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枳殼
枳殼
1. 枳殼
【修治】水浸去穰,切片麩炒黑,去麩用。
【氣味】苦酸寒,無毒。
【功用】氣厚味薄,浮而微升,陰中陽也。又曰:沉也,陰也,入手太陰陽明經。久瀉不實者,禁用。
【主治】風痹淋痹,通利關節;勞氣咳嗽,背膊悶倦;散留結,胸膈痰滯;逐水消脹滿,安胃止風痛;遍身風𤺋,肌中如麻豆;惡瘡腸風痔疾;心腹結氣,兩脅脹虛,關膈壅塞;健脾開胃,調五藏,下氣止嘔逆;消痰治反胃,霍亂瀉痢;消食破癥結、痃癖、五膈氣,及肺氣;水腫大小腸,除風明目;炙熱熨痔腫,泄肺氣,除胸痞,治裡急後重。
白話文:
枳殼的處理方法是先用水浸泡去除內瓤,再切片用麩皮炒至黑色,最後去除麩皮使用。
其氣味苦、酸、寒,無毒。
藥性特點:氣味濃厚但味道較淡,藥性輕浮略向上升,屬陰中之陽;另說其性沉降,屬陰。經絡歸屬為手太陰肺經和手陽明大腸經。長期腹瀉卻大便不成形者禁用。
主治:風濕痹證、淋症痹證,能通利關節;勞倦咳嗽、背部胸部悶倦;能散除瘀結;胸膈痰滯;能利水消腫脹;能安胃止痛;全身風濕瘙癢、皮膚如麻豆狀;惡瘡、腸風、痔疾;心腹積氣;兩脅脹滿虛弱;關膈阻塞;健脾開胃,調和五臟;降氣止嘔逆;消痰治反胃;霍亂、泄瀉、痢疾;消食化積,破除癥結;痃癖;五膈氣及肺氣病證;水腫、大小腸疾病;除風明目;炙烤後可熨治痔瘡腫痛;泄肺氣;除胸痞;治療裡急後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