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烏藥
烏藥
1. 烏藥
(宋開寶)
【釋名】烏以色名。「旁其」、「鰟魮」其葉狀似鰟魮鯽魚。故俗呼為鰟魮樹。作旁其。方音訛也。「矮樟」其氣似樟。故名。
【各方記述】樹生似茶。高丈餘。一葉三椏。葉青陰白。根狀似山芍藥。及烏樟根。色黑褐。作車轂紋。橫生。八月採根。其直根者。不堪用。
【辨別道地】酒浸一宿。炒用。
【氣味】辛溫。無毒。
【功用】氣厚於味。陽也。可升。可降。入足陽明少陰經。味薄無滋益人。不過疏散。宜通暢於香附而已。不必多用也。惟與參朮同行。庶無弊耳。氣血俱虛及內熱者。勿用。
白話文:
烏藥
釋名
烏藥以其黑色而得名。「旁其」、「鰟魮」則因其葉形似鰟魮(鯽魚)而得名,故俗稱鰟魮樹,又作旁其,乃方言訛音。「矮樟」則因其氣味似樟樹而得名。
各方記述
烏藥樹形似茶樹,高約一丈餘。葉子三叉分枝,葉面青綠,葉背白色。根部形狀似山芍藥和烏樟根,顏色黑褐,有車輪紋,橫向生長。八月採收根部,直根不可使用。
辨別道地
將烏藥根部浸泡於酒中一夜,然後炒乾使用。
氣味
辛溫,無毒。
功用
烏藥氣味厚重,屬陽性,可升可降,入足陽明經和少陰經。其味薄,無滋補作用,僅能疏散。宜與香附配合使用,以達到通暢的效果。不宜多用。若與人參、白朮同用,則可避免弊端。氣血虛弱或內熱者忌用。
【主治】中惡。心腹痛。蠱毒。疰忤鬼氣。宿食不消。天行疫瘴。膀胱腎間冷氣。攻衝背膂。婦人血氣。小兒腹中諸蟲。除一切冷。霍亂反胃。吐食瀉痢。癰癤疥癘。並解冷熱。其功不可悉載。貓犬百病。並可磨服。理元氣中氣。腳氣疝氣。氣厥頭痛。腫脹喘急。止小便頻數。及白濁。
白話文:
主治中惡、心腹痛、蠱毒、疰忤鬼氣、宿食不消、天行疫瘴、膀胱腎間冷氣、攻衝背膂、婦人血氣、小兒腹中諸蟲,除一切冷、霍亂反胃、吐食瀉痢、癰癤疥癘,並解冷熱,其功不可悉載。貓犬百病,並可磨服。理元氣中氣、腳氣疝氣、氣厥頭痛、腫脹喘急,止小便頻數及白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