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一 (8)
卷之一 (8)
1. 高麗參
王綸節齋氏曰:人參入手太陰,能補火,肺受火邪者忌之,故凡酒色過度,損傷肺腎真陰,陰虛火動,勞嗽吐血、咳血等證勿用。
壽頤按:好古、節齋謂人參能補肺火,創為肺熱傷肺之說,幾以此物為肺家禁藥,大受後人攻擊,實則二家之說,均為高麗參言之,本含溫熱之性,故肺熱忌之。不獨實火應在禁例,即虛火亦有爍金之慮。
兩氏固未可厚非也,讀者不察,誤認其所指之人參,即是遼參,則遼參甘寒,肺虛有火、陰虛火動者,正是要藥,何至竟為大禁,恐海藏、節齋,不至若是之謬,況海藏明謂人參甘溫,其旨可見。但其所稱補肺之陽,泄肺之陰等句,亦大有語病,不可不辨。試為改之曰:人參產於高麗,氣味甘溫,能補肺陽,能傷肺陰,肺氣虛寒,宜此補之,肺有鬱熱,則反傷肺,更易數字,而其意瞭然。
蓋其所謂寒者,意在虛寒,故宜於甘溫之高麗參,必非謂外感之寒邪;而其所謂火者,則雖是虛火,固亦非高麗參之甘溫所宜。繆仲淳《經疏》亦謂不利於肺家有熱,咳嗽吐血、衄血內熱,骨蒸勞瘵,陰虛火動之候,即海藏、節齋之同調也。
喻嘉言謂:傷寒有宜用人參者,發汗時元氣大旺,則外邪乘勢而出。若元氣素弱之人,藥雖外行,氣從中餒;輕者半出不出,留連致困,重者隨元氣縮入,發熱無休。所以虛弱者,必用人參入表藥中,使其得力,一湧而出,非補養之意。
古今諸方,表汗有參蘇飲、敗毒散,和解有小柴胡湯,解熱有白虎加人參湯、竹葉石膏湯,攻下有黃龍湯,皆以人參領藥力深入驅邪,即熱退神清云云(辨而且博,誰敢謂其不是,但壽頤謂此皆為身軀強壯者言之。病邪本深,體力又偉,非得人參之大力者駕馭其間,則藥力不及病所,即能勝病,而亦不能驅邪使出。古人治病方多用參、草,原欲藉其大力,負之而趨,則收一鼓盪平之效。
而三吳之人,體質本薄,外邪所感,亦不待深入而病已作,昔人每謂江南無真傷寒病,亦是此旨,所以吾吳醫藥,悉趨輕清一路,本非僅為人之柔脆者立法,亦以邪之中人,未嘗深入故也。是則嘉言之論,誠有未可以輕試於吾吳者,而吾邦之外感方中,初無待於人參、甘草,以為扶正托邪計者,亦未始非持之有故矣)。
白話文:
王綸節齋先生說:人參進入人體的太陰經(指肺經),能夠補火,所以肺部受到火邪的人不適合使用。因此,凡是因縱慾過度、損傷肺腎陰氣,導致陰虛火旺、勞嗽吐血、咳血等症狀的人,都不要使用人參。
壽頤按:張元素(好古)、王綸(節齋)認為人參能補肺火,創立了肺熱會傷害肺的說法,幾乎把人參當成肺病禁藥,這點受到了後人的很多批評。實際上,這兩家的說法都是針對高麗參而言的,因為高麗參本身就帶有溫熱的性質,所以肺熱的人不宜使用。不只是實火不可以使用,就算是虛火也有可能導致肺陰被灼傷的危險。
這兩位先生的說法其實並沒什麼不對,只是讀者沒有仔細分辨,誤以為他們所說的人參,是指遼參。遼參性質甘涼,對於肺虛有火、陰虛火旺的人來說,反而是很重要的藥材,怎麼會變成禁忌呢?恐怕張元素和王綸的用意並不是這樣。何況張元素也明確說過人參性味甘溫,可見其用意。只是他說的「補肺之陽,洩肺之陰」等語,也存在一些問題,需要辨別。我嘗試修改一下:人參產於高麗,氣味甘溫,能補肺陽,也可能損傷肺陰。肺氣虛寒的人,適合用它來補養;肺有鬱熱的人,反而會傷肺。改動幾個字,意思就清楚明白了。
所謂的「寒」,指的是虛寒,所以適合用甘溫的高麗參,並不是指外感風寒。而所謂的「火」,即使是虛火,也不適合用甘溫的高麗參。繆仲淳在《經疏》中也說,人參不利於肺部有熱、咳嗽吐血、流鼻血、內熱、骨蒸勞熱、陰虛火旺等症狀,這和張元素、王綸的觀點是一致的。
喻嘉言認為:傷寒病有適合用人參的情況,在發汗的時候,如果人體元氣旺盛,外邪就能趁勢被排出。如果體質虛弱的人,藥物雖然能作用到體表,但體內的氣卻會虛弱。輕微的,病邪只能排出一些,然後停留在體內,讓人感到困倦;嚴重的,病邪會隨著虛弱的元氣縮回體內,導致發熱持續不退。所以對於虛弱的人,必須在解表的藥物中加入人參,使藥力增強,才能將病邪一舉排出,這並不是補養的意思。
古代和現代的很多方劑,如表汗的參蘇飲、敗毒散,和解的小柴胡湯,解熱的白虎加人參湯、竹葉石膏湯,攻下的黃龍湯,都用人參來引導藥力深入,驅除病邪,使病退後精神清爽。(喻嘉言的論述很廣博,誰敢說不對呢?但壽頤認為,這些說法都是針對身體強壯的人而言的。病邪本來就深,體力又很強健,如果沒有人參這樣強力的藥物來駕馭,藥力就不能到達病灶,即使能戰勝疾病,也不能將病邪徹底排出。古人治病常會使用人參和甘草,本來就是想藉助它們的藥力,使藥效能迅速達到病灶,從而達到一鼓作氣、徹底治癒的效果。
但是江蘇、浙江一帶的人,體質本來就比較虛弱,外感風邪時,病邪不必深入,疾病就已經發作。古人常說江南沒有真正的傷寒病,也是這個道理。所以我們這裡的醫生用藥,都偏向於輕清的方法,這不僅僅是為了體質柔弱的人而制定,也是因為病邪入侵人體時,並不會深入,所以不需要使用太強力的藥物。由此可見,喻嘉言的理論,確實不適合在我們這裡輕易嘗試。而且我們這裡治療外感病,從來不需要用人參、甘草之類的藥物來扶助正氣、托出邪氣,這也不是沒有道理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