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六 (14)
卷之六 (14)
1. 葛
《大明》謂:止血痢(則以久痢氣陷之虛證而言,未為不是。若熱毒正盛,而妄與升清,未有不敗)。《大明》又謂治胸膈煩熱發狂(則誤以為專清陽明之藥,附會古法,而不知適得其反,同為陽明大熱,而至狂惑,火升氣升,恣肆已極,而更欲與以升舉之藥,是以狂為未足,而必使之逾垣上屋也。毫釐之差,千里之謬,《日華子》藥物學之謬戾,有如此者)。
徐之才謂:殺巴豆、百藥毒(則解毒之理,上已言之。而又能解巴豆毒者,則誤服巴豆,下泄必甚,中州陽氣,未有不陷下者,以此舉之,亦正恰好,況乎性本寒涼,能勝熱毒者乎)。
《開寶本草》謂:作粉止渴解酒,去煩熱。
壽頤按:去滓澄粉,尤其精華所粹,解渴解酲,宜也。然必識得同中之異,苟有不宜於升舉脾胃者,皆當知所禁忌。王孟英醫案中有熱病已解,調服藕粉一杯,而即神志昏迷,發熱益甚者。孟英謂市中藕粉無真,多是葛粉,升提氣火,助之發揚,其說甚確。山雷嘗治蘭溪萬通當友某君,喉腫發腐,牙疳齦腐,身熱如焚,其勢已危。
然與以大劑犀、羚、白虎,清降泄化之藥,服二劑已有轉機,喉開知飢,而家人飼以藕粉一碗,越日病勢陡變,更延余視之,而神瞀脈壞,不可為矣,是亦葛粉送其命也。豈獨習醫之人,不可不識透此意外爻象,即在病家,亦不得概以葛粉為服食常品,而不辨其利害矣。
潔古謂:升陽生津,脾虛作渴者,非此不除,弗多用,恐傷胃氣。
壽頤按:消渴多是實熱,若但渴而不消,則亦多實火,止宜清火生津,尚非乾葛之無投不可。若潔古之所謂脾虛作渴,則與實火之渴不同,正以脾陽下陷,胃津不布,因而渴飲,升舉脾胃之氣而液自和,是為葛根之針對症治。潔古老人之見,確非俗子顢頇可比。其以多用為之戒律,固惟恐升發太過,反以擾動之耳。
東垣謂:乾葛,其氣輕浮,鼓舞胃氣上行,以生津液,治脾胃虛弱泄瀉之聖藥。
壽頤按:東垣老人最精於脾胃虛證,升清一法是其獨得之秘,故於葛根情性,言之極其允當。正惟脾胃虛弱泄瀉,號為聖藥,則彼夫胃有實火之嘔吐,必非其宜,學者亦可兩兩對勘之,而其理自明。
瀕湖謂:散鬱火。
壽頤按:惟其火鬱不伸,故宜升而發之,使其疏達,則夫火焰飈舉方盛之時,必非升提之藥所可混治。奈何無識者流,猶囂囂然,群謂葛根專治陽明大熱,而竟與白虎湯一例視之,可乎?
[禁忌]丹溪謂:斑痘已見紅點,不可用葛根升麻湯,恐表虛反增斑爛。
壽頤按:痘在乍發未齊之時,或頭面獨不見點者,稍用升、葛,本是要藥,若已發多,便不可再。丹溪此說,防其太過,是亦保赤之良圖。若斑之發也,已是胃熱極盛之候,清胃解毒,猶恐無濟,萬不可更與升發,助其烈焰。而宋金以來,猶皆謂升麻、葛根發斑主劑,此壞症之所以不可復救,而橫夭之所以接踵也。可哀哉!
白話文:
葛
《大明》這本書說,葛可以止血痢(但這是針對久病導致氣虛下陷的虛證來說,這樣說沒錯。如果是熱毒很盛的時候,還用升提的藥,沒有不失敗的)。《大明》又說,葛可以治療胸膈煩熱發狂(這是誤以為葛是專門清陽明經的藥,附會古人的說法,卻不知道這樣做反而適得其反,原本就是陽明經有大熱,才會導致發狂,就像火往上燒,氣往上衝,已經到了極點,還用升提的藥,這就像認為發狂還不夠,一定要讓人爬到屋頂上才甘心一樣。差之毫釐,謬以千里,《日華子》這本書在藥物學上的錯誤,就是這樣)。
徐之才說,葛可以解巴豆的毒、百藥的毒(解毒的道理,前面已經說過了。而它能解巴豆毒,是因為誤服巴豆會導致嚴重腹瀉,中焦陽氣一定會下陷,用葛來升提,正好適合,更何況葛的藥性本來就偏寒涼,能夠勝過熱毒)。
《開寶本草》說,葛磨成粉可以止渴解酒,去除煩熱。
壽頤認為,把葛的渣滓去掉,澄出的粉,是葛的精華所在,可以解渴醒酒,這很合理。但一定要了解葛的特性,如果它不適合升提脾胃,就應該知道它的禁忌。王孟英的醫案中,有個熱病已經好轉的病人,喝了一杯藕粉,結果神智昏迷,發熱更嚴重。王孟英認為,市面上賣的藕粉很多不是真的,而是葛粉,它會升提氣火,幫助病情發展,這個說法很正確。山雷曾經治療蘭溪萬通當鋪朋友某君,喉嚨腫脹腐爛,牙齦腐爛,身體發熱像火燒一樣,情況很危急。
於是給他開了大量的犀角、羚羊角、白虎湯等清熱降火的藥,吃了兩劑後病情有了好轉,喉嚨開了知道餓,但家人餵了他一碗藕粉,隔天病情突然惡化,請我去看,發現他神志不清、脈象虛弱,已經無法救治了,這也是葛粉害死了他。不只是學醫的人,必須徹底了解這種意外的情況,即使是一般病家,也不能把葛粉當成日常食物,而不辨別它的利害。
潔古說,葛可以升陽、生津,脾虛導致口渴的,不用它就不能治好,但不要用太多,以免傷胃氣。
壽頤認為,消渴大多是實熱引起的,如果只是口渴但不消瘦,也大多是實火,應該清火生津,不一定非用葛根不可。潔古所說的脾虛口渴,和實火的口渴不同,是因為脾陽下陷,胃液不能輸布,所以才會口渴,升提脾胃之氣,體液自然就會調和,這是葛根對症治療的情況。潔古的見解,確實不是一般庸俗的人可以相比的。他提醒不要用太多,是因為擔心升提太過,反而擾動病情。
東垣認為,乾葛的藥性輕浮,能鼓舞胃氣向上走,產生津液,是治療脾胃虛弱腹瀉的良藥。
壽頤認為,東垣最精通脾胃虛證,升清的理論是他獨到的見解,所以他對葛根的藥性說得非常恰當。正因為葛根是治療脾胃虛弱腹瀉的良藥,所以胃有實火、嘔吐的人,一定不適合用它。學習醫理的人可以對照兩種情況來看,道理自然就明白了。
瀕湖認為,葛可以疏散鬱結的火。
壽頤認為,正因為是火鬱結而不能發散,才應該用升提的方法來疏通它,但如果火勢正旺盛,就不能用升提的藥來混治。可惜那些沒有見識的人,還在那邊喧鬧,都說葛根專門治療陽明經的大熱,竟然把它和白虎湯相提並論,這可以嗎?
【禁忌】丹溪說,出疹子的痘瘡已經出現紅點時,不能用葛根升麻湯,以免表虛反而讓疹子更加嚴重。
壽頤認為,痘瘡剛開始發作、還沒長齊的時候,或者只有頭面還沒出疹子,稍微用一點升麻、葛根,是必要的藥,但如果已經長了很多,就不能再用了。丹溪這樣說,是為了防止用藥太過,也是保護嬰兒的方法。如果出疹子,已經是胃熱很盛的時候,即使清胃解毒,都怕沒效果,絕對不能再用升發的藥,來助長火勢。但從宋朝金朝以來,大家都認為升麻、葛根是治療出疹子的主要藥,這也是病情無法挽救,病人接連夭折的原因,太可悲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