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良薑
良薑
1. 良薑
(別錄中品)
【釋名】始出高良郡,花色如山姜,因名高良薑。「蠻姜」出嶺南蠻中,故名之歟。「紅豆蔻」即高良薑子也;和藥肆誤名伊豆縮砂而售者也,功用與良薑同矣。
【各方記述】春生莖葉,如姜苗而大,高一二尺許,花紅紫色,如山姜花。
【辨別道地】和漢俱為真,和產根雖小,亦可能用。本草誤以杜若高良薑,別出一條,杜若即高良薑,其子紅豆蔻也。
【修治】良薑、紅豆蔻,並宜炒過入藥;亦有同吳茱萸、東壁土,炒過入藥用者。
【氣味】辛,大溫,無毒。
【功用】辛熱純陽,浮也。入足太陰、陽明經,噫逆胃寒者為要藥,人參茯苓佐之,為其溫胃,解散胃中風邪也。同酸制香附子為末,治心口痛妙也。身熱脈數者,脾肺素有伏火者,忌之。
【主治】暴冷,胃中冷逆,霍亂腹痛,下氣益聲,好顏色,煮飲服之;止痢治風,破氣,腹內久冷氣痛;主風冷痹弱,轉筋瀉痢,反胃解酒毒,消宿食;含塊咽津,治忽然噁心嘔清水,逡巡即止;癢,若口臭者,同草豆蔻為末,煎飲;健脾胃,寬噎膈,破冷癖,除瘴瘧。
白話文:
良薑
良薑最早發現於高良郡,花朵顏色像山薑,因此得名高良薑。「蠻薑」產自嶺南蠻地,所以才這樣命名。「紅豆蔻」就是高良薑的種子。藥材市場上常有人誤將伊豆縮砂當成良薑販售,但兩者的功效相同。
良薑在春天發芽長出莖葉,像薑苗但更大,高度約一到二尺,花朵紅紫色,與山薑的花相似。
無論產自中國本土還是日本,皆為正品。雖然中國本土產的良薑根較小,但也能入藥。《本草綱目》將杜若和良薑混淆,另列一條,其實杜若就是良薑,其種子就是紅豆蔻。
良薑和紅豆蔻入藥前都應該炒過。也有人會將良薑與吳茱萸、東壁土一起炒過再使用。
良薑味辛性大溫,無毒。
良薑辛熱純陽,上升的特性明顯,走足太陰脾經和陽明胃經。對於胃寒嘔逆者是重要藥物,可搭配人參、茯苓溫胃,散寒解表。與酸味藥物炮製的香附子研磨成粉,能有效治療心口痛。但對於發熱、脈搏快速,或脾肺原本就有伏火的人,則應忌用。
良薑主治暴受寒邪、胃寒嘔逆、霍亂腹痛、降氣益聲、養顏美容。煮沸後飲用,能止痢治風,行氣,緩解腹部久冷氣痛,主治風寒痺痛、抽搐、瀉痢、反胃、解酒毒、消食積。含一小塊良薑在口中,咽下唾液,能治療突然噁心嘔吐清水、不久即感到瘙癢;若伴有口臭,則可與草豆蔻研磨成粉,煎服。良薑能健脾胃、寬胸膈、破除寒癖、去除瘴氣和瘧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