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六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10)

1. 凌霄花

《本經》:紫葳:味酸,微寒。主婦人產乳余疾,崩中,癥瘕,血閉,寒熱羸瘦,養胎。」

[考證]《本經》止有紫葳,初無凌霄之名,即吳普、李當之諸家本草,載諸藥別名甚多,亦未見有此。《爾雅·釋草》:苕,陵苕。郭注:一名凌時,本草云(此七字《爾雅》註文)。詩苕之華,云其黃矣。《毛傳》:苕,陵苕也。《鄭箋》:陵苕之華,紫赤而繁。《詩正義》引某氏曰:本草云:陵時,一名陵苕。

至蘇恭《唐本草》注引《爾雅注》,乃有「一名凌霄」四字。孫淵如輯刻《本草經》,頗疑其非。

壽頤按:今凌霄花入藥治療之功,與《本經》主治符合。今本《爾雅》注及《詩正義》,凌時之名,皆謂出於本草,然世所傳弘景、吳普諸本,皆無凌時一名。竊疑凌時即凌霄之訛,《唐本草》所引《爾雅注》一名凌霄,蓋所據即郭氏本之未誤者。棲霞郝氏《爾雅義疏》謂:霄、苕聲近,其說甚是。

此蘇恭以後諸本草,皆以凌霄為紫葳之別名者,皆屬可信。故即以凌霄花為定名,欲其盡人能知,適於應用云爾。李瀕湖謂俗稱赤豔者曰紫葳葳,此花赤豔,故名。以世俗相傳之土語,為古名詞作說解,附會巧合。

壽頤按:紫葳葳三字,今吳人尚有此諺語,信是(注:一本作「倍足」)證此花即是古紫葳矣。

[考異]味酸,《太平御覽》引作味鹹,與《吳普本草》扁鵲說合。

[正義]凌霄之花,色黃而赤,正入血分,味微酸而氣微寒。吳普謂神農、雷公、岐伯皆作辛,扁鵲苦鹹。能清血分之熱,故可以活血行滯,而亦可以治帶下崩中。《本草經》專主婦人產乳余疾,正以初產乳子之時,陰血已虛,孤陽偏旺,最宜此酸鹹,微寒,直入血分,藉以固護既耗之元陰,而收攝浮游之陽焰。

可見古人之治產後,皆以助陰抑陽為主,正與晚近庸俗之見,產後妄用溫補,耗爍陰液者,兩得其反。又主崩中,則專以亢陽妄行,不能自攝之崩中而言,非謂可以統治血虛不守之崩陷。癥瘕血閉,蓋亦為血熱太甚,灼爍成瘀者言之,亦非陰寒凝結之癥瘕閉塞可知。又曰寒熱羸瘦,則又血虛內熱,形消臞瘠者耳。

其又能養胎者,以胎元既結之時,元陰凝聚如(注:疑為「於」之誤)下,往往虛陽升浮於上,而此能養之,亦助陰涵陽之要旨也。

[廣義]甄權:治產後奔血不定,淋瀝(蓋皆以血熱妄行而言,酸以吸攝,而又鹹寒,則能止其疏泄,即《本經》治產乳余疾之義)。權又謂:治大小腸不利,腸中結實(則指實熱閉結之證,花性輕揚,自能去實,今單方治血痢結滯,及血熱腸紅,皆有捷驗,蓋本於此)。

《大明》:治酒查熱毒風刺。則輕能上揚,寒以勝熱,效固可知(又治崩中帶下,則《本經》已言之矣)。

《別錄》謂莖葉:苦,平。主痿躄(則肺熱葉焦,乃生痿躄。此本苦寒,所以能清肺熱。《日華》以治熱風身癢,遊風風疹,瘀血帶下,謂花葉根莖同功,蓋即引伸《別錄》清肺之義,亦猶花治酒查耳。瀕湖又治喉痹。皆以苦寒泄降,導熱下行為用)。

2. 何首烏

[發明]首烏之根,入土甚深,而藤蔓延長,極多且遠,能入夜交纏,含至陰之氣,且有凝固能力,所以專入肝腎,補養真陰。且味固甚厚,稍兼苦澀,性則溫和,皆與下焦封藏之理符合,故為填益精氣,備有陰陽平秘作用,非如地黃之偏於陰凝可比。據李翱有「何首烏傳」(此傳亦詳載瀕湖《綱目》),則自唐時始知其用。

有赤、白二種,遂以為有入氣、入血之分,用者必兼而用之,亦即調劑陰陽,兩得其平之至理。《開寶本草》謂治瘰癧,消癰腫,療頭面風瘡。蓋以根深入土,藤又遠蔓,故能有宣通經絡之效,且赤者直入血分故耳。瀕湖《綱目》謂外科呼為瘡帚,及紅內消,《斗門方》亦有專治瘰癧結核一條,且謂根如雞卵,亦類癧子,恐未免近於附會。

《開寶》又謂治五痔,止心痛,益血氣,黑髭發,悅顏色,久服長筋骨;益精髓,亦治婦人產後及帶下諸疾,則皆以養陰補血為義,無甚深意。《大明》謂治腹藏一切痼疾冷氣,又無非溫潤以補益五臟耳。好古謂瀉肝風,仍是陰不涵陽,水不養木,乃致肝木生風,此能補陰,則治風先治血,血行風自滅,亦其所宜。

但此是滋補以息風,必不可誤以為瀉肝,金元人之談醫,多有用藥是而議論甚謬者,丹溪、東垣之書,亦皆頻頻有之,於王海藏何譏焉。明邵應節有七寶美髯丹一方,進御世宗,盛行於世,只是滋填肝腎,方雖平穩,實亦不過尋常之理耳。石頑謂其性稟陰中之陽,以產於南方者為勝,若北產則雖大不足珍,以其地偏於陰,無陽生之力,立論雖奇,尚亦有理。

石頑又謂治津血枯燥,大腸風秘,以鮮首烏數錢煎服即通,以其滋水之性最速,不及封藏即已下泄,與蓯蓉之潤燥通大便無異。

壽頤按:鮮者生氣未漓,通絡走竄之力愈迅,故有此效。凡虛瘧日久不止,並無痰濕積滯者,重用生首烏,加入補中益氣湯內,振動脾胃清陽之氣,亦甚捷效。此不僅取其澀味可以固攝,亦以生用力速,宣布脾陽,尤易得力耳。若欲其專補下焦,厚重有力,則必以久蒸久曬,方能味厚入陰,填塞善守,正與生用之利於速行者,兩得其反。

此皆以天然之情性,而分別其效力,吾國藥學之精義在此,若彼化學家專論物質,胡足以知此。

藤名夜交藤,瀕湖止稱莖葉,治風瘡疥癬,作浴湯甚效。今以治夜少安寐,蓋取其入交纏之義,能引陽入陰耳。然不寐之源,亦非一端,苟不知從病源上著想,而惟以此為普通用品,則亦無效。但止堪供佐使之助,固是調和陰陽者,故亦有利無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