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桑白皮
桑白皮
1. 桑白皮
(本經中品)
【釋名】桑字從叒。從木。眾手採取之形也。
【各方記述】桑有數種。有白桑。葉大如掌而厚。雞桑。葉花而薄。子桑先椹而後葉。山桑葉尖而長。以子種者。不若壓條而分者。
【修治】干桑皮。臨時刮去上薄衣。銅刀銼。炙用。
【氣味】甘辛苦寒。無毒。
【功用】甘厚而辛薄。可升。可降。陽中陰也。入手太陰經。續斷桂心麻子為使。忌鐵及鉛。此物乃瀉肺諸方之準繩也。古稱補氣者。非若參耆之正補。乃瀉邪所以補正也。愚者信為補劑。而肺虛亦用之。大失桑皮之面目矣。若肺虛無火。而小便利者。及因風寒而嗽者。不宜用也。
【主治】傷中。五勞六極羸瘦。崩中絕脈。補虛益氣。去肺中水氣。唾血熱渴。水腫腹滿。臚脹。利水道。去寸白。可以縫金瘡。治肺氣喘滿。虛勞客熱。頭痛。內補不足。煮汁飲。利五藏。入散用。下一切風氣水氣。調中下氣。消痰止渴。開胃下食。殺腹藏蟲。止霍亂吐瀉。研汁治小兒天吊。驚癇客忤。及傅鴨口瘡大驗。瀉肺利大小腸。降氣散血。
白話文:
桑白皮
桑字由「叒」和「木」組成,「叒」字代表眾多手,象徵採摘桑樹的樣子。
桑樹種類繁多,有葉片大而厚的白桑、葉片細薄的雞桑、果實先於葉子成熟的子桑,以及葉片尖長的野桑。以種子繁殖的桑樹,不如壓條繁殖的品質好。
桑白皮入藥前,需將外層薄皮刮去,再用銅刀刮削,然後烘烤使用。
桑白皮味甘苦,性寒,無毒。
桑皮甘味厚重,辛味較輕,既能升能降,屬陰中之陽,入肺經。續斷、桂心、麻子是它的引經藥,忌與鐵器和鉛器共同使用。它是治療肺熱諸病的關鍵藥物。古人說它能補氣,但這種補益並非像人參、黃芪那樣直接的補益,而是通過瀉去邪氣來達到扶正的效果。愚昧的人誤以為它是補藥,即使肺虛也使用,這樣就完全違背了桑白皮的藥性。如果肺虛無火、小便不利,或因風寒而咳嗽,都不宜使用桑白皮。
桑白皮主治:心胃受損、過度勞累導致的消瘦、崩漏、閉經、補虛益氣、消除肺部水腫、吐血口渴、水腫腹脹、胸腹脹滿、利尿、治療肺氣腫脹、虛勞內熱、頭痛、內虛不足,可煮汁服用,以利五臟,也可入散劑使用,治療一切風邪水邪,調理中焦,降氣,消痰止渴,增進食慾,殺滅腸道寄生蟲,止霍亂引起的嘔吐腹瀉,研磨成汁液治療小兒驚厥、抽搐、以及口瘡,療效顯著。能瀉肺、通大小腸、降氣、散瘀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