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肉桂
肉桂
1. 肉桂
(別錄上品牡桂本經上品)
【釋名】凡木葉心,皆一縱理,獨桂有兩道,如圭形,故字從圭。「祲」能侵害他木也。桂釘木根,其木死是也。
【各方記述】桂有數種,以今參訪牡桂葉長如枇杷葉,堅硬有毛及鋸齒,其花白色,其皮多脂。菌桂葉如柿葉,而尖狹光淨,有三縱文,而無鋸齒,其花有黃白,其皮薄而卷。今商人所貨皆此二桂,但以卷者為菌桂,半卷及板者為牡桂。
【辨別道地】漢來者,以東京為上,交趾阿港蛇吧等次之,且有桂心桂枝之殊,菌桂官桂之品。肉桂乃近根之最厚者,辛烈肉厚。官桂即在中之次厚者,味稍淡於肉桂,皮薄少脂。因桂多品,而取其品之最高及上等,供官之桂也。桂心即去皮上甲錯,而取其近木而有理者。桂枝即頂上細桂條。
春夏禁服,秋冬宜煎。間有和產者,藥肆稱桂心,以售之。味薄氣烈。近年多出於薩摩者,其形狀本草所謂菌桂也,猶可用。又松浦桂心者,氣味甚薄,殊不堪用。
【修治】忌火。
【氣味】甘辛大熱,有小毒。
【功用】陽中之陽,浮也。入足少陰太陰厥陰血分。忌生蔥石脂。得人參甘草麥冬大黃黃芩柴胡地黃良。凡腎虛命門火衰,不能生土,完穀不化,產後下元不足,營衛衰微者可用。若陰虛之人,及一切血症,非挾寒,目疾非脾虛者,不可誤投。
【主治】利肝肺氣,心腹寒熱冷痰,霍亂轉筋,頭痛腰痛,出汗止煩止唾,咳嗽鼻齆,墮胎。炒過便不損胎。溫中堅筋骨,通血脈,理疏不足,宣導百藥,無所畏。補下焦不足,治沉寒痼冷之病,滲泄止渴,去營衛中風寒,表虛自汗。春夏為禁藥,秋冬下部腹痛,非此不能止。補命門不足,益火消陰,治寒脾風瘖,陰盛失血,瀉痢驚癇。
白話文:
肉桂
桂樹種類繁多,古籍記載中上品牡桂與上品菌桂。牡桂葉片像枇杷葉,堅硬帶毛及鋸齒,花白色,樹皮含油脂豐富;菌桂葉片則像柿子葉,但較尖細光滑,有三個縱紋,無鋸齒,花黃白相間,樹皮較薄且易捲曲。市面上流通的桂皮主要為這兩種,捲曲者為菌桂,半捲或平坦者為牡桂。
產地以漢朝時期東京所產為最佳,交趾、阿港、蛇吧等地所產次之。桂樹的藥用部位也有區別,包括桂心、桂枝等。肉桂取自樹根附近,皮最厚,辛辣味濃,肉厚;官桂是樹幹中間部分的桂皮,比肉桂味淡,皮薄油脂少。官桂是桂樹中品質最高、上等的品種,供朝廷使用。「桂心」是指去除外層粗皮後,取其靠近木質部,帶有紋理的部分;「桂枝」則指樹梢細小的枝條。
春夏季節不宜服用肉桂,秋冬季節則適宜煎服。有些地方也有生產肉桂,藥店常將其稱為「桂心」出售,但其氣味較淡而辛辣味濃烈。近年來,薩摩地區產的肉桂較多,形狀與本草書中所描述的菌桂相似,仍可使用。而松浦產的桂心,氣味極淡,藥效甚差。
肉桂忌用火炮製。
肉桂味甘辛,性大熱,有小毒。
肉桂屬於陽中之陽,具有浮升特性,作用於足少陰、足太陰、足厥陰經的血液循環。忌與生蔥、石脂同用,配伍人參、甘草、麥冬、大黃、黃芩、柴胡、熟地黃則效果更佳。適用於腎虛、命門火衰、消化不良、產後元氣不足、營衛氣血虛弱等症。但陰虛體質者、各種出血症(非寒邪所致)、非脾虛引起的目疾等,均不可服用。
肉桂能溫通肝肺氣機,治療心腹冷痛、寒痰、霍亂、抽搐、頭痛、腰痛、盜汗、煩躁、流涎、咳嗽、鼻塞、墮胎等症狀。炒熟後則不致於墮胎。能溫中、強筋骨、通血脈、補益不足、引導其他藥物發揮作用。能補益下焦虛弱,治療久寒痼冷的疾病,止渴,治療外感風寒、自汗。春夏季節禁用,秋冬季節下腹部疼痛,唯有肉桂才能止痛。能補益命門之火,滋陰降火,治療寒邪引起的脾胃病、風濕痺痛、陰盛引起的出血、瀉痢、驚癇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