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三 (1)
卷之三 (1)
1. 卷之三
2. 草部·隰草類上
3. 牛膝
《本經》:「味苦、酸(《太平御覽》引作辛)。主寒濕痿痹,四肢拘攣,膝痛不可屈伸,逐血氣,傷熱,火爛,墮胎。」
《別錄》:「平,無毒。療傷中少氣,男子陰消,老人失溺,補中,續絕,填骨髓,除腦中痛,及腰脊痛,婦人月水不通,血結,益精,利陰氣。」
[考證]《本經》主寒濕,《太平御覽》引作主傷寒。壽頤按:牛膝,味苦而性滑利,本非治寒之品,《御覽》謂主傷寒者,蓋古之所謂傷寒,本合熱病言之。熱結於內者,牛膝能疏導而泄降其熱邪也,似當以《御覽》本為正。
[正義]牛膝,疏利泄降,所主皆氣血壅滯之病。《本經》謂主寒濕,當以《御覽》所引作傷寒。其治濕流關節之痿痹,四肢拘攣,膝痛不可屈伸,固疏通壅滯之專職,要非氣血枯竭之拘急不遂,可以並論。然凡屬痿痹,本有濕阻血衰兩層:濕阻者,惟在驅邪而使之流通;血衰者,亦必滋養而助其營運,則牛膝曲而能達,無微不至。逐邪者固倚以為君,養正者亦賴以輔佐。
所以痿弱痹著,骨痛筋攣諸證,皆不可一日無此也。逐血氣者,即所以通其壅滯;治傷熱火爛,亦所以助其流通。且即此可知牛膝之性偏於寒涼,故能主熱傷、火傷,則寒濕為病,必非其任,上文之誤,更顯然矣。能墮胎者,滑利下行之力也。《別錄》療傷中少氣,亦以濕熱壅窒,中氣不宣者言之,非正氣不充、清陽下陷者所宜。
其主男子陰消,亦主熱盛傷陰而言,非能補肝腎之真陰也。老人失溺,蓋地道不通而為癃閉之病,必非下元不固,遺尿溺床之候。其所謂補中續絕、填骨髓、益精、利陰氣諸說,皆壅滯既疏,正氣自旺,萬不可誤認牛膝為填補之品。腦中痛者,多陽邪之上升,牛膝下行為順,則氣火自潛。
腰脊痛,亦經隧之壅滯,牛膝宣通脈絡,則關節自利。又主月水不通、血結等證,則固破瘀導滯之真諦,此皆當就疏通一層著想,則牛膝之真實功用昭昭矣。《別錄》又謂其止發白,然通利之品,非養血益陰者可比,必無是理,刪之。
[廣義]甄權治陰瘻,《日華》治腰膝軟弱(皆其導濕清熱之功。後人每謂牛膝能起腰膝痿弱,堅強筋骨,皆當以此意參之,不可拘泥)。《外臺》以生牛膝一味濃煎,治勞瘧積久不止。《肘後》以二斤漬酒,治卒暴癥疾,腹中如石刺痛(其破積消瘀之效明矣)。甄權又謂其逐惡血;《日華》又謂其排膿止痛,主產後血暈,心腹痛;瀕湖稱其治五淋,尿血,莖中痛,癰腫惡瘡;石頑稱其治金瘡折傷,婦女經閉不通(又皆破瘀通利之餘義)。瀕湖又謂其主治喉痹,口瘡,齒痛(則又導熱下泄之功效也)。
[發明]牛膝之根,一莖直達,入土最深,長者至二三尺,性又柔潤多脂,故滑利下行,是其專職。又味苦性降,清熱降火以外,已無餘義。古今主治利腰膝,通經絡,破瘀活血,消積導滯,滑利二便,皆在範圍之內。張景岳謂其走十二經絡,亦即通經活絡之意。近又用以治咽喉口舌諸瘡,及胃火齒痛,皆有捷效,則皆實熱壅塞,氣火上升,取其開泄宣通,導之下達耳。
白話文:
牛膝,味道苦澀、酸(《太平御覽》記載是辛辣)。主要治療因寒濕引起的肢體麻木、無力、肌肉攣縮,以及膝蓋疼痛、無法彎曲伸直等症狀。它還能促進血液循環,治療外傷導致的發熱、潰爛,以及有墮胎的作用。
牛膝性平,無毒。可以治療外傷引起的氣虛,男性陰莖萎縮,老年人小便失禁,有補中益氣、接續斷絕、填補骨髓、消除腦部疼痛、以及腰背疼痛的功效。對於婦女的月經不通、血瘀、也有益處,還能增強精氣,促進陰氣運行。
《本經》說牛膝治療寒濕,但《太平御覽》卻說是治療傷寒。我認為牛膝味苦且性滑利,並非治療寒症的藥物。《御覽》說治療傷寒,可能是古代所謂的傷寒,也包括熱病。熱邪結於體內時,牛膝能疏導並下降熱邪,所以《御覽》的說法更正確。
牛膝具有疏通、利導、下降的特性,主要治療氣血阻滯的疾病。《本經》說它治療寒濕,應該以《御覽》所說的傷寒為準。它治療因濕氣侵入關節引起的麻木、肌肉攣縮,以及膝蓋疼痛、無法彎曲伸直,主要的功能是疏通壅塞,這與氣血枯竭引起的肢體僵硬、活動不便不同。不過,凡是麻木,都有濕邪阻滯和血氣衰退兩個層面。濕阻的,只要驅除濕邪,使其流通即可;血衰的,則必須滋養,以幫助氣血運行。牛膝能彎曲地達到病處,無微不至。驅邪方面,牛膝是主要藥物,而滋養方面,它也能輔助。
所以,對於痿弱、麻木、骨痛、筋攣等症狀,都不能缺少牛膝。它能促進血液循環,就是為了疏通阻滯;治療外傷發熱、潰爛,也是為了幫助氣血流通。由此可知,牛膝的藥性偏於寒涼,所以能治療發熱、燙傷,那麼寒濕症狀就不是它能治療的了,先前說它治療寒濕是錯誤的。它能墮胎,是因為它具有滑利下降的作用。《別錄》說它治療外傷導致的氣虛,也是針對濕熱壅塞、中氣不暢的情況,並不是指正氣不足、清陽下陷的狀況。
它能治療男性陰莖萎縮,也是因為熱邪損傷陰液所致,並非能補肝腎的真陰。老年人小便失禁,是因為尿道不通導致的排尿困難,並非下焦不固、遺尿在床的情況。而說它有補中益氣、接續斷絕、填補骨髓、增強精氣、促進陰氣運行等作用,都是因為它疏通了壅滯,正氣自然旺盛,千萬不可誤認為牛膝有填補的功效。腦部疼痛,多是陽邪上行,牛膝下降,就能使氣火潛伏。
腰背疼痛,也是經絡壅塞,牛膝疏通脈絡,關節自然靈活。它能治療月經不通、血瘀等症狀,是因為它能破除瘀血,疏導停滯。這些都要從疏通的角度來理解,才能明白牛膝的真正功效。《別錄》還說它能防止頭髮變白,但它屬於疏通的藥物,不是滋養血液、滋補陰液的,不可能有這種功效,應該刪除這個說法。
甄權用牛膝治療陰瘻(生殖器潰瘍),《日華》用來治療腰膝酸軟(都是它導濕清熱的功效。後人常說牛膝能治療腰膝無力、增強筋骨,都應該這樣理解,不要固執)。《外臺》用單味生牛膝濃煎,治療久治不癒的瘧疾。《肘後方》用二斤牛膝浸酒,治療突然發生的腹部積塊,如同石頭刺痛(它破積消瘀的功效很明顯)。甄權說它能去除惡血;《日華》說它能排膿止痛,治療產後血暈、心腹疼痛;李時珍說它能治療五淋(尿道疾病)、尿血、陰莖疼痛、癰腫惡瘡;張石頑說它能治療外傷骨折、婦女月經閉塞(都是它破瘀通利的功效)。李時珍還說它能治療咽喉腫痛、口腔潰瘍、牙痛(也是它導熱下泄的功效)。
牛膝的根,一莖直達,深入土中,長的可達二三尺。其藥性柔潤多脂,所以滑利下行,這是它主要的功效。它味苦性降,除了清熱降火外,沒有其他功效。古今都用它來治療腰膝疼痛,疏通經絡,破除瘀血,促進血液循環,消除積滯,使大小便通暢。張景岳說它能走十二經絡,也是疏通經絡的意思。最近還用它來治療咽喉口腔潰瘍,以及胃火引起的牙痛,都有很好的效果,這些都是因為實熱壅塞、氣火上升,取其開泄疏通,引導下行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