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全蠍

回本書目錄

全蠍

1. 全蠍

[(開寶)]

【釋名】蠆。幽州人謂之蠍;入藥有全用者,故云。「蛜𧌴」未詳。「主簿蟲」:江南本來無蠍,有主簿將至,故俗呼為主簿,故名。「杜白」:詩疏蠆一名杜白。「蠆尾蟲」:蠍前為螫,後為蠆;其毒在尾。用尾者,謂之蠍梢,其力尤緊。

【各方記述】蠍形如水黽,八足而長,尾有節,色青。

【辨別道地】漢來者可用。

【修治】水浸去鹹味,並足,炒用。

【氣味】甘辛。有毒。

【功用】入足厥陰經。小兒驚風,尤不可闕。若似中風,及小兒慢脾風,病屬於虛者,法咸忌之。

【主治】諸風癮𤺋,及中風半身不遂,口眼喎斜,語澀,手足抽掣,小兒驚癇風搐,大人痎瘧耳聾疝氣,諸風瘡,女人帶下隱脫。

白話文:

全蠍

古代稱蠍子為蠆,幽州人稱之為蠍。入藥時,有時會使用全蠍,因此稱為「全蠍」。「蛜𧌴」的含義已不可考。「主簿蟲」則因古時江南地區沒有蠍子,只有某位主簿官員到任後才出現,所以當地人便稱其為「主簿蟲」。杜甫詩中也提到蠍子別名為「杜白」。「蠆尾蟲」指蠍子前部為螫針,後部為尾,毒性在尾部,因此只取尾部入藥者,稱為「蠍梢」,藥效更強。

蠍子形似水黽,有八條長足,尾部有分節,呈青色。

以漢代產的蠍子為佳。

將蠍子用水浸泡去除鹹味,去除足部,再炒制後使用。

味道甘辛,有毒性。

歸入足厥陰經,治療小兒驚風,尤其不可缺少。但若像中風,或小兒慢脾風一樣,屬於虛證的病人,則應禁忌使用。

主治各種風痺引起的症狀,以及中風半身不遂、口眼歪斜、說話困難、手足抽搐、小兒驚癇風搐、成人瘧疾、耳聾、疝氣、各種風瘡、婦女帶下及子宮脫垂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