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一 (4)
卷之一 (4)
1. 遼參
《本經》:「人參,味甘,微寒。主補五臟,安精神,定魂魄,止驚悸,除邪氣,明目,開心益智。」
[正義]遼參產於遼瀋,即奉天、吉林等處。地屬北方陰寒之域,且其秉性背陽而向陰,氣味皆清,色淡黃或白,故稟陰凝之氣而微寒,功能養陰,而清虛火,今用之於陰虛有火,及吐衄失血後之宜於清養;或汗家、失精家、陰液耗損、虛陽偏熾者,甚有經驗。證以《本草經》之所謂人參味甘微寒者,氣味甚合,故以《本經》之人參主治全文系之於此。
主補五臟者,五臟屬陰,遼參稟性屬陰,得地氣最厚,而氣味中和,無所偏倚,故能兼補五臟之陰,而不專主一臟。安精神、定魂魄、止驚悸者,皆臟陰充牣之功也。除邪氣者,則真陰既足,而邪氣自除。明目、開心、益智,又皆陰液充盈,精神貫注之明證。
尋繹《本經》主治,皆滋養陰液、生津補血之功,陳修園所謂無一字言及溫補回陽,所以仲景恆用於汗吐下後陰傷之證,以救津液,而於回陽方中,不用此陰柔之品,以緩姜附之功者,洵讀書之得間者也。此則《本經》之人參,固明謂其止能養陰,而非補氣回陽之藥,是皆遼參之功用,而非高麗參之兼有溫性者可比,是當明為分析,而不可混熔於一爐之中者也。
[廣義]甄權:主五勞七傷虛損,治肺痿。
壽頤按:此皆真陰不充之證,如其虛火尚炎,陽氣未匱,遼參主之;若陰液既耗,而脾腎之陽亦弱,則又宜用高麗參矣。
潔古:止渴、生津液。
壽頤按:此是胃陰不充之候,所當柔潤滋養,固宜於遼參,而不宜於高麗參之含有陽剛氣象也。
徐靈胎曰:凡補氣之藥皆屬陽,惟人參能補氣,而體質屬陰,故無剛燥之弊,而能入於陰分,所以可貴。
壽頤按:人參能補氣而不剛燥,惟遼參可以當之,而高麗參已不能免矣。
陳修園:仲景《傷寒論》用人參者十七方,皆因汗吐下之後,亡其陰液,取以救陰,惟理中湯、吳茱萸湯,則以剛燥劑中,陽藥已多,故以人參養陰濟陽,以臻於中和耳。
壽頤按:陳氏謂仲景於汗吐下之後,用參以救陰液,洵足勘透仲景制方之玄奧,而發明人參之功能,若理中湯、吳茱萸湯二方,本主脾腎陰寒之證,愚謂當以今之高麗參配之,正合溫中之用,修園尚未免偏執己見也。
[發明]遼參稟性向陰,味甘而微苦,確含清涼性質,多見風日則易生蛀,喜陰惡陽,尤其明證,故富有養液,而為補陰之最,脫血、脫汗、失精家宜之,固也。而肺燥乾咳,胃枯燥渴,或乾嘔呃逆者,皆賴以滋液生津,而無寒降戕伐,黏膩濁滯之弊,功在沙參、玉竹、二冬、二地之上,奚啻倍蓰。此其稟中和之氣,不升不降,不倚不偏,所以可貴,或有以為陽藥而補陽者。
白話文:
遼參
《本經》說:「人參,味道甘甜,性微寒。主要能補養五臟,安定精神,使魂魄安定,平息驚悸,去除邪氣,使眼睛明亮,開通思緒,增長智慧。」
[正義] 遼參產於遼寧、瀋陽,也就是以前的奉天、吉林等地。這些地方屬於北方陰寒地區,而且遼參本身也偏向背陽向陰的生長特性,氣味清淡,顏色淡黃或白色,因此具有陰冷凝結的氣息,性質微寒。它的主要功能是滋養陰液,清除虛火。現代常被用於陰虛有火、吐血或流血過多後需要清養的情況;對於容易出汗、遺精、陰液耗損、虛陽過旺的人,使用遼參非常有效果。這和《本草經》所說的人參味甘微寒的描述非常符合,所以引用《本經》對人參的全部描述來解釋遼參的功效。
遼參能補養五臟,因為五臟屬陰,而遼參的性質也屬陰,並且吸收了大地最豐厚的陰氣,氣味平和,不偏向任何一方,所以能夠全面補養五臟的陰液,而不是只針對某一個臟器。它能安定精神、使魂魄安定、平息驚悸,都是因為臟腑的陰液充足所產生的效果。能去除邪氣,是因為體內真陰充足後,邪氣自然會被排除。使眼睛明亮、開通思緒、增長智慧,都是陰液充盈、精神飽滿的證明。
仔細探究《本經》記載的遼參功效,都是滋養陰液、生津補血的作用。陳修園認為《本經》中沒有一個字提到它能溫補回陽。所以張仲景常常在發汗、催吐、瀉下後導致陰液損傷的情況下使用人參,來補充津液。但在使用回陽藥的方子中,不會使用這種性質柔和的藥材,以減緩薑、附子等溫熱藥材的藥力。這充分體現了讀書人理解醫理的透徹。由此可知《本經》所說的人參,明確指出它只能滋養陰液,而不是補氣回陽的藥。這些都是遼參的功效,而高麗參兼具溫熱的特性,無法與之相比。這點必須清楚分析,不能混為一談。
[廣義] 甄權說:遼參主要治療因過度勞累、七情內傷導致的虛損,也能治療肺痿。
壽頤按:這些都屬於體內真陰不足的症狀,如果虛火旺盛,陽氣尚未衰竭,就適合使用遼參。如果陰液已經嚴重耗損,連脾腎的陽氣也虛弱了,就應該使用高麗參。
潔古說:遼參能止渴,產生津液。
壽頤按:這是胃陰不足的表現,需要使用性質柔和、滋潤的藥物,因此適合使用遼參,而不適合使用帶有陽剛氣息的高麗參。
徐靈胎說:所有補氣的藥物都屬陽,只有人參能夠補氣,但性質卻屬陰,所以不會有燥熱的弊端,能夠進入陰分,因此非常珍貴。
壽頤按:人參能補氣而不燥熱,只有遼參能做到這一點,而高麗參則無法避免燥熱的副作用。
陳修園說:張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中使用了人參的十七個方子,都是因為發汗、催吐、瀉下後,導致陰液耗損,所以用人參來補充陰液。只有在理中湯、吳茱萸湯中,因為使用了過多燥熱的藥材,陽藥偏多,所以才用人參滋養陰液來平衡陽氣,達到陰陽調和。
壽頤按:陳修園認為仲景在發汗、催吐、瀉下後使用人參是為了補充陰液,確實看透了仲景用藥的奧妙,也闡明了人參的功效。但理中湯、吳茱萸湯本來就是治療脾腎陰寒的症狀,我認為應該搭配現在的高麗參使用,才能真正達到溫中陽氣的效果,陳修園的觀點還是有些偏頗。
[發明] 遼參的特性偏向陰性,味道甘甜而略帶苦味,確實帶有清涼的性質。如果長時間曝曬在風中或陽光下,就容易被蟲蛀,這更證明它喜陰厭陽的特性。因此,遼參能滋養陰液,是補充陰液最好的藥材。對於失血、出汗過多、遺精的人來說,非常適合使用。對於肺部乾燥引起的乾咳、胃部乾燥引起的口渴、或乾嘔、呃逆等症狀,都可以用遼參來滋潤生津,而且沒有寒涼傷身、黏膩阻滯的弊端。它的功效遠遠超過沙參、玉竹、麥冬、生地黃等藥材。之所以如此珍貴,是因為它具有平和的特性,不上升也不下降,不偏向任何一方。有些人認為遼參是陽藥,能夠補陽,這是錯誤的觀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