱下咽。必露冷過宿才服。年老久病人及形瘦挾虛者全忌。「蜀漆」栝梗橋樓為使。惡實眾。
白話文:
【修治】酒浸泡一夜。切成薄片。用慢火炒至完全熟透。也有經過醋處理的,這種藥會導致嘔吐。
【氣味】味道苦且性寒,有毒性。「蜀漆」則是辛香且平和,但仍然有毒性。
【功能】進入腳厥陰經脈。它害怕玉札,也就是玉屑、蔥菜、以及崧菜。它能抑制砒石的毒性。生用時,會向上運行並導致嘔吐。與甘草一起使用也會引起嘔吐。經過酒蒸和炒熟後,其氣味稍微緩和。與大黃一起使用可以通便。與烏梅、山甲一起使用可以進入肝臟。與小麥、竹葉一起使用可以進入心臟。與秫米、麻黃一起使用可以進入肺部。與龍骨、附子一起使用可以進入腎臟。與草果、檳榔一起使用可以進入脾臟。經過醋處理的會作為吐藥使用。不適合與雞肉、茶、蔥菜一起食用。服用這種藥物時,不要滾熱下嚥,必須冷卻後再服用。老年人、長期患病者以及體弱多病的人應完全避免使用。「蜀漆」在使用時應該配合栝梗、橋樓等藥物,並且避免與其他強烈的藥物一同使用。
【主治】傷寒寒熱。熱發溫瘧。鬼毒。胸中痰結。吐逆。療鬼蠱往來。水張洒洒惡寒。鼠瘻。治諸瘧吐痰涎。治項下瘤癭。「蜀漆」(主治)瘧及咳逆。寒熱腹中症堅痞。積聚邪氣。蠱毒鬼疰。療胸中邪結氣。吐去之。治鬼瘧多時。溫瘧寒熱。下肥氣。破血。洗去腥。與苦酸同導膽邪。
白話文:
主要用於治療傷寒引起的寒熱症狀、發燒和瘧疾、鬼魅邪氣、胸中痰結、嘔吐、治療鬼蠱造成的反复發作、水腫伴隨惡寒、鼠瘻、治療各種瘧疾引起的吐痰涎、治療頸部腫瘤。蜀漆主要用於治療瘧疾、咳嗽氣逆、寒熱伴隨腹部症狀堅硬或痞塊、積聚邪氣、蠱毒鬼魅侵襲、治療胸中邪氣結聚,使其吐出、治療長期鬼瘧、溫瘧引起的寒熱、排泄肥氣、破血、去除腥味,與苦酸一起可以引導膽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