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伊豫平住

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苦參

回本書目錄

苦參

1. 苦參

(本經上品)

【釋名】苦以味名。參以功名。「苦識」、「苦骨」以形與味名。「地槐」、「水槐」、「菟槐」、「驕槐」、「野槐」以葉如槐而名。「白莖」、「芩莖」、「綠白」、「陵郎」、「虎麻」皆以似色而名乎。

【各方記述】生苗高三四尺以來。葉碎青色。極似槐葉。春生冬凋。其花黃色。七八月結角。如蘿蔔子。角內有子二三粒。如小豆而堅。

【辨別道地】揀黃色指大。肉白。嚼之極苦者佳。

【修治】用糯米泔浸一宿。其腥穢氣。浮在水面上。須重重淘過。蒸乾。少入湯藥。多作丸服。治瘡浸酒。治腸風炒至煙起為末。

白話文:

本經上品 - 黃芩

釋名

黃芩因其味苦而得名。參以功名,意指其具有補益之效。 「苦識」、「苦骨」則因其形狀和味道而得名,形容其外觀像骨頭,味道苦澀。 「地槐」、「水槐」、「菟槐」、「驕槐」、「野槐」則因為其葉子形狀類似槐樹葉而得名。 「白莖」、「芩莖」、「綠白」、「陵郎」、「虎麻」則因其顏色類似而得名。

各方記述

黃芩生長時,植株高度約在三四尺左右。葉子細碎,呈青色,極其類似槐樹葉。春天萌芽,冬天枯萎。其花朵為黃色,在七八月時結成果實,形狀像蘿蔔子,果實內有二至三粒種子,如小豆般堅硬。

辨別道地

選取黃色指頭大小、肉色潔白、嚼起來極苦的黃芩為上品。

修治

將黃芩浸泡在糯米水裡一整夜,其腥穢之氣會浮在水面上,需要反覆淘洗乾淨。之後蒸乾,少量加入湯藥,大量則製成丸劑服用。用於治療瘡瘍時,可浸泡在酒中;治療腸風時,則炒至冒煙,研磨成粉末使用。

【氣味】苦寒。無毒。

【功用】氣沉純陰。足少陰腎經君藥也。又入手陽明足厥陰經。玄參為之使。惡貝母菟絲漏蘆。及藜蘆。伏汞。制雌黃。焰硝。此物雖能泄血中之熱。除濕熱生蟲為癘。然以其味大苦。氣大寒。久服損腎氣。肝腎虛而無大熱者。勿服。

【主治】心腹結氣。癥瘕積聚。黃疸。逐水除癰腫。明目止淚。除伏熱腸澼。止渴醒酒。小便黃赤。療惡瘡。下部䘌積酒飲。治疥殺蟲。治惡蟲脛酸。熱毒風皮。煩躁生瘡。赤癩眉脫。除大熱嗜睡。治腹中冷痛。中惡腹痛。殺疳蟲。炒存性。米飲服。治腸風瀉血。並熱痢。

白話文:

玄參味苦性寒,無毒。它屬於足少陰腎經的君藥,也能進入手陽明大腸經和足厥陰肝經。玄參與地黃相配,地黃為使藥。忌與貝母、菟絲子、漏蘆、藜蘆、伏汞、雌黃、焰硝同用。

玄參雖然可以清熱解毒,治療濕熱生蟲引起的各種病症,但因其味苦性寒,久服會損傷腎氣。肝腎虛寒而沒有明顯熱症的人,不宜服用。

玄參可以治療心腹結氣、癥瘕積聚、黃疸、水腫、癰腫、眼目不明、流淚不止、伏熱腸澼、口渴、醉酒、小便黃赤、惡瘡、下部腫脹、酒毒、疥瘡、惡蟲脛酸、熱毒風皮、煩躁生瘡、赤癩、眉毛脫落、大熱嗜睡、腹中冷痛、中惡腹痛、疳蟲等病症。將玄參炒至存性,用米湯送服,可治療腸風瀉血和熱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