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伊豫平住

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黃蘗

回本書目錄

黃蘗

1. 黃蘗

(本經上品)

【釋名】本經所謂蘗木,黃者,色也。蘗者,巨也。俗呼黃柏。

【各方記述】樹高數丈,葉似吳茱萸,亦如紫椿。經冬不凋,皮外白,里深黃色。其根結塊,如松下茯苓。二月五月,採皮日乾。

【辨別道地】和產可用,肉厚色黃者,為良。

【修治】水洗,銼炒褐色,降實火,則生用。治上則酒製,治下則鹽制,治中則蜜制。

【氣味】苦寒,無毒。

【功用】氣味俱厚,沉而降,陰也。陰中之陽,入足少陰經,為足太陽引經藥。惡乾漆,伏硫黃。夫氣為陽,血為陰,邪火煎熬,則真陰消涸。真陰消涸,則邪火益烈,而陰虛,火動之病,隨之矣。取知柏之苦寒,以抑南扶北,誠如久旱甘霖。然惟火旺胃強者,為能當之。倘中氣已殘,則邪火雖亢,命曰虛炎,從事弗衰,將有寒中之變。且味苦久服,有反從火化之害矣。今天下極其崇尚,以為去熱,治勞之妙藥,而不知真元之火,與健運之職,已消亡而阻喪。獨不聞虛火可補,實火可瀉之說乎?苟非甘溫,則大熱焉除也。必尺中洪大,按之有力,可炒黑暫用。不然便當痛絕。

【主治】五藏腸胃中結熱,黃疸腸痔,止泄痢,女子漏下赤白,陰傷蝕瘡,療驚風,在皮間,肌膚,熱赤起,目熱赤痛,口疳熱皰起,蟲瘡,血痢,止消渴,殺蛀蟲,男子陰痿,及傅莖上瘡,治下血,如雞鴨肝片,安心除勞,治骨蒸,洗肝明目多淚,口乾心熱,殺疳蟲,治蛔心痛,鼻衄腸風下血,後急熱腫痛瀉膀胱相火,補腎水不足,堅腎壯骨髓,療下焦虛,諸痿癱瘓,利下竅,除熱瀉伏火,救腎水,治衝脈氣逆,不渴而小便不通,諸瘡痛,不可忍,得知母滋陰降火,得蒼朮除濕清熱,為治痿要藥,得細辛瀉膀胱火,治口舌生瘡,傅小兒頭瘡。

白話文:

黃蘗

本經記載的蘗木,黃指的是顏色,蘗則指樹木巨大。民間俗稱黃柏。

此樹高數丈,葉子像吳茱萸,也像紫椿樹葉。冬天也不凋謝,樹皮外層白色,內層深黃色。根部結成塊狀,像松樹下的茯苓。二月和五月採收樹皮,曬乾。

藥材產地皆可使用,肉厚色黃的品質最佳。

將黃柏用水洗淨,切片後炒至褐色,可降低實火,然後生用。若治療上焦病症則用酒制,下焦病症則用鹽制,中焦病症則用蜜制。

味苦性寒,無毒。

藥性苦寒厚重,沉降向下,屬陰。但屬於陰中之陽,歸足少陰腎經,也是足太陽膀胱經的引經藥。忌與乾漆同用,也相克硫黃。氣屬陽,血屬陰,邪火熾盛煎熬陰液,則真陰耗竭。真陰耗竭,邪火更盛,就會出現陰虛火旺的病症。黃柏苦寒,能抑制下焦的邪火,上濟於上焦,猶如久旱逢甘霖。但只有胃火旺盛的人才能承受。如果中氣已虛,即使邪火亢盛,也屬於虛火,此時服用黃柏反而會傷及陽氣,導致寒邪入侵。而且黃柏味苦,久服會有反從火化的弊端。當今世人過度推崇黃柏的清熱解勞功效,卻不知真元之火(腎陽)和臟腑運化功能已經衰弱甚至喪失。難道沒聽說過虛火可補,實火可瀉的道理嗎?若非甘溫之藥,大熱之症是無法根除的。只有脈象洪大有力,才能將黃柏炒黑後暫時使用,否則會傷及正氣。

主治五臟六腑積熱,黃疸、腸痔、泄瀉痢疾,婦女陰道出血或白帶,陰部潰爛,驚風,皮膚熱赤腫痛,目赤腫痛,口瘡熱皰,蟲瘡,血痢,消渴,殺蟲,男子陽痿及陰莖瘡瘍,治下血,安心除勞,治骨蒸,洗肝明目,多淚,口乾心熱,殺疳蟲,治蛔蟲腹痛,鼻衄、腸風下血,下焦熱腫痛,瀉膀胱相火,補腎水不足,堅腎壯骨髓,治下焦虛弱,諸痿癱瘓,通利小便,清熱瀉火,救護腎水,治衝脈氣逆,小便不通而無口渴,諸瘡疼痛難忍等症。配伍知母滋陰降火,配伍蒼朮除濕清熱,是治療痿證的要藥;配伍細辛瀉膀胱火,治療口舌生瘡,小兒頭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