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當歸
當歸
1. 當歸
【釋名】當歸調血。為女人要藥。有思夫之意,故有此名。妊婦產後,氣血昏亂者,服之即定,能使氣血各有所歸,故名「當歸」、「山蘄」、「白蘄」。蘄古芹字,特以花葉似芹,故得名。「文無」古人相贈以芍藥,相招以文無。文無一名當歸,芍藥一名將離。
【各方記述】春生苗,綠葉,有三瓣;七八月開花,似蒔蘿,淺紫色。根黑黃色,以肉厚而不枯者為勝。今觀和產者,紫花少而白花多矣。
【辨別道地】和漢俱可用。和產大和、越後者為良。出於大和者,本草所謂馬尾當歸也;出於越後者,本草所謂鑽頭當歸也。大和比較越後,則有滋潤,以可為勝。
【修治】凡用去頭尖硬處,並塵土,以水洗淨,切片,微焙。○行表酒洗;行上酒浸。頭止血而上行;身養血而中守;梢破血而下流;全活血而不走。
【氣味】甘辛溫,無毒。
【功用】氣味厚,可升可降,陽中微陰,入手少陰、足太陰、厥陰經血分。惡藜蘆、濕麵;畏菖蒲、海藻、牡蠣、生薑;制雄黃。與白朮、芍藥、生熟地則滋陰而補腎;與川芎則上行頭角,治血虛頭痛;入薏苡、牛膝則下行足膝,治血不榮筋。同四物加炒黑姜、炒黑豆、澤蘭、益母,治婦人產後百病。同地榆、金銀花、滑石、紅曲,治帶下純血、里結後重。同牛膝、鱉甲、橘皮、生薑,治瘧在陰分,久不止。然其性泥滯,風邪初旺及氣鬱者,宜少用之。凡腸胃薄弱、泄瀉及一切脾胃病、惡食不思食者,並用禁之。即在產後、胎前,亦不可用。
【主治】咳逆上氣;溫瘧寒熱,洗洗在皮膚中;婦人漏下絕子;諸惡瘡,煮汁飲之;溫中止痛,除客血內塞;中風痓,汗不出;濕痹中惡,客氣虛冷;補五藏,生肌肉,止嘔逆;虛勞寒熱、下痢、腹痛、齒痛;女人瀝血腰痛,崩中;補諸不足;治一切風、一切氣;補一切勞。破惡血,養新血,及症癖;腸胃冷;治頭痛、心腹諸痛;潤腸胃、筋骨、皮膚;治癰疽,排膿止痛;和血補血;主痿癖嗜臥,足下熱而痛;衝脈為病,氣逆裡急;帶脈為病,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。
白話文:
當歸
當歸具有調和血液的功效,是婦科重要的藥材。古人認為它能使思婦的心緒平靜,因此得名「當歸」,意指使氣血各歸其位。它也稱作「山蘄」、「白蘄」,「蘄」與「芹」古字相通,因為當歸的葉子形似芹菜,所以也以此命名。古代也有人以芍藥贈送,以當歸相招,並稱芍藥為「將離」,當歸為「文無」。
當歸在春天發芽,長出綠色的三瓣葉子,七八月份開花,花朵類似蒔蘿,顏色為淺紫色,根莖呈黑黃色,肉厚不乾枯者為佳。現在觀察,和產的當歸紫花較少,白花較多。
日本和中國都產當歸,大和國(日本奈良縣)和越後國(日本新潟縣)所產的品質最佳。大和國所產的稱為「馬尾當歸」,越後國所產的稱為「鑽頭當歸」。大和國的當歸比越後國的更滋潤,品質更好。
使用當歸時,需去除根頭的硬尖處和泥土,用水洗淨後切片,再略微烘乾。亦可用酒清洗或浸泡,其中根頭能止血,根莖能養血,根梢能破血,整根則能活血而不致血行過速。
當歸味甘辛,性溫,無毒。
當歸氣味濃厚,具有升降的作用,屬陽中帶陰,能作用於手少陰、足太陰、厥陰經及血分。它不喜濕潤的環境,忌與菖蒲、海藻、牡蠣、生薑同用,能制雄黃。若與白朮、芍藥、生熟地黃一起服用,則能滋陰補腎;與川芎同用,則能上行至頭部,治療血虛頭痛;與薏苡仁、牛膝同用,則能下行至足膝,治療血不榮養筋脈。與四物湯加炒黑薑、炒黑豆、澤蘭、益母草同用,則能治療婦女產後諸疾;與地榆、金銀花、滑石、紅曲同用,則能治療帶下、下血、裡急後重;與牛膝、鱉甲、橘皮、生薑同用,則能治療陰分瘧疾久治不癒。但當歸性黏滯,風邪初起或氣鬱者應少用。腸胃虛弱、腹瀉及一切脾胃疾病、食慾不振者均應忌用。孕期及產前亦不可使用。
當歸主治咳嗽逆氣、溫瘧寒熱、皮膚病、婦女帶下、不孕、各種瘡瘍(煮汁服用),溫中止痛,清除瘀血,中風、痙攣、無汗、濕痹、中惡、氣虛畏寒、補益五臟、生肌、止嘔逆、虛勞寒熱、痢疾、腹痛、牙痛、婦女血崩、腰痛、補充不足、治療各種風濕病、各種氣虛症狀、各種勞損,破除瘀血,滋養新血,治療症瘕、腸胃寒冷,治療頭痛、心腹諸痛,滋潤腸胃、筋骨、皮膚,治療癰疽,排膿止痛,和血補血,主治痿證、嗜睡、足底發熱疼痛、衝脈病變、氣逆、裡急、帶脈病變、腹痛、腰痛(如坐水中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