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紫草

回本書目錄

紫草

1. 紫草

(本經上品)

【釋名】此草花紫根紫,可以染紫,故名。「紫丹」、「紫芙」、「茈䓞」、「⿱艹貃」、「地血」、「鴉御草」諸名,未詳。

【各方記述】種紫草,三月逐壟下子,九月子熟時,刈草。春社前後採根陰乾,其根頭有白毛如茸;未花時採,則根色鮮明;花過時採,則根色黯黑惡。採時以石壓扁曝乾,收時忌人溺及驢馬糞,並煙氣,皆令草黃色。

【辨別道地】嫩而紫色染手者,佳。

【修治】去根取茸,細銼用。

【氣味】甘、苦、鹹、寒,無毒。

【功用】入手足厥陰經血分,苦寒能通利九竅。痙瘡家,虛脾胃弱,泄瀉,不思食,小便清利者,俱禁用。

【主治】心腹邪氣,五疽,利九竅,通水道,療腫脹滿痛,以合膏。小兒瘡,及面皶。治惡瘡、癬斑、疹痘毒,活血涼血,利大腸。

白話文:

紫草

紫草的花和根都是紫色的,可以用来染紫色,因此得名。其他名稱如「紫丹」、「紫芙」、「茈䓞」、「紫草」、「地血」、「鴉御草」等,其出處已不可考。

種植紫草,三月按照田埂的走向播種。九月果實成熟時收割植株。春社前後採收根部,陰乾。根部頂端有白色茸毛。在紫草開花前採收,根的顏色鮮豔;開花後採收,根的顏色則暗淡發黑。採收時將根壓扁曬乾。收穫時應避免人尿、驢馬糞便以及煙燻,這些都會使紫草變黃。

品質好的紫草,根部嫩且呈紫色,用手觸摸會染色。

使用前去除根部,留下茸毛部分,再切細。

紫草味甘、苦、鹹,性寒,無毒。

紫草歸入足厥陰肝經、手厥陰心經,作用於血分。因其苦寒,能通利九竅。但脾胃虛弱、腹瀉、食慾不振、小便清長的人,都禁止使用。

紫草主治心腹脹痛、五種惡性腫毒、通利九竅、利尿、治療腫脹疼痛(可與膏藥配合使用)、小兒瘡瘍、臉上雀斑、治療惡瘡、癬、斑疹、痘瘡、活血涼血、通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