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二 (7)
卷之二 (7)
1. 苦參子
[發明]苦參子,僅見於趙氏《本草綱目拾遺》,一名鴉膽子,其形如小豆,與《綱目》苦參條中所載甚合。其味極苦,專主諸痔及滯下,大有神效,其功用亦與苦參相類。其仁多油,而氣味甚烈,入胃易致引嘔,故皆去油作丸,或囫圇吞之,雖古書所未載,而功用必不可沒。
凡滯下赤白、腹痛、裡急後重者,用鴉膽子輕輕敲去殼,勿令肉破,擇潔白明淨之仁,以豆腐衣一小塊方寸許,溫湯洗軟,每七粒作一包,整包吞服,濕熱盛者每次吞三包,一日三次,夜二次,極效。濕熱稍輕則減之(此是單方,吾吳多知用之,但舊用龍眼肉包吞,壽頤謂濕熱之病,不宜龍眼溫補,改用豆腐衣包;更妙,或用西法之膠殼裝貯,連殼吞服亦佳)。雖似大苦大寒,非可恆用,而在應用之時,所服無多,止見其利,未見其弊,爰為補之。
白話文:
苦參子,僅見於趙學敏的《本草綱目拾遺》,也叫鴉膽子,形狀像小豆子,和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的苦參很相似。味道極苦,專門治療各種痔瘡和便秘,效果非常好,功效也和苦參類似。它的仁(種子內部)含油量多,氣味很濃烈,服用後容易引起嘔吐,所以通常都去掉油分再製成藥丸,或直接整粒吞服(雖然古書上沒記載這種用法),但其功效不容忽視。
凡是便秘(大便帶血或白色)、腹痛、裡急後重(便意頻繁但排便困難)的患者,可以用鴉膽子輕輕敲碎外殼,不要弄破裡面的仁,挑選潔白乾淨的仁,用一小塊約一平方寸的豆腐皮,溫水洗軟,每七粒鴉膽子仁用豆腐皮包起來,整包吞服。濕熱重的患者,每次服用三包,一天三次,晚上再服兩次,效果極佳。濕熱較輕的患者可以減少服用量。(這是單方驗方,吳地(指江蘇吳縣)很多人都在用,以前是用龍眼肉包裹服用,但壽頤認為濕熱的病症不宜服用溫補性的龍眼肉,改用豆腐皮包裹更好;或者用西藥膠囊裝起來服用,連殼一起吞服也很好)。雖然鴉膽子似乎苦寒藥性較強,不宜長期服用,但在實際應用中,每次服用量不多,只見其療效,未見其副作用,因此特地記載補充說明。
2. 白頭翁
《本經》:「味苦,溫。主溫瘧狂易,寒熱癥瘕積聚,癭氣,逐血止痛,療金瘡。」
《別錄》:「主鼻衄。」
[正義]白頭翁之氣味,《本經》以為苦溫,吳綬改作苦、辛,寒,石頑改作微寒,詳《本經》主溫瘧狂易等證,仲景以治熱痢下重,決非溫性,改者是也。溫瘧狂易,皆屬熱病,惟苦能泄降,寒能勝熱,是以主之。寒熱癥瘕,積聚癭氣,有由於血熱瘀滯者,苦辛泄散而入血分,則癥瘕積聚癭氣可消,故並能逐血止痛,療金瘡也。
鼻衄,皆血熱上湧之證,苦能泄降,而寒以勝熱,證治皆合,《本經》之溫字,必傳寫之誤矣。狂易者,發狂而變易其常度之謂,古書多有之,不為奇僻,乃瀕湖、仲淳、石頑皆改之,反致怪不可識,異矣。
[廣義]陶弘景:止毒痢。
甄權:主赤痢,腹痛,齒痛,項下瘤癧。
吳綬:主熱毒下痢,紫血鮮血者。
[發明]白頭翁,苦寒之品,亦專入血分,而味又辛,故清熱涼血,而亦破瘀導滯,其功用頗與紫草、紫參、地榆相似,故主治亦復相近。近見紹興何廉臣氏有《新編藥物學》,謂白頭翁有白毛茸茸,其性輕揚,頗能升清,以治滯下,非特苦泄,而有升舉下陷之意,所以特有奇功。
壽頤每遇久痢之脾腎已虛者,亦恆與參、耆、朮、草、山藥同用,收效亦捷,此則從物質上體驗得之,確非臆說,但總以有熱者為宜,非虛寒之瀉利可一例論耳。
[糾謬]白頭翁,能清血熱,《本經》苦溫,當是誤字,乃《日華本草》竟以為暖腰膝,顯與各家不符,殆因《本經》溫字而附會之。考瀕湖《綱目》所引諸家舊文,多可信從,惟《日華本草》最為叢雜,甚至南轅北轍,背道而馳,大率皆此條暖腰膝之例也,讀者萬勿為其所誤。
[禁忌]仲淳謂:白頭翁苦寒,凡滯下之胃虛,及虛寒泄瀉者忌之。石頑亦謂:苦寒泄降,久痢之淡血水者,弗服。
白話文:
白頭翁
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:白頭翁味苦,性溫。主治溫瘧、狂躁易怒、寒熱交加、腹部腫塊、積聚、甲狀腺腫大、活血止痛、治療刀傷。
《名醫別錄》記載:主治鼻出血。
古籍中對白頭翁的藥性記載有所不同,例如《神農本草經》記載其性溫,但根據其主治的溫瘧、狂躁易怒等熱證,以及張仲景用其治療熱痢的案例判斷,其性應為寒涼,而非溫性。白頭翁味苦寒,能清熱解毒,瀉火散瘀,所以能治療溫瘧、狂躁易怒等熱病,以及寒熱交加、腹部腫塊、積聚、甲狀腺腫大等由於血熱瘀滯引起的疾病。其活血止痛的效果也適用於刀傷。鼻出血也是由於血熱上湧導致,因此白頭翁的苦寒之性也能有效治療。 古籍中「狂易」指的是發狂且行為反常,並非罕見症狀,不應將其誤解。
其他古籍記載:陶弘景記載其能止毒痢;甄權記載其主治赤痢、腹痛、齒痛、頸部腫瘤;吳綬記載其主治熱毒引起的腹瀉,伴有紫血或鮮血。
白頭翁性味苦寒,善入血分,並帶有辛味,因此具有清熱涼血、破瘀導滯的功效,與紫草、紫參、地榆等藥物功效相似。有些醫家認為白頭翁輕揚上浮,能升清降濁,治療下焦瘀滯,不僅僅是苦寒瀉下,還有提升下陷之物的功效。在治療久痢導致脾腎虛弱的患者時,常與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蒼朮、山藥等藥物合用,療效顯著。但總體而言,白頭翁適用於有熱症的患者,不適用於虛寒體質導致的腹瀉。
一些古籍中對白頭翁的藥性記載存在錯誤,例如《日華本草》記載其能溫暖腰膝,與其他古籍記載不符,可能是由於誤解了《神農本草經》中關於其性溫的記載。 《日華本草》記載多有混亂,甚至與其他古籍記載相悖,需謹慎參考。
禁忌:凡胃虛、虛寒泄瀉、久痢伴有淡血水的患者,均忌用白頭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