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三 (5)
卷之三 (5)
1. 充蔚(今名益母)
《本經》:「充蔚子:味辛,微溫。主明目益精,除水氣。莖:主癮疹癢,可作浴湯。」
《別錄》:「味辛、甘,微寒。療血逆大熱,頭痛心煩。」
[正義]充蔚,古人止用其子。《本經》之明目益精,則溫和養血,而又沉重,直達下焦,故為補益腎陰之用。除水氣者,辛溫下降,故能通絡而逐水。其莖可浴疹癢,則活血疏風之功也。
《別錄》加以「微寒」二字,則亦溫亦寒,大是不妥,蓋當時以治熱證,因而羼入此說。療血逆者,溫和行血,又子能重墜下降,故能平逆。惟主大熱頭痛心煩,則與溫養之性不符,疑有傳訛,存而不論可也。
[廣義]蘇恭謂:莖葉:主產後血悶,及子死腹中。搗汁服,主浮腫下水,消惡腫,疔毒,乳癰,丹毒,並以傅之,又敷蛇虺百蟲毒螫;滴汁入耳,主聤耳。
白話文:
充蔚子的味道辛辣,性微溫,具有明目益精、去除水氣的功效。它的莖則可用於治療癮疹瘙癢,可以製作成浴湯。充蔚子味辛甘,性微寒,可治療血逆、發熱、頭痛、心煩等症状。
李瀕湖謂:子,治風解熱,順氣活血,養肝益心,安神調經,崩中帶下,產後胎前諸病。莖葉,活血破血、調經,解毒,治胎漏,產難,胞衣不下,血運,血風(注:據《綱目》,風下有「血」字)痛,崩中漏下,尿血,瀉血,血(注:據《綱目》,血原為「疳」)痢,痔疾,打撲內損瘀血,大便小便不通。
又謂治血分風熱,明目,調經,宜用子;治腫毒,瘡瘍,消水行血,胎產諸病,宜用莖葉,以莖葉善於行,而子則行中有補也。
景岳謂其性滑利,善調胎產,故以益母為名,去死胎,下生胎,活血行血。
石頑謂:專行血分,活血行滯。古以為補陰者,是散其瘀而新生之血自清,非充蔚能補養之也。治痧脹腹痛嘔逆,一味濃煎,恣飲有效,是其能散惡血之證。其子性溫,能明目益精,水虧而瞳神縮小者宜之,火盛而瞳神散大者弗用,以辛散能助火邪也。
白話文:
李瀕湖說:益母草的種子,可以治療風寒發熱,舒緩氣機,活血化瘀,滋養肝臟和心臟,安神調經,治療崩漏帶下,產後和孕期各種疾病。益母草的莖葉,可以活血破血、調經,解毒,治療胎漏,難產,胎盤不下,血運不暢,血風疼痛,崩漏帶下,尿血,便血,血痢,痔疾,跌打損傷導致的瘀血,以及大便和小便不通。
他又說:治療血分風熱、明目、調經,應該使用益母草的種子;治療腫毒、瘡瘍、消腫利水、行血,以及胎產相關疾病,應該使用益母草的莖葉。因為莖葉擅長行血,而種子則在行血的同時還有補益作用。
張景岳說:益母草性滑利,擅長調治胎產疾病,所以才被稱為益母草。它可以去除死胎,促進新生胎兒的生長,活血化瘀,行血通絡。
李時珍說:益母草專門作用於血分,活血化瘀,行氣通絡。古人認為它可以補陰,是因為它能散去瘀血,使新生的血液自然清澈,而不是靠滋補來達到補陰的效果。治療痧脹腹痛、嘔吐逆氣,可以用益母草單味濃煎,大量飲用,效果很好,這是因為它能散去惡血。益母草的種子性溫,可以明目益精,適合水虧而瞳孔縮小的患者使用。火盛而瞳孔散大的患者不適合使用,因為辛散之性會助長火邪。
[發明]充蔚,古用其子,今用莖葉。氣烈味濃,功專活血行血,今三吳之俗,以為產後惟一之要藥,無人不服。又主經行不利,腹痛及脹,皆有捷驗,其稟溫和之性,亦可概見。而又能治癰腫瘡瘍,內飲其汁,外敷其滓,頗似涼血解毒,不知生搗取汁,其性已與煎服微有不同,而辛溫之氣,宣通血絡,自然散毒消腫。
其子其莖,皆具溫通之性,但子則沉重下降,守而不走,故能補腎益精,明目;莖葉則扶疏旁達,走而不守,故能活血流氣,通調經絡。凡草木之枝葉花實,性質各有不同,皆即此義。若白花、紅花之異,則一類二種,形式臭味,皆無二致,其用亦同,或謂紅者主血分,白者主氣分,則皮相之見也。
白話文:
「充蔚」這種植物,古代只用它的種子,現在則用它的莖葉。它的氣味強烈,功效專門活血化瘀,現在江浙一帶的人們,都把它當做產後必備的藥物,幾乎人人服用。它也能治療經期不順、腹痛和脹痛,都有顯著的效果,由此可見它溫和的特性。另外,它還能治療癰腫瘡瘍,可以內服汁液,外敷藥渣,似乎有涼血解毒的功效。不過,生搗取汁,其藥性與煎服略有不同,而它辛溫的藥性,能通暢血脈,自然就能散毒消腫。
它的種子和莖葉,都具有溫通的特性,但種子偏重下沉,停留在體內,因此能補腎益精,明目;莖葉則輕盈向上,流通不止,因此能活血化瘀,疏通經絡。凡是草木的枝葉花實,特性各有不同,都是基於這個道理。像白花、紅花,雖然屬於同一類,但它們的形狀、氣味都一樣,功效也相同。有人說紅色主血,白色主氣,其實只是表面現象。
[正訛]充蔚性溫,觀其治產後行瘀,調經前痛閉,其義昭昭,無可疑者,《別錄》加以寒字,蓋必當時有以治熱病者,故有主大熱頭痛一說,然於今無徵,姑勿深辨。《本經》以浴癮疹,後人以敷癰瘍,則皆辛以散之,非取涼解之義,且癮疹為風熱在表,固宜溫和疏泄,不宜寒涼遏抑也,景岳亦以為寒甚,且謂其涼血,最易貽誤後學。
又充蔚枝葉扶疏,生長極易,故其性迅速,為活血捷利之品,經前導滯,產後通瘀,皆其明驗,然走而不守,有攻無補,血滯血瘀者宜之,而血虛、血脫大忌。乃俗醫以為破瘀生新,而婦孺又謂女科必服之藥,三吳習俗,尤為酷嗜,凡屬經病產後,不問虛實,無不恆服,醫者信手塗鴉,服者志心皈命,須知導滯之藥,豈是一例可用?景岳已謂血滯及產難者宜之,而虛滑者不用;石頑亦謂功專於行,崩漏及大便不固者咸忌。
白話文:
充蔚性溫,能治產後瘀血、調經前疼痛和閉經,效果顯著,無需質疑。雖然《別錄》中記載其性寒,可能是因為當時有人用它治療熱病,所以才有了主治大熱頭痛的说法,但现在已無證據,就不必深究了。《本經》記載用充蔚來治療癮疹,後人則用它來敷治癰瘍,都是利用其辛散的特性,並非取其涼解之效。而且,癮疹是由風熱表證引起的,應該用溫和疏泄的方法治療,不宜用寒涼藥物來抑制。景岳也認為充蔚性寒,並說它能涼血,很容易誤導後人。
充蔚枝葉繁茂,生長容易,所以藥性迅速,是活血化瘀的良藥。它能有效治療經前血瘀和產後瘀血,效果顯著。但充蔚藥性走而不守,有攻無補,適合血滯和血瘀者使用,但血虛、血脫者則嚴禁服用。一些庸醫認為充蔚能破瘀生新,婦孺也認為婦科疾病一定要服用充蔚,尤其在江南一帶,人們非常迷信充蔚,凡是經期或產後疾病,不論虛實,都習慣服用充蔚。醫生隨意開方,患者盲目服藥,必須知道,導滯的藥物並不能一概而論。景岳曾說,血滯和難產者宜服用充蔚,虛滑者則不宜服用;石頑也說充蔚專治血瘀,崩漏和便溏者皆忌服用。
然則凡血虛氣滯,經前腹痛,及產後血脫,已無瘀積者,亦何可泥定益母二字,為朝饔夕飧之品?所見過於宣導,遂成虛怯者,亦所時有,安得家喻戶曉,為吾邦一洗其惡俗耶?又益母雖非大溫大熱之藥,而氣烈味苦,究是溫燥隊中之物,觀於產後連服二三日,必口燥咽乾,尤其確據,故宜於寒令寒體,而不宜於暑令熱體。
乃吾鄉視為產後必用之物,雖酷暑炎天,亦必常備,加以畏其苦燥,恆以砂糖濃調,若在三伏時令,新產虛體,多服此濁膩苦燥之藥,耗血戀邪,變生不測,更有可虞。孟英醫案恆謂暑天新產,不宜赤砂糖湯,而不及益母,蓋杭人已不多用此矣。
白話文:
然而,凡是血虛氣滯、經期前腹部疼痛,以及產後失血、沒有瘀血的人,又怎麼能一味地只吃益母草呢?這種做法就像把益母草當成每天的飯食一樣。有些人因為過於宣揚益母草的功效,反而變得虛弱,這種情況也時常發生。怎麼才能讓大家明白這個道理,改掉這種錯誤的風俗呢?再者,益母草雖然不是大熱的藥物,但它性味辛辣苦燥,屬於溫燥類藥物。觀察產婦連續服用益母草兩三天,就會出現口乾舌燥的現象,這點非常明確。因此,益母草適合寒性體質的人在冬天服用,而不適合在夏天服用。
然而,我們這裡的人把益母草視為產後必用的藥物,即使在酷暑炎熱的天氣,也要常備。由於害怕它的苦燥,總是加大量的砂糖去調和。如果是在三伏天這種炎熱的季節,新產婦虛弱的身體,過多地服用這種濁膩苦燥的藥物,就會消耗血液,助長邪氣,發生意外的風險更大。孟英醫案中一直認為,暑天產婦不適合服用紅糖湯,更不適合服用益母草。事實上,杭州地區的人已經很少使用益母草了。
2. 車前子
《本經》:「味甘,寒。主氣癃,止痛,利水道小便,除濕痹。」
《別錄》:「甘、咸,寒。主淋瀝,不欲食,養肺,強陰益精,明目,療赤痛。葉及根,主金瘡,止血衄,瘀血,血瘕,下血,小便赤,止煩下氣,除小蟲。」
[正義]車前,甘寒滑利,專通水道,利小便,而亦入下焦氣分。《本經》主氣癃止痛,即利竅而通泄膀胱之氣也。除濕痹者,水去濕化而痹通矣。《別錄》治淋瀝,即導濕清熱利竅之效。濕阻於中,則納穀不旺,濕熱清而胃納自增。養肺,強陰益精,亦濕熱下泄,而肺金清肅,真陰自強耳,非滑利之品,遂能補益肺腎。
白話文:
車前味甘性寒,能通利水道,幫助小便,排除濕氣和痺痛。它還能治療淋瀝、食慾不振,滋養肺臟,增強陰氣和精氣,明目,治療赤痛。車前葉和根可以治療金瘡、止血鼻衄、瘀血、血瘕、下血、小便赤,緩解煩躁和氣喘,驅除小蟲。
明目,療赤痛,亦泄化濕熱之功用也。根葉之止血、破血者,寒降則血熱自止,通利則瘀結可去。止煩下氣,亦即寒涼順降之理。殺蟲者,濕去熱清,斯蟲不能生矣。
[廣義]陸璣《毛詩疏》謂:治婦人產難(即滑利之效也)。
甄權謂:子,主眼赤痛,障翳,腦痛,淚出,壓丹石毒,去心胸煩熱。
瀕湖謂:導小腸熱,止暑濕瀉利(皆清降之功也)。
甄權又謂:葉,治尿血,利小便,通五淋。
張景岳謂其催生(即陸氏《詩疏》之旨也)。
[發明]車前之子,光滑流利,而氣味寒涼,淡而能滲,故專清熱而通利水道。濕熱鬱滯,在上者泄之使下,在下者導之使行,滑利有餘,苟非小便黃赤,澀而不利,不宜多服,古人以之催生下乳,則利竅行水之力可知。石頑謂陽氣下陷,腎氣虛脫者弗用,若以其平淡而忽之,亦足耗傷津液於無形之中。
白話文:
車前子具有明目、治療眼睛紅腫疼痛的效果,同時也有消除濕熱的功效。它的根和葉具有止血、破血的功效,這是因為寒涼下降能止血熱,通利則能消除瘀血。它能止煩悶、降氣,也是因為寒涼順降的原理。殺蟲的功效源於去除濕氣、清熱,如此蟲子便無法生存。此外,車前子還具有滑利的作用,能治療婦女生產困難。它能治療眼睛紅腫、障翳、頭痛、流淚,以及丹石毒,也能消除心胸煩熱。車前子還能導除小腸熱,止住暑濕瀉痢,這些都是清降功效的体现。除此之外,車前子的葉也能治療尿血、利尿、通五淋。車前子還能催生,與古代文獻中記載的滑利功效相符。
車前子性寒涼、味淡,光滑流利,且具渗透性,因此擅長清熱通利水道。對於濕熱鬱滯,上者能使其下泄,下者能使其通暢。雖然滑利性強,但若小便不黄不赤,不涩不滞,则不宜多服。古人用它催生和下乳,可见其利窍行水的功效。需要注意的是,陽氣下陷、腎氣虛脫者不可使用車前子。若輕視其平淡無奇,容易耗傷津液而不自知。
又此物淡而無味,似非氣分之藥,然濕熱壅塞,下焦氣化不通,或脹或痛,或膀胱蘊濕,小腸疝氣,用為輔佐,其應甚捷。《本經》謂主氣癃,蓋濕阻則氣滯,濕化則氣通,淡滲之味,皆能疏泄氣分,昔人謂利水而不涉氣分,亦止就一面言之耳。
白話文:
這藥物淡而無味,看起來不像專門作用於氣分的藥物。然而,當濕熱阻塞下焦,導致氣機不通,出現腹脹或疼痛,或是膀胱積聚濕氣,小腸疝氣等症狀時,用它來輔助治療,效果非常迅速。《本經》說它能主治氣癃,這是因為濕氣阻滯就會導致氣機停滯,濕氣化解則氣機暢通。淡滲的藥性,都能疏泄氣分。古人說它利水而不涉氣分,也只是從一個角度來說而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