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白蘚皮

回本書目錄

白蘚皮

1. 白蘚皮

(本經上品)

【釋名】此草根白色,作羊膻氣,故名「白膻」、「白羊鮮」、「地羊鮮」;鮮者,羊之氣,以上諸名據之。「金雀兒椒」,其子累累如椒,故有此名。

【各方記述】其葉似茱萸,高尺余,根皮白,而心實,花紫白色。

【辨別道地】漢來者,真也;和無產,知者。市人乃剝木槿根皮,以假充真者,甚非是矣。

【修治】洗土氣,去粗皮,銼用。

【氣味】苦寒,無毒。

【功用】氣寒善行,味苦性燥,足太陰陽明經,去濕熱藥也;兼入手太陰陽明。惡螵蛸、桔梗、茯苓、萆薢。凡得牛膝、石斛、薏苡仁、黃柏、蒼朮,療足弱頑痹,去下部濕熱,多加金銀花,佐以漢防己,治下部一切濕瘡。

【主治】頭風、黃疸、咳逆、淋瀝、女子陰中腫痛、濕痹死肌、不可屈伸,起止行步,療四肢不安,時行腹中大熱飲水,小兒驚癇,婦人產後余痛。治一切熱毒、風、惡風、瘡疥癬赤爛、眉發脫脆、皮肌壯熱惡寒,解熱黃、酒黃、急黃、谷黃、勞黃,通關節,利九竅及血脈,通小便,水氣,天行時疾,頭痛眼疼,治肺嗽。

白話文:

白蘚皮

此草根部呈白色,帶有羊膻的氣味,因此得名「白膻」、「白羊鮮」、「地羊鮮」,「鮮」字指的是羊的氣味。另有「金雀兒椒」之名,因其果實累累如椒。

其葉片類似茱萸,高度約一尺餘,根皮呈白色,內部實心,花朵呈紫白色。

漢代產的白蘚皮為真品,其他產地則質量較差。市面上有人用木槿根皮冒充白蘚皮,這是錯誤的。

使用前需清洗掉泥土,去除粗皮,再切碎使用。

其味苦而性寒,無毒。

藥性寒涼且善於運行,味苦性燥,歸足太陰、陽明經,為治療濕熱的藥物,並兼入入手太陰、陽明經。忌與螵蛸、桔梗、茯苓、萆薢同用。若與牛膝、石斛、薏苡仁、黃柏、蒼朮等藥同用,則能治療足部虛弱、頑固性痹症,去除下焦濕熱。治療下焦濕瘡時,可多加金銀花,輔以漢防己。

主治頭風、黃疸、咳嗽逆氣、小便淋瀝、女子陰部腫痛、濕痺導致肌肉壞死、肢體屈伸不利、行走困難、四肢不寧、腹部劇烈發熱口渴、小兒驚癇、婦女產後餘痛、一切熱毒、風邪、風痺、瘡疥癬、皮膚赤爛、眉毛頭髮脫落脆損、皮肌發熱惡寒、各種黃疸(解熱黃、酒黃、急黃、谷黃、勞黃)、疏通關節、利九竅及血脈、通利小便、水腫、流行性疾病、頭痛眼痛、治療肺咳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