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伊豫平住

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酸棗仁

回本書目錄

酸棗仁

1. 酸棗仁

(本經上品)

【釋名】實似棗。味酸故名。「樲」孟子曰。養其樲棘是也。「山棗」。

【各方記述】似棗木而皮細。其木心赤色。莖葉俱青。花似棗。八月結實。紅色似棗而圓小。味酸。當月採實。取核中仁。

【辨別道地】和漢俱可用。

【修治】去皮尖用。多睡生用。不得睡炒熟用。

【氣味】酸甘平。無毒。

【功用】可升可降。陽中陰也。入手少陰足少陽厥陰經。兼入足太陰經。惡防己。凡肝膽脾三經有實邪熱者勿用。以其收斂故也。

【主治】心腹寒熱。邪結氣聚。四肢痠痛。濕痹煩心。不得眠。臍上下痛。久泄虛汗煩渴。補中益肝氣。堅筋骨。助陰氣。能令人肥健。筋骨風。炒仁研湯服。

白話文:

《本經上品》山棗

釋名

山棗的外形像棗子,味道酸,因此得名「山棗」。《孟子》中也有提到「樲」,「養其樲棘」指的就是山棗。

各方記述

山棗的樹木外形像棗樹,但樹皮較細。樹心呈紅色,莖葉皆為青色,花朵也像棗樹的花。八月結果,果實呈紅色,大小像棗子但較小,味道酸。當月採摘果實,取核中的仁。

辨別道地

產於中國和日本皆可使用。

修治

使用時去皮尖。大部分情況下生用,不可炒熟使用。

氣味

味酸甘,性平,無毒。

功用

性升降,屬陽中陰。入足少陰、足少陽、厥陰經,兼入足太陰經。忌防己。凡肝膽脾三經有實邪熱者忌用,因其有收斂之性。

主治

治心腹寒熱、邪結氣聚、四肢痠痛、濕痹煩心、失眠、臍上下痛、久瀉虛汗煩渴。補中益肝氣,堅筋骨,助陰氣,可令人肥健。治筋骨風,炒仁研末,用湯送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