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本·村井杶

《藥徵續編》~ 卷上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上 (1)

1. 赤石脂

主治水毒下利。故兼治便膿血。

2. 考證

桃花湯證曰:下利便膿血。

赤石脂禹餘糧湯證曰:下利不止。

上二方,赤石脂各一斤。

烏頭赤石脂丸,證不具。

上一方,赤石脂一兩。

據此三方,則赤石脂,治水毒下利不止便膿血明矣。

白話文:

桃花湯用於治療下痢伴隨膿血,赤石脂禹餘糧湯用於治療下痢不止。這兩個方子都使用赤石脂,各用一斤。烏頭赤石脂丸的適用症狀不明,但其中也使用赤石脂,用量為一兩。由此可見,赤石脂可以治療水毒引起的腹瀉不止和伴隨膿血的腹瀉。

3. 互考

赤石脂配乾薑,則治腹痛下利。若無腹痛,則不配乾薑。

烏頭赤石脂丸,證不具。但云治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者,雖然,此方豈惟治心背徹痛乎?後世誤載之《金匱要略·心痛》病篇內。故世醫皆以為但治心痛之方也。杶按:此方本當在六經病篇內,某證條下,而治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者矣。今詳前後之條,及病證方法,蓋厥陰病,蛔厥,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下利惡寒者主之。

當是同甘草粉蜜湯,大建中湯等,在烏梅丸之前後矣。《外臺秘要》第七心背徹痛方內曰:仲景《傷寒論》,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烏頭赤石脂丸主之。小注云:出第十五卷中。然則是本《傷寒論·蒸陰病》篇內方,而必有前後之證存矣。何以言之?則蜀椒治蛔厥。乾薑治下利腹痛,烏頭、附子,並治四肢厥逆,赤石脂惟治下利。

白話文:

赤石脂與乾薑搭配,可以治療腹痛瀉痢。如果沒有腹痛,就不需要配乾薑。

烏頭赤石脂丸的病證描述不全。書中只說可以治療心痛徹背、背痛徹心,但其實這方不僅僅治療心背徹痛。後世錯誤地將它記載在《金匱要略·心痛》病篇中,所以現在的醫生都認為它只治療心痛。我認為這方應該屬於六經病篇中的某個證條,用來治療心痛徹背、背痛徹心,並且伴隨瀉痢、惡寒的症狀。

這個方子應該和甘草粉蜜湯、大建中湯等方劑一樣,屬於烏梅丸之前後的治療方法。《外臺秘要》第七卷心背徹痛方中提到,仲景《傷寒論》中記載,心痛徹背、背痛徹心,可以用烏頭赤石脂丸治療。小注中說這個方子出自《傷寒論》第十五卷,也就是《傷寒論·蒸陰病》篇中的方劑,所以肯定有前後的病證存在。為什麼這麼說呢?因為蜀椒可以治療蛔厥,乾薑可以治療下利腹痛,烏頭、附子都能治療四肢厥逆,而赤石脂主要治療下利。

由此觀之,此方豈惟治心背徹痛乎?余嘗疑烏梅能治蛔,故蛔厥心痛徹背,背痛徹心,則此方不可無烏梅矣。然則烏頭是烏梅之誤矣乎?凡仲景之方,無烏頭、附子並用者,則益知烏頭是烏梅之誤矣。杶又按:《外臺秘要》第七久心痛方內,有範汪療久心痛方,又名烏頭赤石脂丸。

方內有桂心,(桂心即桂枝,唐方皆以桂枝為桂心)無附子,此為異耳。或疑附子是桂枝之誤矣乎?桂枝能治上衝而厥者,烏頭、附子,本同物同功,並存以俟明者試效而已。

桃花湯方曰:赤石脂一斤,一半全用,一半篩末,是分赤石脂一斤以為各半斤。乾薑一兩,粳米一升,以水七升,煮米令熟,去滓,取七合,又取半斤赤石脂末內方寸匕,溫服,一日三服。後內赤石脂末方寸匕者,未知何故也,宜隨仲景之法施之。《外臺秘要》引崔氏方,阮氏桃花湯,分兩法,則與此不同,可考。

白話文:

由此可見,這一方劑豈止能治療心背徹痛嗎?我曾經懷疑烏梅可以治療蛔蟲,因此蛔蟲引起的厥心痛徹背,或背痛徹心,這個方劑就不能沒有烏梅。那麼,烏頭是不是烏梅的誤寫呢?凡是仲景的方劑,沒有烏頭、附子同時使用的,就更加證明了烏頭是烏梅的誤寫。

我又查閱了《外臺秘要》第七卷久心痛方,裡面有範汪治療久心痛的方劑,又名烏頭赤石脂丸。

這個方劑裡面有桂心(桂心就是桂枝,唐代的方劑都用桂枝代替桂心),沒有附子,這就與眾不同了。有人可能會懷疑附子是不是桂枝的誤寫呢?桂枝可以治療上衝而厥的病症,烏頭、附子本是同一種藥物,功效相同,並存於方劑中,就留待有志之士去驗證其療效了。

桃花湯方劑說:赤石脂一斤,一半完整使用,一半研成粉末,也就是說將一斤赤石脂分成兩半,各用半斤。乾薑一兩,粳米一升,用七升水,煮米至熟,去渣,取七合,再取半斤赤石脂粉末,用方寸匕盛著,溫服,一天服用三次。後來加入方寸匕赤石脂粉末的做法,不知為何,應該按照仲景的原法來使用。《外臺秘要》引用的崔氏方,也就是阮氏桃花湯,分為兩種方法,就與這個方法不同,可以參考一下。

4. 品考

赤石脂理膩黏苦綴唇,鮮紅桃花色者為上品,近年佐渡州所產者是也。凡方有桃花名者,以有赤石脂也。又有桃花丸,皆即此物耳。

白話文:

「赤石脂」能治療油膩粘稠、苦澀難以去除的唇部問題,顏色鮮紅、如盛開的「桃花」一般的才是上品,近年來產自佐渡州的赤石脂就是上品。凡是藥方中帶有「桃花」名稱的,都含有赤石脂成分。此外,還有「桃花丸」,也都是以赤石脂為主要成分。

5. 栝樓根

主治渴。

6. 考證

柴胡桂枝幹薑湯證曰:渴而不嘔。

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證曰:發渴者。

上二方,栝蔞根各四兩。

栝蔞桂枝,證不具。

栝蔞瞿麥丸證曰:其人若渴。

上二方,栝蔞根各二兩。

栝蔞牡蠣散證曰:渴不差者。

牡蠣澤瀉散證不具。

上二方,栝蔞根諸藥等分。

據此諸方,則栝蔞根治渴明矣。凡渴有二證。煩渴者,石膏主之,但渴者,栝蔞根主之。是宜分別而治之。按栝蔞根者,蓋兼治口中燥渴及黏者,然是非栝蔞根一味之主治也。合用而後見其妙,要宜考之於柴胡桂枝幹薑湯,栝蔞桂枝湯二方。

白話文:

柴胡桂枝乾薑湯證曰:渴而不嘔。

柴胡桂枝乾薑湯的適用症狀是:口渴,但沒有嘔吐。

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證曰:發渴者。

小柴胡去半夏加栝蔞湯的適用症狀是:突然口渴。

上二方,栝蔞根各四兩。

以上兩種湯劑,栝蔞根各用四兩。

栝蔞桂枝,證不具。

栝蔞桂枝湯的適用症狀未記載。

栝蔞瞿麥丸證曰:其人若渴。

栝蔞瞿麥丸的適用症狀是:患者感覺口渴。

上二方,栝蔞根各二兩。

以上兩種藥方,栝蔞根各用二兩。

栝蔞牡蠣散證曰:渴不差者。

栝蔞牡蠣散的適用症狀是:口渴症狀沒有改善。

牡蠣澤瀉散證不具。

牡蠣澤瀉散的適用症狀未記載。

上二方,栝蔞根諸藥等分。

以上兩種藥方,栝蔞根和其他藥材等量使用。

據此諸方,則栝蔞根治渴明矣。凡渴有二證。煩渴者,石膏主之,但渴者,栝蔞根主之。是宜分別而治之。按栝蔞根者,蓋兼治口中燥渴及黏者,然是非栝蔞根一味之主治也。合用而後見其妙,要宜考之於柴胡桂枝乾薑湯,栝蔞桂枝湯二方。

根據以上各個藥方,可以看出栝蔞根對於治療口渴症狀非常有效。一般來說,口渴症狀可以分為兩種:煩渴,主要用石膏來治療;單純口渴,主要用栝蔞根來治療。因此,要根據不同症狀進行分別治療。

需要注意的是,栝蔞根的功效不止於治療口渴,還兼治口乾舌燥以及口黏等症狀。然而,栝蔞根並不是單一藥材就能完全解決這些問題的。需要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才能發揮最佳療效。建議仔細研究柴胡桂枝乾薑湯和栝蔞桂枝湯這兩個藥方,才能更好地理解栝蔞根的作用。

7. 互考

栝蔞桂枝證,不具。然太陽病,其證備云,則是全備桂枝湯證之謂也。但身體強几几然云者,豈獨栝蔞根所主乎?几几然,是項背強急之狀也。故桂枝加葛根湯證曰:此方蓋於桂枝加葛根湯證曰:項背強,几几然,則几几然,是為葛根之證明矣,余故曰:此方蓋於桂枝加葛根湯方內,加栝蔞根二兩,煮法水率,亦皆依桂枝加葛根湯法,而不依桂枝湯法也。豈不其徵乎?然則益知此方者,是桂枝加葛根湯證全備而渴者主之。

白話文:

栝蔞桂枝證,不具。然而太陽病,其證備云,這就說明是全備的桂枝湯證。但身體強几几然,這豈止是栝蔞根所能主治的?几几然,是項背強急的狀態。所以桂枝加葛根湯證曰:此方正是依據桂枝加葛根湯證,項背強,几几然,可見几几然正是葛根的證明。因此我說:此方是將桂枝加葛根湯方內,加栝蔞根二兩,煮法水率,也都依照桂枝加葛根湯法,而不是依照桂枝湯法。豈不如此才更合乎道理嗎?由此可知,這個方子是針對桂枝加葛根湯證全備而渴者來治療的。

《類聚方》不載此方,水率煮法者誤也。

牡蠣澤瀉散,證不具。此方七味等分之劑,而不知何以為主藥也?然今此謂大病瘥後,從腰以下有水氣,則必有渴證明矣。故有栝蔞根也。

白話文:

《類聚方》中未記載此方,是因為水率煮法的錯誤所致。

牡蠣澤瀉散,其證狀不明確。此方由七味藥物等量配製而成,但不知道哪一味是主藥。然而,現在這段提到大病恢復後,從腰部以下出現水腫,那麼一定會有口渴的症狀。因此,有使用栝蔞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