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一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9)

1. 參鬚

[發明]參鬚之名,古所未聞,而張氏《逢原》、吳氏《從新》皆載之,即遼參、高麗參之細枝。蓋參價漸貴,遂今細微之物,亦供世用。《從新》又有太子參之名,則即參中之細小者,具體而微,亦與參鬚同類。論其質地,本與人參無所同異,但遼產、高麗產,一清一溫,亦當分別主治,方不貽誤。

其為參之餘體,力量薄弱,初不待言,其較巨者,形如北沙參、如懷牛膝,猶有功用可言,若其末尾,則如絲如發,幾於氣味俱無,何能呈效,惟生津止渴,微有養液之用耳。吳氏謂參條能橫行手臂,指臂無力者,服之有效,則本是旁枝,宜其力能旁達。張氏謂參鬚治胃虛嘔逆、咳嗽失血等症亦效,惟久利滑泄,崩中下血等症,每至增劇,則以須是末尾,性專下達,故上逆之病,得其下行而順,若下泄之病,則中氣下陷而增困矣。今人每以參值綦巨,常用細枝及須代之,務須識得此意,方不貽實實虛虛之消。

若陰虛火升,肝膽之陽上熾,用此潛陽降火,尤為相宜。

白話文:

參鬚的名稱,古時候沒有記載,但張景岳的《景岳全書•本草逢原》和吳其浚的《植物名實圖考長編》都有記載。它指的是人參(遼參、高麗參)細小的枝條。因為人參價格越來越貴,所以連這些細微的部分也都被拿來使用了。《植物名實圖考長編》中還提到了「太子參」,也是人參中細小的部分,性質與參鬚相似。就其質地而言,本質上與人參沒有什麼不同,但遼參和高麗參,一個偏涼一個偏溫,使用時應區分其主治,以免造成錯誤。

由於參鬚是人參的細小部分,藥力較弱,這是不言而喻的。較粗大的參鬚,形狀像北沙參或懷牛膝,還有一些功效。但那些末端的參鬚,細如絲髮,幾乎沒有氣味和功效,僅能略微生津止渴,滋養津液而已。吳其浚說參條能橫向運行到手臂,治療手臂無力有效,這是因為它屬於旁枝,藥力可以向四周擴散。張景岳則認為參鬚可以治療胃虛嘔逆、咳嗽咯血等症,但對於久瀉滑泄、崩漏下血等症,反而會加重病情。這是因為參鬚是人參末端,藥性向下走,所以對於上逆的病症,能使其順利下降;但對於下泄的病症,則會加重氣虛下陷的症狀。現在很多人因為人參價格昂貴,常用細枝和參鬚代替,必須明白這個道理,才能避免用藥不當造成虛虛實實的狀況。

如果出現陰虛火旺、肝膽陽氣上亢的情況,使用參鬚來潛降陰火,則非常合適。

2. 參蘆

[發明]蘆是參之蒂,部位在上,力能上行,古人以為虛人湧吐膈上痰飲之用。張石頑亦謂其性升,而於補中寓瀉,屢有效驗。又謂能治瀉利膿血、崩帶精滑等症,惟氣虛火炎,喘嘔嗽血者忌之,則上逆之病,惡其升騰耳。

壽頤按:凡泄瀉日久,陽氣下陷,用參蘆加入應用藥中,頗有功效;若滯下膿血,而濕熱未清,則不可升也。

白話文:

參蘆的功效在於蘆根是人參的莖,位置在上,藥性向上走,古人用它來治療虛弱之人湧吐、膈上痰飲等症。張石頑也認為它藥性上升,在補益的同時兼具瀉下的作用,屢試不爽。它還能治療久瀉、下痢膿血、崩漏、帶下、遺精等症。但是,氣虛火旺、喘咳嘔血的人忌用,因為上逆的疾病,會因為它上升的藥性而加重病情。

壽頤補充說明:凡是久瀉不止,陽氣下陷的病症,在方劑中加入參蘆,往往有不錯的效果;但如果下痢膿血,而體內濕熱尚未清除,就不能使用它,因為它會使其病情加重。

3. 參葉

[發明]參葉本不入藥,惟吳氏《從新》收之,乃謂大苦大寒,損氣敗血,其性與參相反,太不近理。而趙恕軒《本草綱目拾遺》則謂其清香微甘,清肺生津,止渴,力能行於皮毛,性帶表散,養胃陰,祛暑氣,降虛火,以代茶用,為醉後解酲第一。以理推之,趙氏之說為是。

白話文:

參葉原本不被當作藥材使用。只有吳氏的《本草從新》收錄了它,卻說它味苦性寒,傷氣敗血,與人參的藥性完全相反,這種說法很不合理。而趙恕軒的《本草綱目拾遺》則認為參葉清香微甘,能清肺生津、止渴,藥力能達於皮膚毛髮,略帶發散表邪的特性,還能滋養胃陰、去除暑氣、降虛火,可用來代茶飲用,尤其適合酒後醒酒。從藥性分析,趙氏的說法比較正確。

4. 潞黨參

[發明]黨參之名,初不見於古書,僅於張氏之《逢原》、吳氏之《從新》,及趙氏之《拾遺》見之。今則南北通行,凡醫藥中應用人參者,幾於無不用此,則以價值尚廉,而功用堪信耳。惟市肆中亦有數種,以西黨參為最佳,枝不必其巨,但以近蘆處橫紋縝密者為真;皮肉不必其白,但取其柔潤不枯,生嚼之,甘味極濃而多脂膏,無渣滓者為上。其他稱潞黨者,尚有數種,皆遠不逮也。

力能補脾養胃,潤肺生津,健運中氣,本與人參不甚相遠。其尤可貴者,則健脾運而不燥,滋胃陰而不滯,潤肺而不犯寒涼,養血而不偏滋膩,鼓舞清陽,振動中氣,而無剛燥之弊,是稟坤土中正之氣,柔順之德,而無偏無害者。且較諸遼參之力量厚重,而少偏於陰柔;高麗參之氣味雄壯,而微嫌於剛烈者,尤為得中和之正,宜乎五臟交受其養,而無往不宜也。

特力量較為薄弱,不能持久,凡病後元虛,每服二三錢,止足振動其一日之神氣,則信乎和平中正之規模,亦有不耐悠久者。然補助中州而潤澤四隅,與坤土合德,亦可謂至德也已。故凡古今成方之所用人參,無不可以潞黨參當之,即凡百證治之應用人參者,亦無不可以潞黨參投之。

不僅取其惠而不費,可以節用而隱為斯民造福,即論其功德及人,亦較彼遼參之價值連城者,又何嘗多讓,不謂張氏《逢原》、吳氏《從新》既取之,而所用不足以盡其所長,殆猶未免皮相之見耶。

白話文:

潞黨參

黨參之名,古書未見記載,僅張氏《逢原》、吳氏《從新》、趙氏《拾遺》等書提及。現今南北各地廣泛使用,幾乎所有應用人參的藥方,都可用黨參代替,因其價格便宜,功效可靠。市面上黨參種類繁多,以西黨參為最佳,枝條不必粗大,但蘆頭附近的橫紋要細密;皮肉不必過白,但要柔潤不乾枯,生嚼口感甘甜濃郁,富含油脂,無渣滓者為上品。其他號稱潞黨參的,都遠不如西黨參。

黨參能補脾益胃、潤肺生津、健運中氣,功效與人參相近。其珍貴之處在於:健脾運氣而不燥烈,滋養胃陰而不滯膩,潤肺而不寒涼,養血而不滋膩,能鼓舞陽氣,振奮中氣,卻沒有燥烈之弊,這是因為它秉承了坤土中正平和之氣,具有柔順的特性,沒有偏性與副作用。相較於遼參厚重偏陰柔,高麗參氣味雄壯偏剛烈,黨參更為平和中庸,適合五臟吸收滋養,應用廣泛。

但黨參藥力較弱,持續時間不長,病後元氣虛弱者,每次服用二三錢,僅能振奮一天元氣,這是它平和中正的特點,也說明其藥效不能持久。然而,它能滋養中焦脾胃,潤澤全身,與坤土之德相合,也可謂至德。所以,古今所有應用人參的藥方,都可用黨參替代;所有應用人參的病症,也都可以用黨參治療。

不僅因為它價格便宜,能節省費用,造福百姓,單論其功效,與價值連城的遼參相比也毫不遜色。張氏《逢原》、吳氏《從新》等書雖已記載黨參,但其應用不足以發揮黨參全部功效,或許是他們尚未完全了解黨參的特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