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二 (17)
卷之二 (17)
1. 獨活
《本經》:「味苦,平。主風寒所擊,金瘡止痛,賁豚癇痓,女子疝瘕。」
《別錄》:「微溫。療諸賊風,百節痛風,無久新者。」
[正義]獨活,為祛風通絡之主藥。《本經》主風寒所擊,祛風之正治也。主金瘡止痛,蓋指風邪外襲之破傷風,則能祛風而止其痛,非能止血脫、發熱之瘡痛也。賁豚,本屬腎水之邪上湧,溫辛下達,故亦治之。癇痓,亦因風動而發,然寒風固宜於獨活,而痰火生風,非其治矣。
《別錄》療賊風,及百節痛風,無問久新,則芳香走竄,固無微不至,亦防風之流亞也。
[廣義]甄權:治諸中風濕冷,奔喘逆氣,皮膚苦癢,手足攣痛不遂,口面喎斜,遍身𤸷痹血癩。
《日華》:治一切風氣,筋骨攣拳,關節疼痛。
東垣:治風寒濕痹,痠痛不仁,頸項難伸。
海藏:去腎間風邪,治項強,腰脊痛。
潔古:治兩足濕痹,不能動,散癰疽敗血。
[發明]獨活,氣味雄烈,芳香四溢,故能宣通百脈,調和經絡,通筋骨而利機關。凡風寒濕邪之痹於肌肉,著於關節者,非利用此氣雄味烈之品,不能直達於經脈骨節之間,故為風痹痿軟諸大證,必不可少之藥。
惟古時羌活、獨活未嘗分別,故古書以獨活通治內外上下諸證,凡頭面肢體,無一不在獨活範圍之內,自宋以來,則羌活別為一條,而芳香之氣尤為濃郁,則徹上旁行,合讓羌活占其優勝,而獨活之味較厚,則以專治腰膝足脛等證,雖古人尚未明言,而海藏已謂羌活氣雄、獨活氣細,石頑亦稱其升中有降,皆隱然有上下之別。
壽頤業師朱氏家法,恆以獨活治下,凡自腰及小腹以下,通用獨活,不僅風寒濕氣,痿痹痠痛,可以立已。即瘍證之發於陰分者,未潰易消,已潰易斂,功績顯然,確乎可信,此古人未嘗明言之奧旨也。互詳下文羌活條。
[正訛]羌、獨活皆辛溫之質,主治風邪,以外來之寒風言之,故所治皆寒濕之證。古恆以羌活治傷寒表病,並及四時不正之表邪,固皆指寒邪而言也。若大江以南,地氣溫暖,寒風恆少,昔人久稱南方無真傷寒病,而四時外感,又皆風熱,雖有表邪,亦非羌活等之辛散溫升所宜,此荊防敗毒散、九味羌活湯、柴葛解肌湯等方,古書皆稱四時感冒之神劑,而江浙所不任用者,亦病情病證之使然也。
且辛溫之不宜於東南,又非僅時病已也,即如羌、獨本屬風寒濕邪、痹著痿躄之良藥,而在此邦之人,陰血素薄,即有是證,亦半由於血虛而來,果屬風寒,亦系血虛生風,氣虛主寒,與西北之風痹,悉因於賊風大寒者,證情亦復大異,而一味辛溫剛燥之藥,又須隨時留意,不容信筆塗鴉,無所顧忌矣。
而東垣竟謂獨活治諸風掉眩,潔古亦謂與細辛同用,治少陰頭痛眩運,海藏又謂搜肝風、瀉肝氣,則所述諸病,皆屬陰不涵陽、肝腎不攝之證,明是內虛生風,非外來賊邪可比,潛藏鎮定之為宜,何乃以溫升之藥,助其狂肆,抱薪救火之禍,捷於影響,最宜慎用。然如著痹痿躄諸候,又多氣血虛寒,不得流利,苟非羌、獨辛散,亦難速效,則病本雖屬血虛,又宜於養血滋液之中,參入宣絡溫運,徐圖奏績。而石頑《逢原》又謂氣血虛者之痹痿肢節痛,禁用羌、獨,又未免一偏之見,非通論矣。
白話文:
獨活,味道苦,性質平和。主要治療風寒侵襲、外傷止痛、腹部氣逆引起的癲癇、女子疝氣等疾病。
《別錄》記載獨活性微溫,能治療各種外來風邪、全身關節疼痛,無論是新發或舊疾都有效。
獨活是祛除風邪、疏通經絡的主要藥物。《本經》說它能治療風寒侵襲,這是祛風的正統療法。能治療外傷止痛,指的是外風侵襲引起的破傷風,它能祛風而止痛,並非能止血止痛、發燒的瘡傷。腹部氣逆,本來是腎水邪氣上湧所致,用溫性的藥物能使氣向下走,所以也能治療。癲癇也是因為風邪擾動所發作,寒風引起的癲癇適合用獨活治療,但如果是痰火引起的癲癇,就不適合了。
《別錄》記載獨活能治療外來風邪和全身關節疼痛,無論是新病還是舊病都有效,是因為它芳香走竄,無所不到,也屬於防風這類藥物。
甄權說獨活能治療各種中風濕冷、氣喘逆行、皮膚搔癢、手腳攣縮疼痛、口眼歪斜、全身麻痺、皮膚病等疾病。
《日華》說獨活能治療各種風邪引起的疾病、筋骨攣縮、關節疼痛。
東垣說獨活能治療風寒濕痺、酸痛麻木、頸項僵硬難以伸直。
海藏說獨活能去除腎間風邪,治療頸項僵硬、腰背疼痛。
潔古說獨活能治療雙腳濕痺、不能活動,並能散除癰疽敗血。
獨活氣味濃烈,芳香四溢,所以能疏通全身經脈,調和經絡,通利筋骨和關節。凡是風寒濕邪侵襲肌肉、關節的病症,必須使用這種氣味濃烈的藥物,才能直達經脈骨節之間,所以是治療風痺、肢體軟弱等重症必不可少的藥物。
古代羌活和獨活沒有明確區分,所以古書記載獨活能治療內外上下各種疾病,頭面肢體都包含在內。自宋朝以來,羌活單獨成為一味藥,它氣味更濃郁,能向上向外發散,所以羌活更適合治療上部和體表的疾病,而獨活味道較厚重,適合治療腰膝腿腳等部位的疾病。雖然古人沒有明確說明,但海藏認為羌活氣味濃烈,獨活氣味細微,石頑也說獨活有升中有降的特性,都暗示了它們上下作用的區別。
朱氏家法,常常用獨活治療下半身的疾病,凡是腰部和小腹以下的疾病,都使用獨活,不僅能治療風寒濕氣,肢體麻痺酸痛,能迅速見效,即使是陰部發生的瘡瘍,未潰爛能使其消散,已潰爛能使其收口,療效顯著可靠,這也是古人未曾明確說出的奧秘。詳情可參閱下文羌活條。
羌活和獨活都屬於辛溫的藥物,主要治療風邪,尤其是外來的寒風,所以它們治療的都是寒濕之症。古代常常用羌活治療傷寒表證,以及四時不正之邪,這些都指的是寒邪。如果在大江以南,氣候溫暖,很少有寒風,過去就說南方沒有真正的傷寒病,而四時外感,多為風熱,即使有表證,也不適合用羌活等辛散溫升的藥物。所以,荊防敗毒散、九味羌活湯、柴葛解肌湯等方劑,古書都認為是治療四時感冒的良藥,但在江浙一帶卻不適合使用,這也是因為病情的不同所導致的。
辛溫的藥物不適合在東南地區使用,不僅僅是針對時病。例如,羌活和獨活本來是治療風寒濕邪、肢體麻痺的良藥,但在這裡的人們,陰血常常不足,即使有這類疾病,也多半是因為血虛引起的,如果真的是風寒,也是因為血虛導致生風,氣虛導致寒冷,和西北地區由於賊風大寒引起的風痺,證候差異很大。如果盲目使用辛溫剛燥的藥物,必須隨時注意,不能隨便用藥。
東垣說獨活能治療各種眩暈,潔古也說獨活和細辛合用能治療少陰頭痛眩暈,海藏又說能疏散肝風、瀉肝氣,這些病症都是屬於陰虛陽亢、肝腎不足的證候,明顯是內虛生風,不是外來邪氣可比。應該以潛藏鎮靜為主,如果用溫升的藥物,反而會助長病情,像抱薪救火一樣,反而會加速病情惡化,一定要謹慎使用。然而,對於肢體麻痺等症狀,又多是由於氣血虛寒、不能順暢運行所致,如果沒有羌活、獨活的辛散之性,也很難迅速見效。因此,對於這種情況,雖然病本屬於血虛,又需要在養血滋陰的基礎上,加入疏通經絡、溫陽的藥物,才能慢慢見效。而石頑《逢原》又說,氣血虛弱引起的肢體麻痺疼痛,禁用羌活和獨活,這又太過偏頗,並非全面的觀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