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伊豫平住

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葶藶

回本書目錄

葶藶

1. 葶藶

(本經下品)

【釋名】葶。定也。藶。瀝也。行也。能定肺喘而行水。故名。「丁歷」、「蕇蒿」蕇音曲。「大室」、「大通」、「大適」、「狗薺」以上名義不解。

【各方記述】初春生苗葉。高六七寸。似薺根白色。枝莖俱青。三月開花。微黃。結角子。扁小如黍粒。微長黃色。松岡先生曰。正二月。著花。春老根枯。須早收。遲則實脫。形狀似薺。而細小。花黃結角如米粒。葉有寸茸。但苦味少。漢來一種有極苦者。此真苦葶藶。本草謂其苦微者是也。

【辨別道地】葶藶有甜苦二種。其形則一也。經既言味辛苦。即甜者。不復更入藥也。和產苦味少者。所謂甜葶藶也。宜擇用。

【修治】酒潤炒。或糯米拌。微火略焙。米熟去米用。

【氣味】苦辛大寒。小毒。

【功用】氣味俱厚。沉也。陰中陽。入手太陰少陰。亦入手陽明足太陰太陽經。榆皮為之使。得酒良。惡白殭蠶。宜大棗。其性急。逐水殊動真氣。稍涉虛者。宜痛戒之。有甜苦二種。甘者下泄之性緩。雖泄肺而不傷胃。故形瘦證輕者宜之。苦者下泄之性急。泄肺而易傷胃。當以大棗輔之。壯人證重者宜之。凡腫滿由於脾虛。及真陰不足之人。咸不可服。

【主治】癥瘕積聚。結氣。飲食。寒熱。破堅逐邪。通利水道。下膀胱水。伏留熱氣。皮間邪水。上出面目浮腫。身暴中風熱。疿癢。利小腹。療肺壅上氣咳嗽。止喘促。除胸中痰飲。通月經。

白話文:

葶藶

《本經》將其列為下品藥材。

葶藶的名字,其中「葶」意為安定,「藶」意為排出、運行。它能安定肺部喘息,並利水,因此得名。 「丁歷」、「蕇蒿」(蕇音曲)、「大室」、「大通」、「大適」、「狗薺」等名稱,其含義目前尚不清楚。

初春時節,葶藶發芽長葉,植株高約六七寸,葉片形似薺菜,根部白色,莖枝青綠。三月開花,花朵顏色略黃,結出扁平細小的果實,形狀如黍米粒般大小,略長,顏色黃褐。松岡先生記載,二月就開始開花,春天植株老化根部枯萎,需及時採收,晚了果實就會脫落。它的形狀像薺菜,但更細小,花黃色,果實像米粒,葉片略帶茸毛,但苦味較淡。漢代有一種葶藶,其苦味極濃,那才是真正的苦葶藶,而本草書中所記載的苦味較淡者,就是指這種。

葶藶分為甜味和苦味兩種,但外形相同。《本經》記載其味辛苦,因此甜味者一般不用於藥物。本地產的苦味較淡的葶藶,就是所謂的甜葶藶,使用時應當仔細甄別。

將葶藶用酒潤濕後炒制,或用糯米拌勻,小火慢焙,待糯米熟透後,去除糯米即可。

葶藶味苦辛,性大寒,有小毒。

葶藶藥性厚重,沉降,屬陰中之陽,入肺經、腎經,也入大腸經、脾經、膀胱經。榆皮是它的輔助藥材,與酒同用效果更佳,忌與白殭蠶同用,宜配伍大棗。葶藶藥性峻急,利水作用強,容易傷及元氣,體質虛弱者應謹慎使用。葶藶分甜苦兩種,甜味者瀉下作用較緩和,能瀉肺而不傷胃,因此適用於症狀較輕、體質消瘦者;苦味者瀉下作用較急,瀉肺同時易傷胃,應與大棗同用,適用於症狀嚴重、體質壯實者。凡因脾虛引起的腫脹,以及真陰不足的人,均不可服用。

葶藶主治癥瘕積聚、氣結、飲食積滯、寒熱、破堅逐邪、通利水道、下膀胱積水、伏留熱氣、皮下水腫、面目浮腫、中風熱邪、皮膚瘙癢、小腹脹滿、治療肺氣壅塞導致的咳嗽、氣喘、胸中痰飲、以及通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