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六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六 (8)

1. 瓜蔞

所謂補虛、安中者,亦以熱則耗傷陰液,即中氣虛而不安,清其熱,益其陰,斯虛可補而中可安,亦非泛言一切之虛弱也。其能續絕傷者,莖葉蔓生,柔而且韌,則通行絡脈而續絕傷,又以情性言之,不僅在物質之治療矣。《別錄》除腸胃痼熱,亦以燥熱而言。治疸及身面黃,則惟津液已耗者為宜,而濕滯之未化者,尚非其治。

唇乾口燥,固即消渴。短氣者,亦以熱傷中氣而言,非痰濕窒塞之短氣。其能止小便利者,溺愈利則津液愈耗,此能益陰生津,則津液回而溲不復多,蓋與下消證之飲一溲二者相類。其能通月水者,亦為熱熾灼爍、血瘀不利而言,清以潤之,斯陰得滋養,而衝任自調矣。瓜蔞實,清熱滑潤,空松而不堅實,故能疏達胸膈,開通痹塞。

《別錄》專主胸痹,正與仲景治結胸滿痛,胸痹心痛徹背同意。丹溪謂胸中有痰,乃肺受火逼,失其降下之令,此能潤下以助降氣,又能洗滌垢膩鬱熱,宜為治痰之要藥。莖葉,治中熱傷暑,以其清芬涼爽,故善滌暑。又其味微酸,自能振刷精力,以御酷暑之炎熱,亦猶孫真人所謂季夏之間,困乏無力,宜服五味子湯以收耗散之氣,使人精神頓加也。

[廣義]《大明》謂:蔞根,治熱狂時疾(以燥熱而言,不為無理,然若痰食熱結而為昏狂,則必非甘寒一派所能勝任,甚者且以助桀為虐。近二百年,凡自命為葉派真傳者,輒以玄參、生地、二冬、知母諸藥名為養陰退熱,而熱愈結者,比比而是。壽頤於陽明熱病之醫案評議中,言之詳矣,茲不復贅)。

《日華》又謂:通小腸(其意蓋謂清熱滋液,即以通利小水,而泄熱下行,然不知小腸功用,全與小便無涉,此亦六朝以後之通病,且正與《別錄》之止小便利相反,《日華》之本草不可為訓,有如此者)。

又謂消腫毒、乳癰、發背、痔瘻、瘡癤(則果屬實熱,固為可用,然消腫泄結,蔞根不如蔞實為佳,以其實有消痰軟堅之功,而根則止能清熱,彼為活潑,而根則呆鈍,各有性靈,亦不可等而視之)。

瀕湖謂:瓜蔞實,潤肺燥,降火,治咳嗽,滌痰結,利咽喉,止消渴,利大腸,消癰腫瘡毒(皆以通泄消結為義,自有實在功用可據,勝於《大明》之顢頇多矣)。

[發明]蔞實入藥,古人本無皮及子仁分用之例,仲景書以枚計,不以分量計,是其確證。蓋蔞實既老,其殼空松,故能通胸膈之痹塞,而子又多油,善滌痰垢黏膩,一舉兩得,物理學之正旨如此。自日華子《大明本草》有其子炒用一說,而景岳之《本草正》只用其仁,張石頑之《逢原》亦云去殼紙包壓去油,則皆不用其殼,大失古人專治胸痹之義。且諸瘍陽證,消腫散結,又皆以皮子並用為捷。

白話文:

所謂的「補虛」、「安中」,是因為熱氣會耗損陰液,導致中氣虛弱而不穩,所以要清除熱氣、增益陰液,這樣虛弱才能補好,中氣才能安定。並不是泛指所有虛弱的狀況都適用。瓜蔞之所以能接續斷裂的傷勢,是因為它的莖葉蔓生,柔軟且有韌性,能疏通經絡,接續斷裂的傷處。這從它的性質來看,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治療。《別錄》中提到能去除腸胃頑固的熱氣,也是指燥熱。治療黃疸和身體、臉面發黃,只適用於津液已經耗損的情況,對於濕氣停滯沒有化開的,就不適合用。

嘴唇乾燥、口乾舌燥,的確是消渴症的症狀。呼吸短促,也是因為熱氣傷了中氣,而不是痰濕阻塞導致的。它能止住小便過多,是因為小便越是多,津液就越是耗損。瓜蔞能增益陰液、產生津液,使津液回流,小便自然不會再多,這和下消證「喝一杯水,小便兩次」的情況相似。它能疏通月經,也是因為熱氣太盛、灼傷血脈導致血瘀不暢,需要用清涼潤澤的藥物,滋養陰液,使衝脈和任脈自然調和。瓜蔞的果實,能清熱、滑潤,內部空鬆而不堅硬,所以能疏通胸膈,打通阻塞的部位。

《別錄》特別提到它能治療胸痹,這和張仲景用來治療結胸滿痛、胸痹心痛徹背的藥物,意義相同。丹溪認為胸中有痰,是因為肺受火邪逼迫,失去了降下的功能。瓜蔞能潤下,幫助肺氣下降,又能洗滌污垢和鬱積的熱氣,應該是治療痰的重要藥物。它的莖葉,能治療中暑引起的熱病,因為它清香涼爽,所以能有效清除暑熱。而且它味道微酸,能振奮精神,抵抗酷暑的炎熱,就像孫思邈所說的,夏天人感到困乏無力,應該服用五味子湯來收斂耗散的氣,使人精神振作。

[廣義]《大明本草》說:瓜蔞根,能治療熱狂時疫(指的是燥熱,並非毫無道理,但如果是痰食熱結造成的昏狂,就不是甘寒藥物所能勝任的,嚴重時反而會助長邪氣。近兩百年來,凡是自稱繼承葉天士一派的人,常常用玄參、生地、二冬、知母等藥物來養陰退熱,結果熱氣反而更加鬱結,這種情況屢見不鮮。壽頤在評論陽明熱病醫案時,已經詳細說明了,這裡就不再重複)。

《日華子本草》又說:瓜蔞能疏通小腸(它的意思大概是指清熱滋潤,通過小便來排泄熱邪,但其實小腸的功能與小便沒有關係,這是六朝以後的通病,而且與《別錄》中提到能止住小便過多,正好相反。《日華子本草》的說法不可取,類似的錯誤還有很多)。

又說能消腫毒、乳癰、發背、痔瘻、瘡癤(如果確實是實熱,可以使用,但如果要消腫泄結,瓜蔞根不如瓜蔞實效果好,因為瓜蔞實有消痰軟堅的功效,而根只能清熱,前者更為靈活,後者則比較呆板,兩者特性不同,不能等同視之)。

李時珍說:瓜蔞實,能潤肺燥、降火、治療咳嗽、清除痰結、疏通咽喉、止消渴、疏通大腸、消除癰腫瘡毒(都是指它能通泄消結,有實在的功效可以依據,比《大明本草》的含糊不清好多了)。

[發明]瓜蔞實入藥,古人本來沒有將皮和子仁分開使用的例子。張仲景的著作是以「枚」來計算,而不是以分量計算,這是確鑿的證據。因為瓜蔞實成熟後,外殼空鬆,所以能疏通胸膈的阻塞,而且它的種子富含油脂,能有效清除痰垢黏膩,一舉兩得,這符合物理學的道理。自從《日華子本草》有瓜蔞子炒用之說,而張景岳的《本草正》只用它的種仁,張石頑的《本草逢原》也說要去殼用紙包壓榨去油,這些都沒用到瓜蔞殼,大大失去了古人專門治療胸痹的意義。而且治療各種瘡瘍陽證時,消腫散結,都是用瓜蔞皮和種子一起使用,效果才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