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山茱萸
山茱萸
1. 山茱萸
(本經中品)
【釋名】茱言色紅,萸言肥潤,故名。「蜀酸棗」、「肉棗」、「魃實」、「雞足」、「鼠矢」,諸因形狀而名。
【各方記述】葉如梅有刺,二月開花如杏,四月結實,如酸棗赤色,五月採實。
【辨別道地】漢來者可用,雖有和產,不多得。
【修治】酒潤,去核,核能消精。
【氣味】酸微溫,無毒。
【功用】陽中之陰,可升可降,入足厥陰、少陰經氣分。蓼實為之使,惡桔梗、防風、防己。按:命門火熾,強陽不痿者忌之;膀胱熱結,小便不利者,法當清利,此藥味酸主斂,不宜用。陰虛血熱,宜用;即用,當與黃蘗同加。
【主治】心下邪氣,寒熱,溫中逐寒濕痹,去三蟲,久服輕身。腸胃風邪,寒熱疝瘕,頭風,風氣去來,鼻塞目黃,耳聾面皰,下氣出汗,強陰益精,安五藏,通九竅,止小便利,久服明目,強力長年。治腦骨痛,療耳鳴,補腎氣,興陽道,堅陰莖,添精髓,止老人尿不節。
治面上瘡,能發汗,止月水不定,暖腰膝,助水藏,除一切風,逐一切氣,破癥結,治酒皶,溫肝。
白話文:
山茱萸
山茱萸顏色紅潤,果實肥美,因此得名。它還有「蜀酸棗」、「肉棗」、「魃實」、「雞足」、「鼠矢」等名稱,這些都是根據它的形狀而起的。
山茱萸的葉子像梅樹葉,帶有刺。二月開花,花朵像杏花。四月結果,果實像酸棗,呈紅色。五月採收果實。
只有漢代產的山茱萸才能入藥。雖然也有其他地區生產,但產量不多。
炮製方法是用酒浸潤,除去果核。果核有損精的作用。
山茱萸味酸,性微溫,無毒。
山茱萸屬於陰中之陽,具有升降作用,能入足厥陰經、少陰經及氣分。蓼實是它的引經藥,忌與桔梗、防風、防己同用。若命門火旺盛,陽氣過盛而不痿者忌用。膀胱濕熱,小便不利者,應選擇清利之藥,不宜用山茱萸,因其味酸具有收斂作用。陰虛血熱者則適合使用,此時宜與黃柏同用。
山茱萸主治心下邪氣、寒熱、溫中、驅除寒濕痹症、驅除三蟲、久服輕身、腸胃風邪、寒熱疝氣、頭痛、風邪往來、鼻塞、目黃、耳聾、面皰、下氣出汗、壯陽益精、安五臟、通九竅、止小便頻數、久服明目、強身健體、治療腦骨痛、治療耳鳴、補腎氣、壯陽、堅陰莖、添精髓、治療老年人尿失禁、治療面部瘡瘍、發汗、治療月經不調、溫暖腰膝、滋養腎臟、除一切風邪、驅除一切邪氣、破除癥結、治療酒糟鼻、溫養肝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