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龍眼肉
龍眼肉
1. 龍眼肉
(別錄中品)
【釋名】龍眼象形以名。「龍目」、「圓眼」,義同上。「益智」,甘味歸脾,能益人智,故名。「亞荔枝」、「亞枝奴」,荔枝才過龍眼熟,故南人呼之。「驪珠」、「燕卵」、「鮫淚」、「川彈」、「蜜脾」,以上諸名,象形味以名。
【各方記述】木高一二丈,似荔枝,而枝葉微小,凌冬不凋。春來夏初,開細白花,七月實熟,谷青色,文作鱗甲,形圓,大如彈丸,核若木梡子而不堅,肉薄於荔枝,白而有漿,其甘如蜜,實極繁,每枝二三二顆,作穗如葡萄。
【辨別道地】漢來,無和產。漢來者,亦有大小二種,皆蒸熟者,而無生乾者,入藥生為良。予曏者,偶見生乾者,來於崎港,色味與蒸熟者懸隔矣。松岡先生曰:「薩州其外諸國有之,而不結實;偶雖實,亦不熟,不應土地故乎?」
【修治】去殼核,採肉用。
【氣味】甘溫平,無毒。
【功用】入手少陰足太陰經。核治孤臭,以六枚同胡椒二七粒,研遇汗出,即擦之。
【主治】五藏邪氣,安志厭食,除蠱毒,去三蟲,久服強魄聰明,開胃益脾,補虛長智。
白話文:
龍眼肉
龍眼因外形像龍眼而得名,「龍目」、「圓眼」也是同樣意思。「益智」則因其味甘入脾,能增強人的智力而得名。「亞荔枝」、「亞枝奴」則因為荔枝成熟後龍眼才成熟,故南方人這樣稱呼它。「驪珠」、「燕卵」、「鮫淚」、「川彈」、「蜜脾」等名稱,都是根據其外形或味道而來。
龍眼樹高約一至二丈,外形類似荔枝,但枝葉較小,冬天不落葉。春天到初夏開花,花朵細小潔白。七月果實成熟,果皮青綠色,表面有鱗甲狀紋理,果實圓形,大小如彈丸,果核像木梡子但較不堅硬,果肉比荔枝薄,呈白色且多汁,味道甘甜如蜜,果實非常繁多,每枝有二、三、甚至二十幾顆,一串串地掛在枝頭,像葡萄一樣。
好的龍眼產自漢地,其他地區產的龍眼品質較差。漢地所產的龍眼也有大小之分,市面上看到的都是蒸熟的,沒有生曬乾的。但入藥的話,生曬乾的龍眼更好。我以前曾見過生曬乾的龍眼,來自崎港,其色澤和味道與蒸熟的龍眼差異很大。松岡先生說,薩州及其他國家也有種植龍眼,但都不結果實,即使偶爾結果,也無法成熟,可能是因為水土不服吧。
使用龍眼肉時,需去除外殼和果核。
龍眼味甘,性溫平,無毒。
龍眼能進入手少陰經和足大陰經。龍眼核可以治療狐臭,方法是用六枚龍眼核和二十七粒胡椒一起研磨成粉,然後塗抹在患處,直到出汗。
龍眼能治療五臟邪氣,安定心神,增進食慾,去除蠱毒,驅除體內寄生蟲。長期服用能增強體魄,使人聰明,還能開胃益脾,滋補身體,增強智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