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三 (8)
卷之三 (8)
1. 麥門冬
《本經》:「味甘平。主心腹結氣,傷中傷飽,胃絡脈絕,羸瘦短氣。」
《別錄》:「味微寒。療身重目黃,心下支滿,虛勞客熱,口乾燥渴,止嘔吐,愈痿蹶,強陰益精,消穀,調中,保神,定肺氣,安五臟,令人肥健,美顏色。」
[正義]麥冬富有脂液,清潤甘涼,得土之正味,故為養胃生津之專品。《本經》主心腹結氣,乃燥熱津枯而氣結不利之病。麥冬甘潤,滋燥清熱,是其專職,若痰濕鬱窒之結氣,非其治矣。
傷中傷飽,胃絡脈絕,羸瘦短氣,皆指胃液不充,食少中虛之證,故宜於滋養陰液;非食積之傷飽,痰壅之短氣,亦可以麥冬作消食化痰用也,石頑已謂非開豁痰氣,消克食積,其說甚是。
《別錄》療心下支滿,蓋亦屬於燥熱津枯,而心胸不舒之證,方合麥冬之寒潤。然本文則謂身重目黃,明是濕熱蘊積為病,而即繼之以心下支滿,又是痰濕互相結合,麥冬黏膩,大非所宜,雖曰古書,奚堪盡信?其治虛勞客熱,口乾燥渴,則滋虛退熱,解渴生津,固是正治。
止嘔吐者,以清胃熱而降氣火,然非舌質乾紅之燥火為病,即宜審慎,或挾痰濁,則柔潤之品,夫豈所宜?愈痿蹶者,足痿多由陽明燥熱,灼爍津液,以致筋枯骨萎,所以古人有治痿獨取陽明之說,則麥冬柔潤,以解燥熱而滋脈絡,正其專長,魏玉璜氏一貫煎,為治燥熱痿弱主方,正合此意,倘是寒濕,即為大禁。
若所謂強陰益精,消穀調中,保神定肺,安五藏諸功效,則無非養胃生津,育陰滋液之餘義而已。壽頤謂消穀二字,當指中消之善食易飢而言,凡消穀能食,無非胃火極旺,必以甘寒大劑,清胃解渴,麥冬固在必需之列者也。
[廣義]藏器:去心熱,止煩熱。
《日華》:治五勞七傷,安魂定魄(皆滋陰清熱之意也)。《日華》又謂:主時疾熱狂。
甄權:治熱毒(則惟燥熱熾盛,耗爍胃津者宜之。若挾濕挾痰,縱有熱證,亦必先以開泄,凡滋膩之品,皆非所宜)。
潔古:治肺中伏火,補心氣不足(皆以燥熱傷血言之)。又主血之妄行(則邪火上炎,甘寒涼降之力也)。又主經水枯亂不下(亦燥熱爍陰之證治)。
寇宗奭謂:治心肺虛熱及虛勞,與地黃、阿膠、麻仁、五味子、枸杞子同為潤經益血,復脈通心之劑。
景岳謂:補上焦之津液,清胸膈之渴煩,定火炎之嘔吐,退血燥之虛熱,益精滋陰,澤肌潤結。
[發明]麥冬產於西北,土脈深厚之地,入土深遠。其味大甘,得坤土之正,而膏脂濃郁,故專補胃陰,滋津液,本是甘藥補益之上品。凡胃火偏盛,陰液漸枯,及熱病傷陰,病後虛羸,津液未復,或炎暑爍津,短氣倦怠,秋燥逼人,肺胃液耗等證,麥冬寒潤,補陰解渴,皆為必要之藥。但稟西北嚴肅之氣,偏於陰寒,則惟熱熾液枯者,最為恰當。
白話文:
麥門冬,味道甘甜平和。主要治療胸腹部氣滯不通、身體內傷或吃太飽導致的傷損、胃絡脈絡損傷、身體消瘦、氣短等症狀。
麥門冬,味道微寒。可以治療身體沉重、眼睛發黃、心下部位脹滿、虛勞發熱、口乾舌燥、止嘔吐、改善肢體萎軟無力、強壯陰氣、增加精液、幫助消化、調理腸胃、安定心神、平定肺氣、安和五臟,使人變得肥壯健康,容顏美麗。
麥門冬富含油脂和津液,性質清潤甘涼,得土的純正之氣,所以是滋養胃部、生津潤燥的良藥。《本經》說它治療胸腹部氣滯不通,是因為燥熱導致津液枯竭而氣機不暢,麥門冬的甘甜潤澤可以滋潤乾燥、清除熱邪,這正是它的特長。如果是痰濕鬱積導致的氣滯,就不是它能治療的了。
身體內傷或吃太飽導致的傷損、胃絡脈絡損傷、身體消瘦、氣短,都指的是胃液不足、食慾不佳、中焦虛弱的症狀,所以需要用麥門冬滋養陰液。但如果是由於食物積滯導致的飽脹、痰壅導致的氣短,就不能用麥門冬來消食化痰了。石頑的說法是對的,麥門冬並不是用來開解痰氣、消除食物積滯的藥。
《別錄》說麥門冬能治療心下脹滿,這也屬於燥熱導致津液枯竭、心胸不舒的症狀,與麥門冬的寒涼潤澤性質相符。但文中又說能治療身體沉重、眼睛發黃,這明明是濕熱積聚的病症。接著又說能治心下脹滿,這又是痰濕相互結合的表現,而麥門冬黏膩,並非適合,雖然是古書,也不能完全相信。它治療虛勞發熱、口乾舌燥,是因為它能滋養虛弱、退熱、解渴生津,這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
說麥門冬能止嘔吐,是因為它能清除胃熱、降逆氣,但如果不是舌頭乾燥發紅的燥熱引起的嘔吐,就要謹慎使用。如果嘔吐夾雜痰濁,那麼柔潤的麥門冬就不是適合的藥物了。說麥門冬能治療肢體萎軟無力,是因為肢體痿軟多半是由陽明燥熱、灼傷津液、導致筋骨萎縮引起的。所以古人有治療痿病專取陽明的說法,而麥門冬柔潤,可以解除燥熱、滋養脈絡,這正是它的特長。魏玉璜的方劑一貫煎,是治療燥熱痿弱的主要方劑,正符合這個意思。如果是寒濕引起的痿軟,就絕對不能用麥門冬。
至於說麥門冬能強壯陰氣、增加精液、幫助消化、調理腸胃、安定心神、平定肺氣、安和五臟,這些功效都只是滋養胃液、滋潤陰液的附帶作用而已。壽頤認為,麥門冬的「消穀」二字,應該是指中消,也就是容易餓的症狀。凡是能吃東西、容易餓的,都是因為胃火過旺,必須用甘寒的藥物來清除胃熱、止渴,麥門冬是必不可少的藥物之一。
[廣義]: 藏器說,麥門冬能去除心熱、止煩躁發熱。
《日華子本草》說,麥門冬能治療五勞七傷、安定心神(都是滋陰清熱的意思)。《日華子本草》還說,麥門冬能治療時疫引起的發熱發狂。
甄權認為,麥門冬能治療熱毒(只有燥熱熾盛、耗損胃津的情況才適合。如果夾雜濕邪或痰液,即使有熱象,也必須先用開泄的藥物來治療,凡是滋膩的藥物都不適合)。
潔古認為,麥門冬能治療肺中伏火、補益心氣不足(都是指燥熱傷血的情況)。還能治療血不循常規地亂行(是因為邪火上炎,麥門冬有甘寒涼降的功效)。還能治療月經枯竭紊亂(也是燥熱損傷陰液的病症)。
寇宗奭認為,麥門冬能治療心肺虛熱和虛勞,與地黃、阿膠、麻仁、五味子、枸杞子等藥物一起使用,可以潤澤經脈、補益血液、恢復脈搏、暢通心氣。
景岳認為,麥門冬能補益上焦的津液、清除胸膈的煩渴、平定火炎上沖引起的嘔吐、退虛熱、滋養精液和陰液、滋潤肌肉、緩解乾燥。
[發明]: 麥門冬產於西北地區,土質深厚的地方,根莖深入土壤。它的味道大甘,得坤土的純正之氣,且含有豐富的油脂,所以特別能補益胃陰、滋潤津液,本來就是甘味補益藥中的上品。凡是胃火偏盛、陰液逐漸枯竭,以及熱病傷陰、病後虛弱、津液未恢復,或因天氣炎熱耗損津液、氣短倦怠、秋燥傷肺胃等症狀,麥門冬寒涼滋潤、補陰解渴,都是必要的藥物。但因為它稟賦西北地區的嚴肅之氣,偏於陰寒,所以只適合於熱盛津液枯竭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