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三 (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 (9)

1. 麥門冬

而脾胃虛寒,清陽不振者,亦非陰柔之品所能助其發育生長,況復膏澤厚膩,如其脾運不旺,反以礙轉輸而有餘,而濕阻痰凝,寒飲停滯者,固無論矣。《本經》、《別錄》主治,多就養胃一層立論,必當識得此旨,方能洞徹此中利弊,不然者,拘執傷飽支滿,身重目黃等說,一概亂投,自謂此亦古人精義所在,豈不益增其困?《別錄》又以麥冬主痿蹶者,正是《內經》治痿獨取陽明之意,胃主肌肉,而陽明之經又自足而上,陽明經熱則經脈弛緩而不收,胃液乾枯則絡脈失潤而不利,補胃之津,而養陽明之液,是為治痿起廢之本。

但亦有濕流關節而足廢不用者,則宜先理其濕,又與滋潤一法,遙遙相對,不知辨別,其誤尤大。《別錄》又謂其定肺氣,而後人遂以麥冬為補肺主藥。蓋以肺家有火,燥爍津液,洵是正鵠,參麥散一方,固為養胃保肺無上炒品,然肺為貯痰之器,乾燥者少,濕濁者多,倘使痰垢未清而即投黏膩,其害已不可勝言,而麥冬又滋膩隊中之上將,或更以玉竹、二母等柔潤甘寒之物輔之,則盤踞不行,闢為窟宅,而清肅之肺金,遂為痰飲之淵藪矣。

[正訛]麥冬,本為補益胃津之專品,乃今人多以為補肺之藥,雖曰滋液和陰,無甚悖謬,究其所以專主者,固在胃而不在肺。寇宗奭謂治肺熱,亦就肺家有火者言之,柔潤滋液,以療肺熱葉焦,本無不可;《日華》謂主肺痿,固亦以肺火熾盛者言之也。然又繼之曰吐膿,則系肺癰矣,究之肺痿、肺癰,一虛一實,虛者干痿,實者痰火。

麥冬潤而且膩,可以治火爍之痿,不可治痰塞之癰,景岳和之,遂以肺癰、肺痿,並作一氣,則虛實之不分,豈非大謬?且肺癰為痰濁與氣火交結,咯吐臭穢,或多膿血,宜清宜降,萬無投以滋膩之理,即使如法清理,火息痰清,咳吐大減,肺氣已呈虛弱之象,猶必以清潤為治,誤與膩補,痰咳即盛,余焰復張,又臨證以來之歷歷可據者。

而肺痿為肺熱葉焦之病,但言理法,自必以補肺為先務,然氣虛必咳,咳必迫火上升,而胃中水穀之液,即因而亦化為痰濁,故肺雖萎矣,亦必痰咳頻仍,咯吐不已,惟所吐者,多涎沫而非穢濁之濃痰,是亦止宜清養肺氣,漸理其爍金之火,使但知為虛而即與黏膩滋補,則虛者未必得其補益,而痰火既得所憑依,反致愈咳愈盛,必至碎金不鳴,不復可救,此玉竹、二冬、知母等味固不獨膿痰肺癰所大忌,即稀痰之肺痿,亦必有不可誤與者,皆俗醫之所不知者也。又麥冬本非治咳嗽之藥,《本經》、《別錄》鑿鑿可據。

自《日華》有止嗽一說,而景岳亦謂其治肺乾咳嗽,推其用意,亦謂乾咳無痰,則為氣火刑金,麥冬滋潤退熱,夫豈不可?特咳嗽一證,雖有虛實寒熱之分,而挾痰濕者十恆八九,乾咳無痰者十不一二,即使本是無痰,而誤投滋膩,則氣火交結,痰濁遂滋,適以助其黏膩,而邪無從泄。

白話文:

脾胃虛寒、陽氣不足的人,不能依靠這種滋潤的藥物來幫助發育生長,何況麥門冬性質滋膩,如果脾胃運化功能不好,反而會阻礙運送消化,導致濕氣停滯、痰液凝結、寒飲積聚等問題。《本經》、《別錄》記載麥門冬的功效,主要是從養胃的角度出發,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,才能真正了解它的利弊。不然的話,如果拘泥於吃飽後脹滿、身體沉重、眼睛發黃等說法,就胡亂使用麥門冬,還自以為是古代醫學的精髓,豈不是更加加重病情嗎?《別錄》又說麥門冬可以治療痿厥,這正是《內經》所說的治療痿證要從陽明經入手的道理。胃主肌肉,而陽明經從腳向上走,陽明經有熱則經脈鬆弛無力,胃液乾枯則絡脈失去滋潤而不靈活。所以要補充胃的津液,滋養陽明經的液體,這才是治療痿證的根本。

但也有濕氣流注關節導致足部無法使用的情況,這種情況應該先處理濕氣,這種治療方法與滋潤的方法完全相反,如果不加以辨別,錯誤會更大。《別錄》還說麥門冬可以安定肺氣,所以後人就認為麥門冬是補肺的主藥。認為肺有火,燒灼津液,這確實是對的。參麥散這個方子,確實是養胃保肺的上等好藥,但是肺是儲存痰液的器官,乾燥的情況很少,濕濁的情況很多。如果痰垢沒有清除乾淨就使用黏膩的藥物,危害已經無法言說了。而麥門冬又是滋膩藥物中的大將,如果再加上玉竹、二母等柔潤甘寒的藥物輔助,就會讓痰液盤踞不動,形成巢穴,使清肅的肺金成為痰飲的淵藪。

[辨正] 麥門冬本來是補益胃津的專用藥,但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它是補肺的藥。雖然說它能滋養液體、調和陰氣,沒有太大的錯誤,但它主要功效還是在胃而不是肺。寇宗奭說它能治療肺熱,也是針對肺有火的情況而言的,用它柔潤滋液來治療肺熱導致的肺葉焦枯,本來沒有什麼不可以。《日華子本草》說它能治療肺痿,也是針對肺火旺盛的情況而言的。但是接著又說它能治療吐膿,那就是肺癰了。肺痿和肺癰,一個是虛證,一個是實證,虛證是乾燥的萎縮,實證是痰火。

麥門冬潤而滋膩,可以治療火熱引起的痿證,但不能治療痰塞引起的肺癰。張景岳把肺癰和肺痿混為一談,認為它們都是同一個病,這是沒有區分虛實,是大錯特錯。而且肺癰是痰濁和氣火交結,咳吐惡臭的膿血,應該清熱降火,絕對不能用滋膩的藥物。即使按照正確的方法清理,火熄痰清,咳嗽減少,肺氣呈現虛弱的狀態,仍然應該以清潤為主,如果誤用滋膩的藥物,痰咳就會加重,餘火復燃,這是臨床上屢見不鮮的。

而肺痿是肺熱導致肺葉焦枯的疾病,按照道理,應該以補肺為先,但氣虛必然會咳嗽,咳嗽必然會迫使火氣上升,而胃中的水穀精華也因此化為痰濁,所以肺雖然萎弱了,也必然會咳嗽頻繁,吐痰不止,只是吐出來的多是涎沫,而不是污濁的濃痰。這種情況也應該以清養肺氣為主,慢慢調理燒灼肺金的火氣。如果只知道是虛證就給予黏膩滋補的藥物,虛證未必能得到補益,反而會讓痰火得到依附,導致咳嗽更加嚴重,最終會使肺功能衰竭,無法挽回。玉竹、二冬、知母等藥物不僅是膿痰肺癰的大忌,即使是稀痰的肺痿,也絕對不能誤用,這是庸醫所不知道的。而且麥門冬本來就不是治療咳嗽的藥,《本經》、《別錄》都有明確的記載。

自從《日華子本草》記載麥門冬能止咳後,張景岳也說它能治療肺燥乾咳。推測他們的用意,也是認為乾咳無痰,是氣火刑金,麥門冬滋潤退熱。這難道不對嗎?但是咳嗽這種病,雖然有虛實寒熱之分,但其中挾帶痰濕的情況佔了絕大多數,乾咳無痰的情況很少。即使本來沒有痰,如果誤用滋膩的藥物,就會導致氣火交結,產生痰濁,反而加重黏膩,使邪氣無法排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