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杏仁

回本書目錄

杏仁

1. 杏仁

(別錄下品)

【釋名】杏,字篆文象子在木枝之形。「甜梅」,楊行蜜改杏名。

【各方記述】諸杏,葉皆圓而有尖,二月開紅花,亦有千葉者,不結實。

【辨別道地】和可用杏、桃、梅之三種,藥家多混雜,本草原始有圖可考,見而擇用。

【修治】湯浸去皮尖,炒黃研細。風寒肺病藥中,連皮尖用,取其發散也。

【氣味】甘、苦、溫,無毒。

【功用】氣薄味厚,濁而沉墜,降也,陰也,入手太陰經。作湯如白沫不解者,食之氣壅;湯經宿者,動冷氣;雙仁者有毒。惡黃芩、黃耆、葛根。得火良。陰虛咳嗽,肺家有虛熱痰者,忌之。風寒外邪,非壅逆肺分,喘息急促者,不得用。

【主治】咳逆上氣,雷鳴喉痹,下氣,產乳,金瘡,寒心奔豚,驚癇,心下煩熱,風氣往來,時行頭痛,解肌,消心下急滿痛,殺狗毒,解錫毒,治腹痹不通,發汗。主溫病腳氣,咳嗽上氣,喘促,入天門冬煎,潤心肺;和酪作湯,潤聲氣;除肺熱,治上焦風燥;利胸膈氣逆;潤大腸氣秘;殺蟲,治諸瘡疥,消腫;去頭面諸風氣㾴皰。

白話文:

杏仁

杏字古文字像果子在樹枝上的樣子。「甜梅」是楊行蜜將杏改的名字。

各種杏樹,葉子都圓而有尖,二月開花,花是紅色的,也有重瓣的品種,但不結果。

藥用的杏仁,可以是杏、桃、梅三種果核,藥材中常混雜不清,可以參考《本草原始》中的圖鑑來辨別和選擇。

杏仁的炮製方法:用湯浸泡,去掉外皮和尖端,炒至黃色再研磨成細粉。治療風寒肺病時,可以連皮尖一起使用,以發揮其發散的作用。

杏仁味甘苦,性溫,無毒。

杏仁氣味清淡,味道濃郁,性質沉降,屬陰,進入手太陰肺經。若熬煮成湯,出現白色泡沫無法消散,則表示藥性壅塞;若湯劑放置過夜,則會產生寒氣。雙仁杏有毒。杏仁不與黃芩、黃耆、葛根同用,遇火則藥效更好。陰虛咳嗽、肺部有虛熱痰症者忌用。風寒外邪、非肺氣壅塞引起的喘息急促者,也不可用。

杏仁可以治療咳嗽、氣逆、喉嚨腫痛、下氣不通、促進乳汁分泌、金瘡、心悸、驚癇、心下煩熱、風邪往來、流行性頭痛、發汗解表、消除心下脹滿疼痛、狗咬傷、鉛中毒、治療腹部脹痛、發汗、治療溫病腳氣、咳嗽氣促、與天門冬一起煎煮,滋潤心肺、與酪漿一起煮湯,潤喉護嗓、清除肺熱、治療上焦風燥、通暢胸膈氣逆、潤腸通便、殺蟲、治療各種瘡疥腫痛、去除面部風邪引起的疹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