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獨活
獨活
1. 獨活
(本經上品)
【釋名】獨。一也。活。生也。一莖直生,不為風搖故名。「羌活」,羌地名。「羌青」、「獨搖草」,此草得風不搖,無風自動,故名。「護羌使者」、「胡王使者」,獨活似羌中來者為良,故有二名。「長生草」,未詳。
【各方記述】時珍曰:獨活、羌活,乃一類二種,以中國者為獨活,以西羌者為羌活。李中梓曰:羌活、獨活,本一物二種,正如川芎、蕪芎,白朮、蒼朮之義,入用微有不同耳。後人以為二物者,非也。大明曰:獨活是羌活母也。和邦自古執此說,以不察羌、獨元來有二種,以宿新分二活者也。
【辨別道地】獨活、羌活,和漢俱有焉。和稱獨活者,宇土舊根也。和與漢,微似而大別。漢亦有二種,有節而如鞭者,無節而黑皮者。今以鞭節者為真。和比漢則形狀雖不同,和劑用來之久,而知其功之可用,則不可為非也。以漢來者為真。近年藥肆出真羌活者,殆逼真。予得一草,栽之,採根曝乾,其形狀氣味,俱不異,知是真羌活也。和稱羌活者,宇土新根也,故可用之。況亦和羌活,既用獨活,獨、羌一物,主治亦相似,則不拘古方,而必並用,而惟用獨活亦可矣。
【修治】「獨活」,洗土氣,去皮銼乾,或焙用。「羌活」,去黑皮腐爛用。
【氣味】「獨活」,甘苦辛微溫,無毒。「羌活」,苦辛溫,無毒。
【功用】獨活氣厚味薄,沉而升,陰中陽也,足少陰行經之藥。羌活氣味俱薄,而升陽,手足太陽引經風藥,入手足厥陰、少陰經氣分。凡血虛頭痛,及偏身疼痛,骨痛,因而無寒熱者,此屬內證,誤用反致作劇。
【主治】風寒所擊,金瘡止痛,奔豚癇痓,女子疝瘕,諸風賊,百節痛風,無問新久,諸中風濕冷,奔喘逆氣,皮膚苦癢,手足攣痛,勞損風毒,齒痛。「羌活」,治賊風失音不語,多癢,手足不遂,口面喎斜,遍身𤸷痹,血癩。「羌活」、「獨活」,治一切風並氣,筋骨攣拳,骨節痠疼,頭旋目赤,疼痛,利五藏,及伏水氣,風寒濕痹不仁,諸風掉眩,頸難伸,去腎間風邪,搜肝風,瀉肝氣,治項強腰脊痛,散癰疽,敗血。
白話文:
獨活
本經上品記載獨活與羌活的特性、辨識、炮製及功效。古代醫家認為它們是同類不同種,如同川芎與蕪芎、白朮與蒼朮的關係,功效略有差異。獨活被認為是羌活的母體,但也有說法認為是因採收時間不同而區分為新舊兩種。
獨活與羌活產地包括中國和西羌,品質各有差異。中國產的獨活根部較老,而西羌產的羌活則有較新、較老兩種,以根莖如鞭狀者為上品。雖然外形略有不同,但經久使用的和製獨活仍被認為有效。近年來,市面上出現品質逼近真品的羌活。
獨活的炮製方法為洗淨泥土,去除外皮,切片曬乾或烘乾。羌活則去除黑皮及腐爛部分後使用。
獨活味甘苦辛,微溫,無毒;羌活味苦辛,溫,無毒。
獨活藥性沉降而上升,屬陰中之陽,走足少陰經;羌活藥性輕揚,升散陽氣,走手足太陽經及手足厥陰、少陰經氣分。它們適用於血虛頭痛、半身疼痛、骨痛等內證,但需謹慎使用,以免加重病情。
獨活與羌活均可治療風寒、金瘡疼痛、奔豚、癇證、婦女疝氣、各種風邪、關節疼痛、中風、濕冷、氣喘、皮膚瘙癢、手足拘攣、勞損、風毒、牙痛等症狀。羌活尤擅長治療中風失語、瘙癢、肢體麻痺、口眼歪斜、全身麻木、血癩等。獨活與羌活皆可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氣滯、筋骨攣縮、骨節酸痛、頭暈目赤疼痛等,還能利五臟、消水腫、治療風寒濕痺、眩暈、頸項僵硬、腎間風邪、肝風、肝氣鬱結、項強腰痛、癰疽、敗血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