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三 (27)
卷之三 (27)
1. 穀精草
[發明]穀精草,生於稻田中,刈稻之後,得谷之餘氣,故名穀精。其質輕清,故專行上焦,直達巔頂,能疏散頭部風熱,治目疾頭風。並療風氣痹痛者,亦以輕清之性,善於外達也。又生於秋季,禾苗秀實之後,能開花結實,不畏秋涼,是以古人謂之性溫味辛,能上升外散,非其他明目之藥以涼降為功之比,則散風火而無寒涼遏抑之虞,尤為良劑。
《開寶本草》稱其辛溫,主喉痹,齒風痛,諸瘡疥;瀕湖謂主頭風痛,目盲翳膜,皆辛以散之之意。今人僅以治風熱目赤,尚未足盡其功用也。
白話文:
穀精草生長在稻田裡,稻子收割後,它吸收了稻穀的餘氣,因此得名。它質地輕盈,向上走,直達頭頂,能疏散頭部的風熱,治療眼睛和頭部的疾病。它還能治療風濕引起的痺痛,也是因為它輕盈的特性,善於向外擴散。而且它生長在秋季,稻子成熟後開花結果,不怕秋天的寒冷,所以古人認為它性溫味辛,能上升和向外擴散,這和其它涼性明目藥物不同,它能散風熱而沒有寒涼抑制的顧慮,是很好的藥物。
《開寶本草》記載它辛溫,能治療喉嚨阻塞、牙齒風痛、各種瘡疥;《瀕湖集簡》記載它能治療頭痛、目盲、翳膜,都是利用它辛散的特性。現在的人只用它來治療風熱目赤,還沒有完全發揮它的功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