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一 (25)
卷之一 (25)
1. 丹參
《日華本草》丹參主治所錄最詳,而亦最雜,惟骨節疼痛、四肢不遂八字,合於《別錄》脊強腳痹證治。甚至謂其主頭痛赤眼,正與陶弘景久服眼赤之語背道而馳。又有治冷熱勞、熱溫狂悶,破宿血,生新血,安生胎,落死胎,止血崩帶下,調婦人經脈不勻,惡瘡疥癬,癭贅丹毒,排膿止痛,生肌長肉等語,雜亂無章,全是憑空虛構。
雖此等無稽之言,本不足辨,止以近日俗書,多采此種囈語,貽誤學者,實屬不少,而景岳、士材、石頑諸家猶一例採錄,不加辨正,又何怪乎汪訒庵、吳儀洛輩之附和盲從耶。考《日華》是書,全由採集而成,本非有真知灼見,可以闡揚醫理,蓋亦汪氏《集解》、吳氏《從新》之類,原不足道,獨惜李瀕湖最稱淵博,當非抄書胥可比,乃《本草綱目》亦貪多務得,不知節取,反以貽誤後生,同入暗室,而明季以後之本草,又多祖述李氏,隨意節錄幾句,便成一家,則真一盲引眾盲,相將入火坑矣。
瀕湖又引《明理論》,有一味丹參散,功同四物湯之說,云治婦人經脈不調,或前或後,或多或少,產前不安,產後惡血不下,兼治冷熱勞云云,則直是《日華子》之應聲。要之四物一方,通治婦女,已屬盲人捫燭之談,乃更出一物之方,寧非絕大笑話,世又安有不問寒熱虛實,而用一藥一方,可以統治萬病之理。其書不知出於何人手筆,而乃賜以嘉名,稱之《明理》,真是名實相反。
自李氏採之,而後人皆抄襲之,庸夫俗子更喜其簡便易行,而牢記之,亂用之,此醫之所以不可復問,而作俑之咎,吾不能不責瀕湖之不知刪汰也。今人恆以丹參治咳血、咯血之病,蓋取其降氣,又專主血分,誰敢謂其不是,究之百無一效者,以苦降必傷中氣,溫通又非止血,每至愈咳愈甚,而苦泄礙中,且有敗脾之變,是又在滋膩戀邪之外,製造瘵病之別一法門矣。
《聖惠方》治寒疝,小腹陰中相引痛,自汗出欲死,一味為末,熱酒下二錢。葉天士《本草注》亦載之,而改之曰治濕熱疝氣,則誤信《本經》丹參之寒也,然與《聖惠》本旨,大相背謬矣。《婦人明理論》丹參散,即是此方,而欲以通治婦人寒熱虛實百病,可謂荒謬已極,則醫界之蟊賊也。
白話文:
《日華本草》中記載的丹參功效最為詳細,但內容也最雜亂,其中提到的「骨節疼痛、四肢不靈活」這幾點,與《別錄》中提到的「脊椎僵硬、腿腳麻痹」的症狀相符。但書中甚至說丹參能治頭痛、眼睛紅腫,這與陶弘景說長期服用丹參反而會眼睛紅腫的說法完全相反。書中還說丹參能治冷熱虛勞、發熱煩躁,能破除舊血、產生新血,安胎、墮胎,止血崩、白帶,調和婦女月經不調,還能治惡瘡疥癬、癭瘤丹毒,排膿止痛,促進肌肉生長等等,這些說法雜亂無章,完全是憑空捏造。
雖然這些沒有根據的說法本不值得辯駁,但現在很多通俗醫書都採用這些荒謬的言論,誤導了許多學醫的人,實在不應該。而像張景岳、王士材、石頑等名醫,也照搬這些內容,不加辨別糾正,難怪像汪訒庵、吳儀洛之類的人會跟著盲目附和。考究《日華本草》這本書,完全是採集而來,並沒有真正深刻的見解,可以闡述醫理,跟汪氏的《集解》、吳氏的《從新》之類書差不多,本來就不值得一提。可惜李時珍這麼淵博的人,不應該跟抄書匠一樣,但《本草綱目》也貪多求全,不加選擇地收錄了這些內容,反而誤導了後人,大家一起陷入了迷途。明朝之後的本草著作,又多是依照李時珍的寫法,隨便摘錄幾句,就自成一家,真是像一個瞎子領著一群瞎子,一起掉入火坑。
李時珍又引用《婦人明理論》中的丹參散,說它的功效如同四物湯,能治療婦女月經不調,經期或提前或延後,經血量或多或少,產前不安,產後惡露不下,還能治療冷熱虛勞等等,這簡直是在附和《日華子》的說法。要知道,四物湯本來就已經是盲人摸象的說法,竟然又出現了用一味藥來達到相同功效的說法,難道不是天大的笑話嗎?世上哪有不分寒熱虛實,只用一味藥、一個方子就能治療所有疾病的道理呢?寫這本書的人不知道是誰,竟然給它起個好聽的名字叫《明理》,真是名不副實。
自從李時珍採用了這個說法之後,後人就都抄襲照搬,平庸的人更喜歡它簡單易行,就牢記在心,隨意亂用,這就是醫學沒落的原因,而李時珍沒有刪除錯誤內容,也是有責任的。現在的人經常會用丹參來治療咳血、咯血的病症,認為它能降氣,又能專注於血分,誰也不敢說這樣不對,但實際上卻沒有任何效果,因為苦味的藥物會損傷中氣,而溫通的藥性又不是止血的,常常會導致咳嗽越來越嚴重,而且苦泄會妨礙脾胃功能,甚至可能導致脾胃衰敗,這又是在滋膩戀邪之外,製造肺結核的另一種方法了。
《聖惠方》中記載丹參可以治療寒疝,症狀是小腹和陰部疼痛牽引,出汗不止,痛苦到快要死掉,將丹參研成粉末,用熱酒送服二錢。葉天士在《本草注》中也引用了這個說法,但把它改為治療濕熱疝氣,這是誤信了《本經》中說丹參性寒的說法,與《聖惠方》的原意大相徑庭。《婦人明理論》中的丹參散,就是這個方子,竟然想用它來治療婦女的各種寒熱虛實疾病,簡直荒謬至極,這真是醫學界的害蟲啊。
2. 黃精
《別錄》:「味甘、平,無毒。主補中益氣,除風濕,安五臟。」
《日華》:「補五勞七傷,助筋骨,益脾胃,潤心肺。」
石頑:「補中州之品,使五臟調和,肌肉充盛,皆補陰之功,但陽衰者易致泄瀉痞滿。」
[發明]黃精不載於《本經》,今產於徽州,徽人常以為饋贈之品,蒸之極熟,隨時可食。味甘而厚膩,頗類熟地黃。古今醫方,極少用此,蓋平居服食之品,非去病之藥物也。按其功力,亦大類熟地,補血補陰,而養脾胃,是其專長。但膩滯之物,有濕痰者弗服,而胃納不旺者,亦必避之。
白話文:
黃精味甘性平,無毒,能滋補身體、益氣、去除風濕、調和五臟。它能治療五勞七傷,強健筋骨,滋養脾胃,潤澤心肺。黃精能調和五臟,使肌肉豐滿,這是它滋陰的功效,但陽氣不足的人服用容易腹瀉或腹脹。
黃精在《神農本草經》中未記載,現今產於徽州,徽州人常將其作為禮品饋贈,通常蒸熟後隨時食用。其味道甘甜厚膩,有點像熟地黃。古代和現代的醫方中很少使用它,因為它主要作為日常食補之物,而非治療疾病的藥物。它的功效與熟地黃類似,都能補血補陰,尤其擅長滋養脾胃。但它性味厚膩,濕痰體質或胃口不好的人都不適合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