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前胡

回本書目錄

前胡

1. 前胡

(別錄)

【釋名】唐韻作湔胡。名義未詳。或云根似柴胡,故名。

【各方記述】前胡有數種,唯苗高二三尺,色似斜蒿,葉如野菊而細瘦,嫩時可食。秋月開紫白花,類蛇床花,其根皮黑肉白,有香氣。今觀和產,無數種。予栽圃觀之,初生如野蜀葵,而葉稍厚,色深青。其根生則不香甘,干則氣香味甘。自初生稍到長大,及老成,則葉形如不同,故誤謂有數種者也乎。

【辨別道地】和產可用,但香氣少者,性不佳。

【修治】水洗土氣,刮去蘆及髭,銼用,忌火。

【氣味】甘辛平微寒。

【功用】味薄氣清,陽中之陰,降也。入手足之太陰陽明經,半夏為之使,惡皂莢,畏藜蘆。凡前胡之功,皆有搜風下氣之效。然可施之有餘,而不可施氣虛血少之病。故陰火煎熬,真陰凝痰發嗽,氣不歸元,以致胸脅逆滿;頭痛不因於痰,而因於陰血虛;內熱心煩,外現寒熱,而非外感者,法並禁用。明目益精,其理亦謬。

【主治】痰滿胸脅中痞,心腹結氣,風頭痛,去痰下氣,治傷寒寒熱,推陳致新,去熱實,及時氣,內外俱熱,治一切氣,破癥結,開胃下氣,通五藏,主霍亂轉筋,骨節煩悶,反胃嘔逆,氣喘咳嗽,安胎,小兒一切疳氣,清肺熱,化痰熱,散風邪。

白話文:

前胡

《名醫別錄》記載,前胡別名湔胡,名稱由來不明,有人說因其根似柴胡而得名。

前胡有多種,但莖高約二三尺,顏色像斜蒿,葉子像野菊但更細瘦,嫩時可食用。秋季開花,花色紫白,像蛇床花。根皮黑色,裡面白色,有香味。現今觀察各地產的前胡,品種繁多。我曾種植觀察,它剛長出來時像野蜀葵,但葉子較厚,顏色深青。生長時不香甜,曬乾後則氣味香甜。從剛長出來到長大成熟,葉子的形狀都不一樣,所以才誤認為有多種吧。

道地藥材產自和州,可用,但香味淡薄者藥性不好。

炮製方法:用水洗去泥土,刮去根莖上的鬚根,切碎備用,忌用火炮製。

藥性:甘辛平微寒。

功效:味道淡薄,氣味清香,屬陽中之陰,具有下降的特性,走手足太陰、陽明經。半夏是它的配伍藥物,忌與皂莢同用,畏藜蘆。前胡所有的功效,都有疏風降氣的作用,但只能用於氣盛的情況,不可用於氣虛血少的人。因此,對於陰虛火旺、真陰受損導致痰嗽、氣不歸元、胸脅滿悶、頭痛(非痰濁引起,而是陰血不足、內熱心煩,外在表現為寒熱,而非外感風寒者),都禁止使用。說它明目益精,也是錯誤的。

主治:痰滿胸脅、心腹脹滿、風頭痛,具有祛痰降氣、治療傷寒、寒熱、促進新陳代謝、清熱解毒、治療時疫、內外俱熱、治療各種氣滯、消散癥結、開胃降氣、疏通五臟、主治霍亂、抽搐、關節煩悶、反胃嘔吐、氣喘咳嗽、安胎、小兒各種疳氣、清肺熱、化痰熱、散風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