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二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 (5)

1. 黃芩

《日華本草》謂黃芩治發背,則古人此病,多由膏粱藥石而發,故有丹石發之名,本屬邪熱,唐宋成方皆主以大劑涼解。《日華》之說,本是正治,然今之背疽,則皆寒入督脈太陽之絡,非溫經升散不為功,古今證治,正是相反,誤與寒涼,即致內陷不治,慎不可誤信古人,而不辨寒熱,夭人天年也。

自張潔古有黃芩安胎之說,丹溪遂以黃芩、白朮為安胎聖藥,謂胎孕宜清熱涼血,血不妄行,乃能養胎,其意未嘗不是,乃後人誤認為妊身必用之藥,竟至俗子凡治胎孕,無不用此,則體質萬有不齊,安得一概可通用(注:一本作「則體質未必皆熱,豈有一概通用之理」)。石頑謂胎熱而升動不寧者宜之,如胎寒下墜,及食少便溏,不可混用者,是也。

[禁忌]繆仲淳謂芩、連苦寒清肅之品,能損胃氣而傷脾陽,故虛熱忌之。石頑亦謂陰虛伏熱,虛陽發露者,不可輕試。

白話文:

《日華本草》說黃芩能治療背上的疔瘡,可見古人得這種病,大多是因為吃太多油膩食物或服用藥物所引起的,所以有丹石發這種名稱,這種病本質上屬於邪熱。唐宋時期的藥方都使用大量寒涼藥來解熱。《日華本草》的說法,本來是正確的治療方法。但是現在的背疽,都是因為寒氣侵入督脈和太陽經絡所引起的,不用溫經散寒的方法就無法治療。古今的病症和治療方法,正好相反。如果誤用寒涼藥,就會導致病情惡化而無法治癒,絕對不可以盲目相信古人的說法,而不辨別寒熱,這樣會使人早逝。

自從張潔古提出黃芩能安胎的說法後,朱丹溪就將黃芩、白朮當作安胎的聖藥,認為懷孕時應該清熱涼血,讓血不亂跑,才能養胎,他的意思並沒有錯。但是後人誤以為這是懷孕必用的藥,導致庸醫只要治療孕婦,就一定用黃芩。每個人的體質都不一樣,怎麼可能都用同一種藥呢(注:另一個版本寫作「每個人的體質未必都是熱性的,怎麼可能都用同一種藥呢」)。石頑說,胎熱而躁動不安的才適合用黃芩,如果是胎寒導致下墜,或是食慾不佳、大便稀溏的情況,就不能混用,這才是正確的。

[禁忌] 繆仲淳認為黃芩、黃連是苦寒清肅的藥,會損傷胃氣,傷害脾陽,所以虛熱的人要忌用。石頑也說,陰虛有伏熱,或是虛陽外浮的人,也不可以輕易嘗試使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