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地榆

回本書目錄

地榆

1. 地榆

(本經中品)

【釋名】其葉似榆而長,初生布地,故名「玉豉」;其花子紫黑色,如豉故名;「酸赭」,其味酸,其色赭故名。

【各方記述】宿根三月內生苗,初生布地,獨莖直上,高三四尺,對分出葉,葉似榆葉,而稍狹細長,似鋸齒狀,青色;七月開花如椹,子紫黑色,根外黑裡紅,似柳根。

【辨別道地】用和產,近年花肆以苅萱稱和連茂加宇,不可以名同誤用。

【修治】宜生用,見火無功。

【氣味】甘、酸、苦、寒,無毒。

【功用】氣味俱薄,其體沉而降,陰中陽也。入足厥陰、少陰、手足陽明經。得發良,惡麥冬。伏丹砂、雄黃、硫黃。性寒而下行,凡脾胃虛寒,作泄白痢,久而胃弱,胎產虛寒,泄瀉,血崩,並禁服。

【主治】婦人乳產,痓痛,七傷帶下五漏,止痛止汗,除惡肉,療金瘡,止膿血,諸瘻惡瘡、熱瘡,補絕傷,產後內塞,可作金瘡膏,消酒除渴,明目,止冷熱痢、疳痢,止吐血、鼻衄、腸風、月經不止、血崩、產前後諸血疾,並水瀉。治膽氣不足,汁釀酒,治風痹,補腦。搗汁塗虎犬蛇蟲傷,主內漏止血不足。

白話文:

地榆

地榆的葉子像榆樹葉,但較長。剛長出來時貼地生長,因此稱為「玉豉」。它的花和種子是紫黑色的,像豉豆一樣,所以也叫「酸赭」。因為它的味道酸,顏色赭紅,所以也稱為「酸赭」。

地榆的宿根在三月內發芽。剛長出的植株貼地生長,單獨一根莖直立向上,高約三四尺。葉子對生,形狀像榆樹葉,但稍窄而細長,邊緣像鋸齒一樣,顏色青綠。七月開花,花朵像桑葚,種子紫黑色。根的外皮黑色,內部紅色,像柳樹根。

要選用產自河中的地榆。近年來,有些花店用萱草冒充地榆,必須注意區分,以免誤用。

地榆宜鮮用,火烤後效果不好。

地榆的味道甘酸苦寒,無毒。

地榆的氣味都比較淡薄,藥性沉重下行,屬陰中之陽,入足厥陰、少陰經和手足陽明經。藥效好,但忌與麥冬同用,也忌與丹砂、雄黃、硫黃同用。地榆性寒下行,脾胃虛寒、白痢、久瀉、胃弱、產後虛寒、泄瀉、血崩等情況都禁忌服用。

地榆可以治療婦女產後乳房疼痛、七傷、帶下、五種漏症、止痛止汗、去除壞死組織、治療金瘡、止膿血、各種瘻管、惡瘡、熱瘡、治療外傷出血、產後血瘀、可以製作金瘡膏、解酒除渴、明目、治療冷熱痢疾、疳痢、止吐血、鼻出血、腸風、月經不止、血崩、產前產後各種出血疾病以及水瀉,治療膽氣不足。地榆的汁液可以釀酒,治療風痹,補益腦部。將地榆搗爛取汁塗抹,可以治療虎、犬、蛇、蟲咬傷,治療內出血、止血不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