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伊豫平住

《中國藥物學大綱》~ 薏苡仁

回本書目錄

薏苡仁

1. 薏苡仁

(本經上品)

【釋名】薏。意也。苡。實也。「解蠡」其葉似蠡實葉,而解散故名。「芑實」似芑黍之苗,故名。「𧆐米」音感,其堅硬者,有贛強之意。「同回米」謂回回國米也。「薏珠子」小兒以線穿如貫珠為戲。

【各方記述】薏苡,二三月宿根自生。葉如初生芭茅,五六月抽莖開花,結實有二種。一種黏牙者,尖而殼薄,即薏苡也。其米白色,如糯米。一種圓而殼厚,堅硬者,即菩提子也。其米少,即粳𥽇也。但可穿作唸經數珠。

【辨別道地】松岡先生曰:有三種。和名唐麥者,真也。皮柔而色白,肉厚粒大。野生者,名川殼,或贛珠,皆非真。小兒作念珠為戲玩者,如乏時,可通用。

【修治】淘曬炒用。

【氣味】甘淡微寒,無毒。

【功用】陽中微陰,可升可降。入手足太陰陽明足太陰陽明足厥陰經。性主下行,虛而下陷者,非其宜也。妊娠禁服。

【主治】筋急拘攣,不可屈伸。久風濕痹,下氣,除筋骨中邪氣不仁。利腸胃,消水腫,令人能食炊飯作麵食,主不飢。溫氣煮飲,止消渴。殺蛔蟲,治肺痿,肺氣,積膿血,咳嗽涕唾,上氣,煎服。破毒腫,去幹濕腳氣,大驗。健脾益胃,補肺清熱,去風勝濕。炊飯食,治冷氣。煎飲利下便熱淋。

白話文:

薏苡仁

薏苡仁,古稱薏、意實等。其葉片像澤瀉的葉子,但較為鬆散,故名「解蠡」;植株形態似黍稷,故名「芑實」;堅硬的薏苡仁,音似「贛」,故名「𧆐米」;因曾由回回國傳入,又稱「同回米」;孩童則以線穿成串玩耍,稱之為「薏珠子」。

薏苡二三月間宿根萌發,葉片如初生的芭茅草,五六月抽莖開花結果。果實分兩種:一種黏性較強,米粒尖長,殼薄,即為薏苡仁,米色潔白,似糯米;另一種圓形,殼厚堅硬,即菩提子,米粒較少,亦稱粳米,常用來製作念珠。

辨識優質薏苡仁,松岡先生指出有三種,其中「唐麥」為上品,皮薄色白,米粒飽滿;野生薏苡仁,如川殼或贛珠,藥效不及上品。若缺上品,孩童玩耍的薏苡仁也可權宜使用。

食用前需淘洗曬乾,可炒用。

薏苡仁味甘淡微寒,無毒。性味平和,可升可降,歸入足太陰脾經、手太陰肺經、足陽明胃經、手陽明大腸經及足厥陰肝經。其性主下行,體虛下陷者不宜服用,孕婦忌用。

主治筋攣急痛,屈伸不利;久患風濕痺痛,下氣;治療筋骨寒邪、麻木不仁;通利腸胃,消除水腫,增進食慾,使人能吃飯、吃麵食,且不易飢餓;溫熱後飲用,可止消渴;殺滅蛔蟲;治療肺痿、肺氣腫、積聚膿血、咳嗽痰多、氣喘等症,可煎服;治療癰腫毒瘡,以及濕熱腳氣,療效顯著;健脾益胃,補肺清熱,祛風除濕;煮飯食用,可治療寒邪;煎煮飲用,可治療小便熱痛、淋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