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蒼朮
蒼朮
1. 蒼朮
【釋名】其色蒼黑故名之。術濁也。「赤朮」、「山精」、「仙精」術者。山之精也。服之令人長生。辟穀致神仙。故有名「山薊」。說見白朮條下。「茅君」、「寶篋」。茅。茅山也。術以茅山為好。君主也。寶篋。美稱也。
【各方記述】和產所所有之。和以有蒼朮。而無白朮。而已形狀於白朮條下謂之者。乃是也。若強分二術。則其根色白黃。而形如槌。味微苦甘而氣不烈者。可為白朮也。其根如姜。色黑蒼而味苦辛氣烈者。可為蒼朮也。予在東北西南諸州而親探之。屢致觀誤。謂有二術。而今熟思。
白話文:
蒼朮之所以稱為「蒼朮」,是因為它的顏色呈蒼黑色。術,指的是「濁」。「赤朮」、「山精」、「仙精」這些名稱,都是指蒼朮。它是山中的精華,服用可以讓人長生不老,不吃五穀也能成仙,因此又稱為「山薊」。關於這個名字的詳細解釋,請參考白朮條目。「茅君」、「寶篋」這兩個名稱中,「茅」指的是茅山,「術」以產自茅山的品質最好。「君」代表君主,「寶篋」則是一種美稱。
各地產的蒼朮都一樣,有的地方產有蒼朮,但沒有白朮,在白朮的條目下已經描述了它們的形狀,這裡不再贅述。如果硬要將蒼朮和白朮分開,那麼根呈白黃色、形狀像槌子、味道微苦甘且氣味不烈的是白朮;根像薑、顏色呈黑蒼色、味道苦辛且氣味烈的是蒼朮。我曾在東北、西南等州親自考察過,多次因觀察錯誤而認為有兩種術,現在仔細思考後才明白。
則不然。其色蒼白。其狀小大。其味厚薄。是皆土地。而雖有少異。俱下物也。強勿分二術以用之。
【修治】製法。同白朮。蓋二術留皮者。當以米泔水浸半日。去粗皮。肆售者。多削淨。不可水浸。更泄性味。凡用不拘州土。惟白為勝。○或謂漢產多白。懲浸泔則雖脫亦生拙。按蒼朮生白者。非必懲。乃糖也。仲淳曰。真茅朮蒼朮。細而帶糖者也。不必脫去。而佳也。
【辨別道地】松岡先生曰。漢蒼朮氣烈多膏。不經制法。而卒爾用之。則發腹痛。宜克炒用。予亦屢試知之。製法粗則發腹痛。用者勿忽。予每療雀眼。用漢蒼朮。多得效。用和產則少見效。不知漢產多膏。故潤之而奏驗者歟。書以俟後日之案而已。
白話文:
如果蒼朮的顏色不是蒼白色,形狀大小不一,味道厚薄不同,這些都是因為生長環境土壤的差異造成的。雖然略有不同,但都屬於同一種藥物,具有相同的藥性。不要執著於不同產地,而用不同的方法來處理它。
製備方法與白朮相同。因為兩種蒼朮都保留了外皮,應該用米泔水浸泡半日,去除粗皮。市面上販售的蒼朮,大多已經削去外皮,不能再用米泔水浸泡,否則會損失藥性。無論使用哪個產地的蒼朮,白朮的效果最佳。有些人認為漢產的蒼朮多為白色,浸泡米泔水會導致其失去藥效。其實,蒼朮中生長出白色部分的,並不一定是因為浸泡米泔水,而是因為生長環境的差異。仲淳說,真正的茅朮和蒼朮,細小且帶有糖分,不必去除外皮,反而更好。
松岡先生說,漢產的蒼朮氣味濃烈,含有較多油脂,如果沒有經過適當的處理就服用,容易引起腹痛,建議先炒製後再使用。我也多次試驗,發現確實如此。如果製備方法粗糙,就會引起腹痛,使用時要小心。我經常使用漢產的蒼朮來治療雀眼,效果顯著。而使用其他產地的蒼朮,效果就不明顯。可能是因為漢產的蒼朮含油脂量高,所以滋潤的效果更好。以上只是我的見解,供後人參考。
【氣味】辛烈苦溫。無毒。
【功用】甘而辛烈。性溫而燥。可升可降。陰中陽也。入足太陽陽明手太陰陽明太陽之經。使忌同白朮。功用亦相似。但止發之間。少有異。蒼朮氣重體沉。有雄壯上行之氣。故除上濕發汗之功最大。上能除濕。下安太陰。邪氣不傳入脾。若補中焦除濕力。大不及白朮。與白朮止汗時異。若無濕者。豈敢用哉。
【主治】風寒濕痹。死肌痙疽。作蒸餌主頭痛。消痰水。逐皮間風水結腫。除心下結滿。及霍亂吐下不止。暖胃消穀嗜食。除惡氣。弭災沴。主大風𤸷痹。心腹脹痛。水腫脹滿。除寒熱。上嘔逆。下泄冷痢。治筋骨軟弱。痃癖氣塊。婦人冷氣癥瘕。山嵐瘴氣溫疾。明目暖水藏。
白話文:
蒼朮的功效與主治
氣味: 辛辣苦味,性溫。無毒。
功用: 味道甘甜而辛辣,性溫燥。具有升降雙向調節的作用,屬於陰中之陽。入足太陽膀胱經、陽明胃經、手太陰肺經、陽明大腸經。忌與白朮同用。其功效與白朮類似,但止汗方面略有不同。蒼朮氣味濃厚,質地沉重,具有強大的上行之氣,因此除上部濕氣和發汗的功效最強。上可除濕,下可安太陰脾經,阻止邪氣入侵脾臟。若論補中焦、除濕之力,則不如白朮。與白朮在止汗方面有所區別,若體內無濕氣,則不宜使用蒼朮。
主治: 風寒濕痺、肌肉僵硬、痙攣性癰疽、製作蒸餅治療頭痛、消痰水、消除皮下風水導致的腫塊、去除心下痞滿、治療霍亂引起的嘔吐不止、腹瀉不止、溫暖胃部、促進消化、增加食慾、去除惡氣、避邪、治療大風痺、心腹脹痛、水腫、消除寒熱、治療嘔逆、腹瀉、治療筋骨軟弱、痃癖氣塊、婦女寒氣、癥瘕、山嵐瘴氣溫病、明目、溫暖腎臟。
除濕發汗。健胃安脾。治痿散風。益氣。總解諸郁。濕痰留飲。或挾瘀血成窠囊。脾濕下流。濁瀝帶下。滑瀉腸風。
白話文:
除濕發汗,強健胃部,穩定脾臟功能,治療萎靡和風症,補充元氣,總能解開各種鬱悶。對於濕氣、痰液、飲食積聚,或是攜帶瘀血形成的腫塊,脾臟過度濕潤導致的下部流滲,以及混濁的尿液、帶下的分泌物,和滑膩、洩瀉的腸風問題都有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