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大棗
大棗
1. 大棗
(本經上品)
【釋名】棗性重喬,故重束為棗。入藥宜用肥大甘美者,故諸果只載其名,惟棗獨加大字:「干棗」、「美棗」、「良棗」。
【各方記述】棗大赤心有刺,四月生小葉,尖觥光澤,五月開小花,白色微青,長夏結實,摘取暴乾。
【辨別道地】和邦處處多矣,植家園,可以採用。小者止可充果食,入藥惟用形大而核小、多脂甘美者。凡有大小二三種,形大而味甘者,稱朝鮮棗上品也;形小而肉薄味淡者,下品也。
【修治】劈去核用。
【氣味】甘溫,無毒。
【功用】氣味俱厚,陽也,可升可降,入足太陰陽明經。忌與蔥魚同食,殺烏頭附毒。小兒患秋痢,蛀棗與食,能止。府病及齒痛、痰熱之人,俱不宜食,生者尤不利人。紅者功用相仿,差不及耳。
【主治】心腹邪氣,安中養脾氣,平胃氣,通九竅,助十二經,補少氣少津液,身中不足,大驚四肢重,和百藥,補中益氣,堅志強力,除煩悶,療心下懸,除腸澼,潤心肺,止嗽,補五藏,治虛損,除腸胃癖氣,和光粉燒治疳痢,和陰陽,調營衛,生津液。
白話文:
大棗
大棗果實肥大,故名為棗。入藥需選用肥大甘美者。其他水果僅記載名稱,唯獨棗字加大了字體,如「干棗」、「美棗」、「良棗」。
大棗果實顏色深紅,內含果核,帶有小刺。四月長出嫩葉,葉片尖銳光滑。五月開花,花朵小而顏色為白色略帶青色。夏季成熟,採摘後曬乾。
各地皆有種植大棗,家園栽種皆可採收入藥。小棗僅可食用,入藥需選用果實大、核小、含油脂多、甘美者。大棗大小分為二三種,形大味甘者為朝鮮棗,為上品;形小肉薄味淡者為下品。
使用前需將棗核去除。
大棗味甘性溫,無毒。
大棗藥性平和溫厚,具有升降調節的作用,通行足太陰脾經與陽明胃經。忌與蔥、魚同食,能解烏頭、附子之毒。小兒秋痢,可用曬乾的大棗治療。腹部脹滿、牙痛、痰熱體質者不宜食用,生棗尤其不宜。紅棗功效與大棗相似,但略遜一籌。
大棗能治療心腹脹痛,能和胃養脾,調節胃氣,疏通九竅,滋養十二經脈,補充氣血津液,治療身體虛弱、驚嚇導致四肢沉重等症狀,能調和眾藥,補益中氣,增強意志和體力,消除煩悶,治療心下墜痛,去除腸胃積滯,滋潤心肺,止咳,補益五臟,治療虛損,消除腸胃癖氣。將大棗與光粉一起燒製,能治療疳痢;能調和陰陽,調節營衛,生津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