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黃連
黃連
1. 黃連
(本經上品)
【釋名】其根連珠而色黃。故名。「玉連」、「支連」其根支連珠。故名。「滴膽芝」未詳。
【各方記述】苗高一尺以來。似菊。四月開花黃色。六月結實似芹子。色亦黃。大抵有二種。一種根粗無毛。有珠如鷹爪形而堅實。色深。一種無珠多毛而中虛。黃色稍淡。各有所宜。○用和產。和產亦有二種。其葉似菊。又似芹者。其根亦有細大。以菊葉者為勝。和產於賀州。佐州。常州。奧州。越州。藝州者。皆俱佳。
【辨別道地】揀色黃而肥大連珠者佳。根細者不佳。
【修治】去蘆及須。洗淨銼炒用。治本藏之火。生用。治肝膽之實火。以豬膽汁浸炒。治肝膽虛火。以酸浸炒。治上焦之火。以酒炒。治中焦火。以薑汁炒。治下焦之火。以鹽水或朴硝炒。治氣分濕熱之火。以吳茱萸湯浸炒。治血分塊中伏火。以乾漆水炒。治食積之火。以黃土炒。
【氣味】苦寒。無毒。
【功用】氣味俱厚。可升可降。陰中陽也。入手少陰經。黃芩龍骨理石為使。惡菊花玄參白蘚皮芫花白殭蠶。畏款冬牛膝。解巴豆輕粉附子毒。大忌豬肉。冷水。凡病人血少氣虛。脾胃薄弱。血不足。驚悸不眠。兼煩躁熱渴。及產後不眠。血虛發熱。泄瀉腹痛。小兒痘瘡。陽虛作泄。老人脾胃虛寒作瀉。陰虛腎泄。真陰不足。內熱煩躁諸證。咸忌之。
【主治】熱氣目痛。眥傷泣出。明目。腸澼腹痛下利。婦人陰中腫痛。主五藏冷熱。久下泄澼膿血。止消渴大驚。除水利骨。調胃厚腸。益膽。療口瘡。治止心腹痛。驚悸煩躁。潤心肺。長肉止血。天行熱疾。止盜汗。並瘡疥。治小兒疳氣。殺蟲。羸瘦氣急。鬱熱煩躁。噁心。心下痞滿。主心病逆而盛。心積伏梁。去心竅惡血。
白話文:
黃連
本經上品記載,黃連根莖連珠狀且呈黃色,故名。又稱「玉連」、「支連」,因其根莖連珠狀而得名。「滴膽芝」名稱來源則不明。
黃連植株高約一尺,葉似菊,四月開花,花黃色;六月結果,果實似芹子,顏色也呈黃色。大致分為兩種:一種根粗無毛,有像鷹爪狀的堅實珠狀物,顏色較深;一種則無珠狀物,多毛且根莖中空,顏色較淺。兩種各有其適用的情況。 另有與黃連相似的「和產」,也分兩種,葉子像菊花,也像芹菜,根莖粗細不一,以葉似菊花者為佳。賀州、佐州、常州、奧州、越州、藝州等地所產的和產都品質良好。
辨識優質黃連,應選擇顏色黃亮、肥大、連珠明顯者為佳,根莖細小的品質較差。
處理黃連時,需去除鬚根和外皮,洗淨後切碎,再依據不同用途進行炮製: 原樣使用,主治本藏之火(即臟腑內在的熱);以豬膽汁浸炒,主治肝膽虛火;以醋浸炒,主治上焦的熱;以酒炒,主治中焦的熱;以薑汁炒,主治下焦的熱;以鹽水或朴硝炒,主治氣分濕熱;以吳茱萸湯浸炒,主治血分瘀積的伏火;以乾漆水炒,主治食積的熱;以黃土炒。
黃連味苦性寒,無毒。
黃連藥性平和,可升可降,屬陰中之陽,入入手少陰經。黃芩、龍骨、牡蠣為其相使藥物,忌與菊花、玄參、白蘚皮、芫花、白殭蠶同用,畏款冬、牛膝,能解巴豆、輕粉、附子之毒,但忌與豬肉、冷水同用。凡病人血少氣虛、脾胃虛弱、血不足、驚悸失眠、兼有煩躁熱渴、產後失眠、血虛發熱、泄瀉腹痛、小兒痘瘡、陽虛泄瀉、老人脾胃虛寒泄瀉、陰虛腎泄、真陰不足、內熱煩躁等症狀者,均應避免使用。
黃連主治熱氣目痛、眼角紅腫流淚、明目、腸胃絞痛腹瀉、婦女陰部腫痛、五臟冷熱症、久瀉膿血、止渴、驚悸、利尿、強健骨骼、調和脾胃、益膽、治療口瘡、心腹疼痛、驚悸煩躁、潤肺、生肌止血、天行熱疾、止盜汗、瘡疥、小兒疳積、殺蟲、消瘦氣急、鬱熱煩躁、噁心、心下痞滿、治療心臟病氣逆盛、心臟積熱、清除心竅瘀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