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芍藥

回本書目錄

芍藥

1. 芍藥

(本經中品)

【釋名】綽約美好貌:此草花容綽約,故名。其花根能制食毒,故有藥名。「將離」芍藥離草也。「犁食」、「白朮」未詳。「余容」花色嬌嫩可愛,故名。「金芍藥」花白者也。「木芍藥」花赤者也。「小牡丹」花千葉者也。「花相」以牡丹為花王,以芍藥為宰相。

【各方記述】春生紅芽,作叢。莖上三枝五葉,似牡丹而狹長。夏初開花,有紅白紫數種。秋時採根。

【辨別道地】有和漢而漢可用。聞信州產山錫杖,又謂之土鴉結皮。掘採貨四方。花葉如單瓣芍藥而微異。即草芍藥也。吾豫州山間,有稱芍藥者。其花多淡紅,或白單瓣,而與家園者不少異。唯葉厚類牡丹,根色白。銼之則變灰色。此信州謂土鴉結皮者乎?子向以山芍藥,移栽家園。入初夏,已開花。花謝結實。到深秋而實熱。四折則其子深硃色,大類通草實,而與芍藥為異。予始知信州所以稱土鴉結皮者是也。鴉者,朱也。皮者,實也。皮實通訓,則朱實也。所以山芍藥,亦與通草為同訓矣。所謂土者,賤稱也。以是考之,則山產與家園者,似則雖似,而不同也。用者,宜明辨審詳之。又藥肆出字田芍藥。其色白,出於信州之類,而非真。近年藥肆出真芍藥,為蒸熟堅扎者,而其形狀色味逼真。如乏唐無則用亦可也。今觀唐來者,其色皆赤,而未見白者。方書以赤白分稱之者,所謂從花色歟?未詳焉。

【修治】水浸去蘆頭,銼焙,忌鐵。多生用,避其寒。酒炒入,血藥醋炒,血虛者煨用。

【氣味】苦酸寒,無毒。

【功用】氣薄味厚陰也,降也。為手足太陰行經藥。入肝脾血分。須丸(別本作雷丸)為之使。惡石斛芒硝。畏硝石、鱉甲、小薊。反藜蘆。同白朮補脾。同芎藭瀉肝。同人參補氣。同當歸補血。同甘草止腹痛。同黃連,止瀉痢。同防風發痘疹。同姜溫經散濕。凡中寒腹痛作泄、腹中冷痛、腸胃中覺冷等證忌之。及泄瀉,產後惡露已行,少腹痛已止,癰疽已潰,並不宜服。

【主治】邪氣腹痛,除血痹,破堅積,寒熱疝瘕,止痛利小便,益氣,通順血脈,緩中散惡血,逐賊血,去水氣,利膀胱大小腸,消癰腫,時行寒熱,中惡腹痛,治藏府擁氣,強五藏,補腎氣,治時疾骨熱。婦人血閉不通,能蝕膿。女人一切病,胎前產後諸疾。治風補勞熱,退熱除煩,益氣。驚狂,頭痛,目赤明目。腸風瀉血,痔痿發背,瘡疥。瀉肝安脾肺,收胃氣,止瀉利,固腠理,和血脈,收陰氣,斂逆氣,理中氣。治脾虛中滿,心下痞,脅下痛,善噫。肺急脹逆喘咳。太陽鼽衄。目澀。肝血不足。陽維病,苦寒熱。帶脈病,苦腹痛滿,腰溶溶如坐水中。止下痢,腹痛後重。

白話文:

芍藥

本經上品記載,芍藥之名,因其花容綽約美好而得名,其根能解食毒,故亦名為藥。將離指芍藥離開田地,犁食、白朮的來源則未詳。余容是因其花色嬌嫩可愛而得名;金芍藥指花色潔白者;木芍藥指花色赤紅者;小牡丹指花瓣眾多者;花相則比喻牡丹為花王,芍藥為宰相。

芍藥春天發紅芽,成叢生長,莖上分三枝,每枝五葉,形似牡丹但葉片狹長。初夏開花,花色有紅、白、紫等多種。秋天採收根部。

道地藥材辨別:有來自中國和外國的,但外國的也可使用。據說信州(今江西上饒)所產的山芍藥,又稱土鴉結皮,產量大,銷售各地。其花葉與單瓣芍藥略有不同,是為草芍藥。豫州(今河南)山區也有稱作芍藥的植物,其花多為淡紅色或白色單瓣,與家種芍藥差別不大,只是葉片較厚,像牡丹葉,根色發白,切開後會變灰。這或許就是信州所稱的土鴉結皮。子向曾將山芍藥移栽到家裡,初夏開花,花謝後結果,到深秋果實成熟,果實裂開後,種子呈深紅色,很像通草的果實,但與芍藥的果實不同。由此可知信州稱之為土鴉結皮的緣由:鴉指紅色,皮指果實,皮實通用,指的就是紅色的果實,所以山芍藥也與通草的果實相近。所謂「土」,是謙稱。以此推斷,山產與家園栽種的芍藥,雖然相似,但仍有所不同,使用時應仔細辨別。藥店裡也有賣一種名為字田芍藥的,顏色潔白,產地類似信州,但並非正品。近年來藥店也有出售經過蒸煮壓制的真芍藥,形狀、顏色、氣味都逼真,如果沒有唐代的正品芍藥,也可使用。觀察唐代來的芍藥,顏色都是紅色,未見白色。方書中將其分為赤白兩種,可能是根據花色來區分的,但並不確定。

炮製方法:用水浸泡,去掉根頭,切片烘乾,忌用鐵器。多數生用,避免其寒性。需溫中者酒炒,入血藥者醋炒,血虛者煨用。

藥物性味:苦、酸,寒性,無毒。

功效:氣味輕薄而味厚,屬陰,具有下降的功效。是手足太陰經藥物,入肝脾血分。須丸(或雷丸)為其使藥。惡石斛、芒硝;畏硝石、鱉甲、小薊;反藜蘆。與白朮同用補脾;與芎藭同用瀉肝;與人參同用補氣;與當歸同用補血;與甘草同用止腹痛;與黃連同用止瀉痢;與防風同用治痘疹;與薑同用溫經散濕。凡因中寒引起腹痛洩瀉、腹中冷痛、腸胃感覺寒冷等症狀者忌用;以及洩瀉、產後惡露已淨、少腹疼痛已止、癰疽已潰者均不宜服用。

主治:邪氣腹痛、血痺、堅積、寒熱疝氣、瘕痛、止痛利尿、益氣、通利血脈、緩和血滯、驅除瘀血、去除水腫、通利膀胱大小腸、消腫、時行感冒、中惡腹痛、治療臟腑氣滯、強健五臟、補益腎氣、治療時疫骨熱、婦女血閉不通、蝕膿、治療婦女各種疾病、妊娠前後各種疾病、治療風邪勞熱、退熱除煩、益氣、驚狂、頭痛、目赤明目、腸風下血、痔瘡、發背、瘡疥、瀉肝安脾肺、收斂胃氣、止瀉利尿、鞏固肌膚腠理、調和血脈、收斂陰氣、斂降逆氣、調理中氣、治療脾虛腹脹、心下痞滿、脅肋疼痛、善太息、肺部急促脹滿、逆氣喘咳、鼻衄、目澀、肝血不足、陽維病、寒熱、帶脈病、腹痛腹脹、腰部沉重如坐水中、止痢疾、腹痛里急後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