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一 (3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30)

1. 紫參

《本經》:「味苦、辛,寒。主心腹積聚,寒熱邪氣,通九竅,利大小便。」

《別錄》:「療腸胃大熱、吐血衄血,腸中聚血,癰腫諸瘡,止渴益精。」

[正義]紫參,味苦,性寒。色紫,故清熱而入血分。主心腹積聚,寒熱邪氣者,蓋血熱而瘀結之積聚,與玄參之主腹中寒熱積聚同意,非能治氣滯寒凝之積聚也,《別錄》主腸中聚血,亦即此意。通九竅、利二便者,清熱涼血,則九竅自通、二便自利。《別錄》療腸胃大熱,吐血衄血,癰腫諸瘡,皆苦寒能清血熱之功用。

止渴者,熱清而渴自止。益精者,則因其清火而甚言之,邪熱既去而真陰斯充。究竟陰寒之質,非補益之品也。

[廣義]甄權:治心腹堅脹,散瘀血(即《本經》主積聚之意)(又治婦人血閉不通。亦血熱瘀結之症)。

海藏:主狂瘧溫瘧。皆熱病也。又治汗出鼽衄血痢。

蘇恭:治金瘡,生肌肉止痛(無一而非清熱涼血之功耳)。

[發明]紫參苦寒,故專主血熱,而味則微辛,故能散瘀,又能破逐血積。凡血中鬱熱而成瘀結,如痞塊癥瘕之屬,皆可治之。惟氣滯寒凝之瘀血,必非其治。

[禁忌]仲淳謂:血枯經閉者禁用,及勞傷吐血,陽氣虛、脾胃弱者忌之。

白話文:

紫參味苦性寒,因顏色紫而具有清熱涼血的功效。它能治療心腹脹痛、寒熱交加等症狀,主要是針對血熱瘀結引起的積聚,與玄參治療腹中寒熱積聚的功效相似,但不能治療氣滯寒凝引起的積聚。紫參能通暢九竅、促進大小便通暢,是因為清熱涼血的功效,使九竅自然通暢,大小便自然通利。此外,它還能治療腸胃熱盛、吐血、鼻出血、腸道瘀血、癰腫瘡瘍等,都是由於其苦寒清血熱的功效。止渴是因為清除了體內熱邪,益精則是因為清除了邪熱,使真陰得以充盈。但需注意,紫參本身屬性陰寒,並非滋補之品。

紫參還能治療心腹堅硬脹滿,散瘀血;治療婦女血閉不通(都是血熱瘀結的症狀);治療狂瘧、溫瘧等熱病;治療汗出、鼻衄、血痢;治療外傷,促進肌肉再生,止痛。這些功效都源於其清熱涼血的作用。

紫參苦寒,專門治療血熱,略帶辛味,因此能散瘀、破除血積。凡因血中鬱熱而形成瘀結的病症,例如痞塊、癥瘕等,都可以用紫參治療。但氣滯寒凝引起的瘀血,則不適合使用紫參。

血虛經閉、產後出血、陽氣虛弱、脾胃虛弱者禁用紫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