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杜仲

回本書目錄

杜仲

1. 杜仲

(本經上品)

【釋名】昔杜姓仲名者,服此得道,因名「思仲」、「思仙」二名;由上說,「木綿」皮中有銀絲如綿,故名。

【各方記述】樹高數丈,葉如辛夷,亦類柘;其皮類榆柳,折之內有白絲如綿相連。五月、六月、九月採皮。稻生先生曰:有樹生、蔓生二種,《本草》即蔓生一種。松岡先生曰:蔓生者,不入藥用。

【辨別道地】和漢俱可用,樹大皮厚多綿者,為良。

【修治】去粗皮,鹽酒炒;腰痛必以酒行,或以薑汁拌炒去絲。

【氣味】苦辛甘溫,無毒。

【功用】氣味俱薄,沉而降,陰也;入足少陰腎之經,兼入肝經氣分,惡玄參、蛇蛻。腎虛火熾者不宜用,即用當與黃蘗、知母同入。

【主治】腰膝痛,補中益精氣,堅筋骨,強志;除陰下癢濕,小便餘瀝,腳中痠疼,不欲踐地;治腎勞腰脊攣,腎冷暨腰痛;人虛而身強直風也,腰不利,加而用之,能使筋骨相著;潤肝除,補肝經風虛。

白話文:

杜仲

古代有一位名叫杜仲的人,服用此藥而得道成仙,因此得名「杜仲」。「思仲」、「思仙」這兩個名稱也是由此而來。「木綿」指的是其樹皮內含有像棉花一樣的銀白色絲狀物。

杜仲樹高數丈,葉子像辛夷花,也類似柘樹的葉子,樹皮則像榆樹和柳樹的樹皮。折斷樹枝,裡面會有像棉花一樣連在一起的白色絲狀物。農曆五月、六月、九月採收樹皮。稻生先生說,杜仲有樹生和蔓生兩種,本草書中記載的是蔓生的一種。松岡先生則說,蔓生的杜仲不能入藥。

中藥和日本產的杜仲都可以使用,樹木粗壯,樹皮厚實,內含棉絮多者為佳。

去除粗糙的樹皮,用鹽酒炒制。治療腰痛時,務必用酒送服。或者用薑汁拌炒,去除絲狀物。

味道苦辛甘,性溫,無毒。

藥性平和,沉降,屬陰。歸入足少陰腎經,兼入肝經氣分。忌與玄參、蛇蛻同用,腎虛火旺者不宜使用。如果需要使用,應與黃柏、知母一起服用。

主治腰膝疼痛,補益精氣,強健筋骨,增強意志,治療陰部瘙癢潮濕,小便淋瀝不盡,腳部酸痛,不想走路,治療腎虛勞損導致的腰脊攣縮、腎寒及腰痛,治療人體虛弱而身體僵硬、患有風痺的病症,以及腰部不適等症狀。與其他藥物配合使用,能使筋骨緊密相連,滋潤肝臟,消除肝經風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