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山楂
山楂
1. 山楂
(唐本草即山樝)
【釋名】赤瓜子瓜當作棗音訛也。樝狀似赤棗。「鼠樝」、「猴樝」、「茅樝」此物生山原茅林中。猴鼠喜食故名。朹子音求。「檕梅」音計。機子音求。樹如梅。「羊梂子」一種大者。山人呼之。「棠梂子」、「山裡果」以上三名未詳。
【各方記述】樹高數尺。葉有五尖。椏間有刺。三月開五出小白花。實有赤黃二色。肥者如小林檎。小者如指頭。九月乃熟。
【辨別道地】和漢俱有之。葉似甘棠。有小鋸齒。一種大者。名朹子。非常用之藥品。今藥肆在丸山楂子。肉山楂子之二種。以丸山楂子為良。
【修治】不去核。克用。以有核功能也。
【氣味】酸微溫。無毒。
【功用】入足陽明太陰經。同紅曲麥芽橘皮白朮肉豆蔻厚朴砂仁。能消食健脾。同牛膝生地當歸續斷益母澤蘭丹皮蒲黃芍藥。治兒枕痛。若胃家無食積。及脾虛不能運化者。食之反致克伐脾胃生氣。如胃虛兼有積滯者。當與補藥同施。
【主治】煮汁服。止水痢。沐頭洗身。治瘡癢。煮汁洗漆瘡多瘥。治腰痛有效。消食積。補脾。治小腸疝氣。發小兒瘡疹。健胃行結氣。治婦人產後兒枕痛。惡露不盡。煎汁入沙糖服之立效。化飲食。消肉積。癥瘕。痰飲。痞滿。吞酸。滯血痛。化血塊。活氣活血。
白話文:
山楂
山楂,又名赤瓜子,因其形似紅棗,古人音譯而來。也有鼠樝、猴樝、茅樝等稱呼,因其生長在山野茅林中,猴子和老鼠喜食而得名。另有朹子(音qiú)、檕梅(音jì)、機子(音qiú)等名稱,樹形像梅樹,還有一種較大的山楂,山區居民稱之為羊梂子,此外還有棠梂子、山裡果等名稱,其出處已不可考。
山楂樹高數尺,葉片五裂,枝椏間有刺,三月開花,花朵白色,五瓣。果實呈紅黃兩種顏色,大的像小蘋果,小的像指頭,九月成熟。
中土和日本都有山楂生長,葉子像甘棠樹葉,邊緣有細小的鋸齒。有一種較大的山楂,稱為朹子,但並非常用的藥材。目前藥店販售的主要是丸山楂和肉山楂兩種,丸山楂品質較佳。
使用山楂入藥時,不必去核,因為果核也有藥效。
山楂味酸,性微溫,無毒。
山楂歸足陽明經和足太陰經。與紅曲、麥芽、橘皮、白朮、肉豆蔻、厚朴、砂仁等藥材同用,能消食健脾。與牛膝、生地、當歸、續斷、益母草、澤蘭、丹皮、蒲黃、芍藥等藥材同用,可治療兒童枕骨疼痛。但若胃中無積食,或脾胃虛弱,不能正常運化食物者,服用山楂反而會損傷脾胃元氣。若胃虛弱但又有積滯者,則應與補益藥材同用。
山楂主治:煮汁服用,可止瀉;用山楂水洗頭洗身,可治療瘡癢;煮汁洗滌漆瘡,療效甚佳;治療腰痛有效;消食積,健脾;治療小腸疝氣;治療小兒出疹;健胃,行氣;治療產後婦女兒童枕骨疼痛、惡露不盡(加入冰糖服用,效果更好);化解飲食積滯、肉積、癥瘕、痰飲、胸腹痞滿、吞酸、血瘀疼痛;化解血塊,活血化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