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菊花

回本書目錄

菊花

1. 菊花

(本經上品)

【釋名】菊,鞠也。必鞠養而後得佳菊,或曰鞠窮也。九月有黃花,華事至此而窮,故名。「節華」,取應其節使也。「女節」、「女菙」、「女莖」、「日精」、「更生」、「傳延年」、「治蘠」、「金蕊」、「陰成」、「周盈」,菊花之名也。「治蘠」、「日精」,根之名也。「日精」、「更生」、「周盈」,皆一菊而根莖花實之名異也。

【各方記述】菊之品,凡百種。宿根自生,莖葉花色品品不同。蕊如蜂窠,中有細子,亦可捺種。嫩葉及花,皆可食。生田野,味苦莖青,名苦薏,拯疴反傷胃;惟培家園,味甜莖紫,名甘菊,入劑大補陰血。

【辨別道地】和產白、紅、黃三種,宜入藥用,以其黃者為良。揀用其千瓣而味甘者,而不可用其單瓣而味苦者。

【修治】忌火,去蒂。

【氣味】甘微苦平,無毒。

【功用】苦甘微寒,可升可降,陰中微陽。白朮、枸杞、桑白皮為之使,入肺、心、肝、脾、胃、大小腸。味甘者,陰血兼補;味苦者,大腸胃氣。黃者入金水陰分,白者入金水陽分,治頭風。紅者行婦人血分。花葉俱可作枕明目。

【主治】諸風頭眩,腫痛,目欲脫淚出,皮膚死肌,惡風濕痹。久服利血氣,輕身耐老延年。療腰痛,去來陶陶,除胸中煩熱,安腸胃,利五藏,調四肢,治頭目風熱,風旋倒地,腦骨疼痛,身上一切遊風,令消散。利血脈,並無所忌。養目血,去翳膜。主肝氣不足。

白話文:

菊花

《本經》上品記載,菊花別名鞠,需精心培育才能獲得優良的菊花。也有人說「鞠」意為「窮」,因菊花在九月開花,花期至此而終,故名。 「節華」、「女節」、「女菙」、「女莖」、「日精」、「更生」、「傳延年」、「治蘠」、「金蕊」、「陰成」、「周盈」等,都是菊花的別名;「治蘠」、「日精」是菊花根的別名;「日精」、「更生」、「周盈」則分別指菊花的根、莖、花、果實,一個菊花因部位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。

菊花種類繁多,有上百種。宿根自生,莖葉和花色各異。花蕊如蜂巢,內有細小的種子,可播種繁殖。菊花的嫩葉和花朵都可食用。野生菊花味苦,莖青綠色,稱為苦薏,食用可能損傷脾胃;而人工栽培的菊花,味甜,莖紫紅色,稱為甘菊,入藥可大補陰血。

藥用菊花以產地優良的白、紅、黃三種為佳,其中黃色的最好。應選用千瓣且味甘者,不宜選用單瓣且味苦者。

藥用菊花忌用火炮製,需去除花蒂。

菊花味甘微苦,性平,無毒。

菊花味甘微苦,性微寒,具有升降作用,略帶溫陽之性。白朮、枸杞、桑白皮是其輔助藥材。菊花可入肺、心、肝、脾、胃、大腸和小腸經。味甘的菊花能補益陰血;味苦的菊花能疏通大腸胃氣;黃色的菊花入金水陰分;白色的菊花入金水陽分。菊花能治療頭痛、目眩等症狀。紅色的菊花能調理婦女血虛。菊花的花葉皆可製成枕頭,有明目的功效。

菊花主治各種風邪引起的頭暈目眩、腫痛、眼球欲脫、流淚、皮膚壞死、惡風、濕痹等症。長期服用菊花能促進血液循環、輕身健體、延年益壽,並能治療腰痛、頭暈目眩、胸中煩熱、安腸胃、調理五臟六腑,舒通四肢,治療頭目風熱、旋風倒地、腦骨疼痛、全身遊走性的風邪,使其消散,促進血液循環,沒有禁忌症,能滋養眼睛、去除翳膜,治療肝氣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