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四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四 (6)

1. 菟葵

[發明]菟葵,見於《爾雅》、《說文》,其名最古。郭氏《爾雅注》謂其頗似葵而小,葉狀如藜,有毛,汋啖之滑,則必與錦葵相似,但莖葉較小耳,當即是一類二種。《御覽》引《廣志》云:菟葵,瀹之可食;唐《本草》云:菟葵,苗如石龍芮,而葉光澤,花白似梅,其莖葉紫黑,煮啖極滑,所在下澤田間皆有,人多識之,稱其氣味甘寒,下諸石五淋,止虎蛇毒諸瘡,搗汁飲之。塗瘡能解毒止痛。

則清熱利濕,解毒通淋,功用亦與錦葵相似,其為同類無疑。

白話文:

菟葵的介紹

發明菟葵,最早見於《爾雅》和《說文》,其名非常古老。郭氏在《爾雅注》中說,菟葵看起來很像葵,但比葵小,葉子像藜,而且有毛,煮了吃起來很滑,這跟錦葵應該很相似,只是莖葉比較小而已,應該屬於同類的不同品種。

《御覽》引用《廣志》說:菟葵可以煮着吃。唐代的《本草》記載:菟葵的苗像石龍芮,葉子光滑有光澤,花白色像梅花,莖葉呈現紫黑色,煮了吃很滑,在低洼的田地裡到處都有,很多人都認識它。它味甘性寒,可以治療各種結石和淋病,還可以止蛇毒和虎毒引起的瘡傷,搗碎後汁液可以飲用,塗抹在傷口上可以解毒止痛。

由此可見,菟葵具有清熱利濕、解毒通淋的功效,跟錦葵的作用相似,它們應該屬於同一類植物。

[存疑]菟葵之名,由來最古,然其為物,似久已不識。考郭景純《爾雅注》及蘇恭《唐本草》,一言其葉有毛,一言其葉光澤,已大相刺謬。寇宗奭謂綠葉如黃蜀葵,花形至小,如初開單葉蜀葵,有檀心,色如牡丹姚黃,其葉則蜀葵也云云。是即錦葵之形狀,而蘇氏反以為菟葵,尤覺不似。

至瀕湖《綱目》,則並列三家之說,而無所折衷,又加以天葵、雷丸草之名,以為即是紫背天葵,趙恕軒《綱目拾遺》又辨之,則紫背天葵,確又別有一物,然則菟葵果是何物,聚古今諸家之說,而皆不得其真,何如存而不論,闕疑為是。頤愚以為古人於草之大者多有馬牛之名,則菟葵或本作兔葵,固指葵之小者言之,合於《爾雅》郭注之說,而於《唐本草》所載主治功用,亦不相背。

白話文:

菟葵的名字由来已久,但它究竟是什么植物,似乎已经无人知晓。翻阅古籍,郭景纯《尔雅注》和苏恭《唐本草》对它的描述矛盾重重,一个说叶子有毛,另一个说叶子光滑。寇宗奭则说它的叶子像黄蜀葵,花很小,像刚开的单瓣蜀葵,花蕊呈檀色,颜色像牡丹的姚黄,叶子就是蜀葵。这明显是锦葵的形状,而苏氏却误认为是菟葵,实在不像。

到了李时珍的《本草纲目》,将这几种说法并列,并没有给出定论,还增添了天葵、雷丸草的名字,认为它就是紫背天葵。赵恕轩在《纲目拾遗》中又对此进行辨析,说紫背天葵确实是一种独立的植物。那么菟葵究竟是什么呢?综合古今各家说法,却始终无法确定它的真实面目。与其强求解释,不如保留疑问,不去妄下结论。我认为古人对体型较大的草本植物,往往用一些通俗的名称,而菟葵很可能原本写成兔葵,指的是体型较小的葵类,符合《尔雅》郭注的说法,也与《唐本草》记载的功效作用不冲突。

讀書但求有用,而醫藥尤以切用為主,不如併入錦葵條中,較為切實,若徒多分別,無裨實用,於故紙堆中推敲搜索,未免枉費可寶之光陰。寇氏以錦葵釋之,或知其本無區別,而欲合之為一乎?

白話文:

閱讀書籍應重視實用性,而醫學知識更應著重於實際運用,因此將相關內容融入「錦葵條」中會更加具體和實用。如果只是過多地進行分類,對於實際應用並無助益,這就像在一堆舊文件中仔細尋找,不免浪費了寶貴的時間。寇氏通過「錦葵」這一概念來整合,可能是為了強調並不存在根本區別,而意圖將之合為一體吧?

2. 紫背天葵

[發明]紫背天葵,近人用以治瘰癧,頗有應驗。瀕湖《綱目》引《本草圖經》及鄭氏《通志》,以為即是兔葵。趙恕軒《本草綱目抬遺》謂鄭氏《通志》言天葵狀如葵菜,葉大如錢而厚,面青背紫,生於崖石者,即是紫背天葵,葉分三歧,如三葉酸草而大,有根,根下有子,年深者其子大如指,俗呼千年老鼠屎,以其形黑皮粗,如鼠屎狀也。《外丹本草》名曰雷丸草,以其根下之子如雷丸耳。

此則全非葵類,不過有葵之名而已。又謂紫背天葵之功用全在根,出金華、諸暨深山石罅間者,根大而佳,春生夏枯,秋冬罕有。又引《百草鏡》云,二月發苗,葉如三角酸草,向陰者紫背為佳,其根如鼠屎,外黑內白,三月開花細白,結角亦細,四月枯,性驚,清熱,治癰疽腫毒,疔瘡癧串,跌撲,風犬傷,七種(注:原作「腫」,顯誤,改)疝氣,痔瘡,勞傷。蓋其根堅實,年久愈大,故能通達經絡,消除凝結之痰滯也。

白話文:

紫背天葵這種藥材,近年來被用來治療瘰癧,效果顯著。根據《本草綱目》和《通志》的記載,紫背天葵其實就是兔葵。趙恕軒的《本草綱目抬遺》則指出,鄭氏《通志》描述的天葵,葉片像葵菜,葉子又大又厚,正面青色,背面紫色,生長在懸崖峭壁上,就是紫背天葵。它的葉子分為三叉,像三葉酸草,但更大,有根,根部有籽,長年累月後籽會像手指那麼大,俗稱“千年老鼠屎”,因為它外觀黑褐色,像老鼠屎。而《外丹本草》則稱它為“雷丸草”,因為它的根部籽像雷丸。

實際上,紫背天葵跟葵類植物沒有關係,只是名字相近而已。紫背天葵的藥用價值主要在根部,生長在金華、諸暨深山石縫中的根部最大最好,春天發芽,夏天枯萎,秋冬很少見。根據《百草鏡》的記載,紫背天葵在二月發芽,葉子像三角形的酸草,背部呈紫色者品質最佳,根部像老鼠屎,外黑內白,三月開花,花朵細白,結出的果實也很小,四月枯萎。它性寒,有清熱解毒的功效,可以治療癰疽腫毒、疔瘡癧串、跌打損傷、風犬咬傷、七種疝氣、痔瘡、勞傷等病症。因為它的根部堅實,時間越久越大,所以能夠通達經絡,消除凝結的痰滯。

《綱目拾遺》引《醫宗彙編》:紫背天葵子同鯽魚搗敷癧串,立消。又引《救生苦海》治瘰癧,千年老鼠屎搗碎,同好酒隔湯煮一炷香,隨意飲醉,蓋被取汗,數次自效。又引黃賓江天葵丸專治瘰癧,紫背天葵一兩五錢,海藻、海帶、貝母、昆布、桔梗各一兩,海螵蛸五錢,為末,酒糊丸如梧子大,每服五七十丸,食後溫酒下。蓋以桔梗開泄氣分鬱結,貝母消毒化痰,海藻、昆布等以軟堅也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綱目拾遺》引用《醫宗彙編》記載:紫背天葵子與鯽魚搗碎敷於癧串(潰瘍),可立即消散。

又引用《救生苦海》記載:治療瘰癧,將千年老鼠屎搗碎,加入好酒隔水蒸煮一炷香的時間,隨意飲酒至醉,蓋被取汗,反覆數次,即可見效。

又引用黃賓江的《天葵丸》方劑,專治瘰癧,將紫背天葵一兩五錢、海藻、海帶、貝母、昆布、桔梗各一兩,海螵蛸五錢研磨成粉末,用酒糊製成梧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五七十丸,飯後溫酒送服。其藥理作用為:桔梗開泄氣分鬱結,貝母消毒化痰,海藻、昆布等軟堅。

又引《經驗集》荔枝核十四枚,小茴香二錢,紫背天葵四兩,蒸白酒頻服,治諸疝初起,寒熱疼痛,欲成囊癰者。壽頤謂囊癰、子癰,多屬厥陰濕熱,不比寒疝之宜於溫藥,此方以荔茴之溫,宣通氣滯,而以天葵之涼,泄化濕熱,立法頗良,惟用酒服,則仍以寒疝為宜,而厥陰濕熱之壅,非其治也。

白話文:

這篇文章引述了《經驗集》中的一個方子,用荔枝核十四枚、小茴香二錢、紫背天葵四兩,蒸白酒頻頻服用,來治療疝氣初期,伴隨寒熱疼痛,欲成囊癰的症狀。

壽頤認為,囊癰、子癰多屬於厥陰濕熱,與寒疝的病因不同,寒疝宜用溫藥治療。這個方子用荔枝核和小茴香的溫性,宣通氣滯,而用紫背天葵的涼性,泄化濕熱,治療方法很合理。但用酒服用,則更適合寒疝,而對於厥陰濕熱引起的阻塞,則不是最佳治療方法。

3. 終葵(即燕脂子草)

[發明]《本草經》無終葵,而《別錄》有落葵。陶弘景謂:落葵又名承露,人多種之,葉惟可飪,鮮食冷滑,其子紫色,女人以漬粉傅面,少入藥用;馬志謂:落藤葵,俗呼謂胡燕脂;瀕湖謂:落葵葉,冷滑如葵,故得葵名;《爾雅》曰:終葵繁露,郭注謂即承露,以其葉最能承露,而其子垂垂,亦如綴露,故得此名。而終落二字相似,疑落字乃(注:原作「及」,於義未允,改)蔠字之訛。

壽頤按:《考工記》鄭注,齊人謂椎日終葵,蓋急言之則曰椎,緩言之則曰終葵,本以形容其體圓上銳之詞。此草葉圓剡上,有但於椎,因名終葵,字不從草。《考工記》及馬融《廣成頌》皆作終葵,《爾雅》從草,已是俗字,本草之落葵,則以形近而誤,固無疑義。《別錄》:落葵,一名繁露,即本《爾雅》,尤其明證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經》沒有記載「無終葵」,而《別錄》則記載了「落葵」。陶弘景認為:落葵又叫承露,人們經常種植它,葉子只能用來煮食,生吃起來口感冷滑,它的果實呈紫色,婦女用它來浸泡面粉敷臉,很少用它入藥;馬志認為:落藤葵,俗稱胡燕脂;瀕湖認為:落葵的葉子,口感冷滑如葵,所以得名「葵」;《爾雅》說:「終葵繁露」,郭注認為就是承露,因為它的葉子最能承接露水,而它的果實一串串垂下,也像掛著露珠一樣,所以得名「承露」。而「終」和「落」兩個字很相似,懷疑「落」字可能是「蔠」字的誤寫。

壽頤認為:《考工記》鄭注,齊人稱椎為「終葵」,可能是因為說話急促時就說「椎」,說話緩慢時就說「終葵」,本意是用來形容它的形狀像圓錐形,頂端尖銳。這種草葉子圓圓的,頂端尖銳,像個椎子,因此得名「終葵」,這個字不帶草字頭。《考工記》和馬融的《廣成頌》都寫作「終葵」,《爾雅》則帶草字頭,已經是俗字了,本草中的「落葵」,可能是因為形狀相似而誤寫,這一點毫無疑問。《別錄》:落葵,又名繁露,這就證明了《爾雅》的記載是正確的。

蓋冕旒之垂,名曰繁露,而此草之實,累累下垂,又為近似。韓保昇謂蔓生,葉圓厚如杏葉,子似五味子,生青熟黑;瀕湖謂其似杏葉而肥厚軟滑,八九月開細紫花,累累結實,大如五味子,熟則紫黑色,揉取汁紅如燕脂,女子飾面點唇、亦可染物,謂之胡燕脂,亦曰染絳子,但久則變色耳。今按其葉作蔬,甘滑鮮美,但微有青草氣,其清熱滑潤之功,可見一斑。

《別錄》稱其氣味酸寒,而滑中散熱;瀕湖稱其利大小腸,固亦錦葵之流亞也。又按:此草蔓生,宜入蔓草部,舊本皆在菜部,以其可以為蔬也。今列於此,以葵之名而類之耳。

白話文:

這種植物的果實累累下垂,形狀像古代帝王頭上的冕旒,因此得名“繁露”。它的葉子圓厚,像杏葉,果實則像五味子,生時青綠,熟時黑紫色。這種植物的汁液可以用来染紅色,古人用它来装饰脸部和嘴唇,也用它来染布,叫做“胡燕脂”或“染絳子”,但颜色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变色。它的叶子可以做菜,口感甘滑鲜美,略帶青草气,具有清热滑润的功效。古籍记载它性寒味酸,可以滑中散热,和锦葵类似,具有利大小肠的功效。这种植物是蔓生植物,应该归入蔓草部,但古书中把它归入了菜部,因为它的叶子可以做菜。现在把它列在这里,是因为它和锦葵相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