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六 (2)
卷之六 (2)
1. 五味子
《本經》:「味酸,溫。主益氣,咳逆上氣,勞傷羸瘦,補不足,強陰,益男子精。」
《別錄》:「養五臟,除熱,生陰中肌。」
[正義]五味子,雖具五味,而以酸收為主,故補五臟之陰,而注重於攝腎納氣;又其氣溫和,味陰而氣陽,故於補陰之中,亦寓通陽之意。《本經》以益氣為主治之綱領者,是收攝渙散,以為補益元氣之用,亦陰長陽生而自充之義。益氣二字,所賅者廣,繆氏《經疏》謂肺主諸氣,補肺所以益氣,偏於一邊,甚非古人真旨。
主咳逆上氣,則專以肝腎不納,氣不歸元,而泛溢上逆者言,得此酸收攝納,而逆上自已,止就虛證一邊著想,故即繼之以勞傷羸瘦不足諸症,而痰熱窒塞,氣湧促急之實病,必非其治。強陰益精,則補陰而兼能通陽之效耳。《別錄》所謂養五臟,即《本經》補不足、益氣之義。
又謂除熱,則陰虛內熱得此益陰收攝,而熱自除,與實熱之宜於涼瀉者不同。又謂生陰中肌,則義不可解,蓋有誤字,是當存而不論。
[廣義]成無己謂:肺欲收,急食酸以收之,以酸補之,芍藥、五味之酸,以收逆氣而安肺。
壽頤按:此指肺氣虛滿而言,故宜酸以收之。若感邪襲肺,痰壅氣逆,則為實證,五味酸收,即同鴆毒。惟小青龍湯專治寒飲喘嗽,則麻與桂、甘、半夏、薑、辛諸物,溫辛大隊,泄散有餘,而特以五味調劑其平,即古聖制方之妙用,與單用、獨用者,不可同日而語。
甄權謂:治中,下氣(蓋謂能補中而又下氣,然「治中」二字,殊未穩愜,疑有脫誤)。又謂止嘔逆(則胃陰虛而失其順降耳。《大明》謂消食治反胃,亦即此義)。
《大明》又謂:明目,暖水臟,壯筋骨。亦益陰通陽之效。又謂治奔豚冷氣(則攝納腎氣之渙散也。故東垣謂收耗散之氣,治瞳子散大)。
海藏謂:治喘咳(則喘有二途:一為寒飲積肺之實喘,須以小青龍法之薑、辛、五味並用,而非合麻黃之開肺,不能有功,但證雖屬實,苟其積年宿恙,逢寒輒發者,肺脾正氣,久已積衰,不開肺則勢不可解,而小青龍究非常服之藥,近惟鹽山張壽甫之從龍湯一方,追隨小青龍之後,收攝耗散,降氣滌飲,標本兩顧,盡善盡美,確能補古人未備之法(方論詳張氏《衷中參西錄》,云治外感痰喘,服小青龍湯病未全愈,或愈而復發者,繼服此湯。龍骨、牡蠣各一兩,生杭芍五錢,清半夏四錢,蘇子四錢,牛蒡子三錢。
熱者酌加生石膏)。一為腎氣上泛之虛喘,則下元不攝,泛溢奔騰,沖激擾肺,惟五味既能斂肺金之耗散,而又收攝腎氣,上下並治,雙方兼利,尤為針對。然若認證不清,不問虛實,而惟知酸收一法,則為害亦有不可勝言者矣)。
白話文:
《本經》說:「味道酸,性溫。主要功效是增強體力,止咳逆氣喘,治療因勞累造成的身體虛弱消瘦,補足身體的不足,增強性功能,增進男子精氣。」
《別錄》說:「可以滋養五臟,消除體內熱氣,使陰液生長於肌肉中。」
[正義] 五味子雖然有五種味道,但以酸味收斂為主,所以能夠補養五臟的陰液,特別是收攝腎氣,使之歸於正常;而且它的藥性溫和,味道屬陰,藥氣屬陽,因此在補陰的同時,也具有疏通陽氣的功效。《本經》以增強體力作為主要的治療方向,是因為它能收斂渙散的氣,用來補充元氣,也是陰液增長,陽氣自然產生的道理。「益氣」二字包含的意義很廣,繆氏《經疏》說肺主管所有的氣,補肺就可以增強體力,這種說法太過片面,並非古代醫家的真正意思。
主治咳逆氣喘,專指肝腎不能納氣,氣不能回歸本元,反而上逆的情況,用五味子的酸味來收斂攝納,就能使逆氣自然平息。這裡只考慮虛證的情況,所以緊接著提到因勞累造成的身體虛弱消瘦等症狀。而對於痰熱壅塞,氣喘急促等實證,並不是五味子所能治療的。強陰益精,則是補陰又兼能通陽的效果。《別錄》所說的滋養五臟,也就是《本經》所說的補不足、增強體力的意思。
又說五味子能消除熱氣,是因為陰虛造成的體內虛熱,服用五味子來滋養陰液、收斂固攝,熱自然就會消除,這和實熱應該用寒涼藥物來瀉熱是不同的。又說五味子能使陰液在肌肉中生長,但這句話的意義不明,可能是錯字,所以暫且不予討論。
[廣義] 成無己說:肺喜歡收斂,所以要吃酸味的東西來收斂它,用酸味來補益肺氣,像是芍藥、五味子等酸味藥,就能夠收斂逆氣,使肺氣安定。
壽頤認為:這是指肺氣虛弱而滿悶的情況,所以適合用酸味來收斂。如果外感邪氣侵襲肺部,導致痰液壅塞、氣逆,則屬於實證,五味子的酸味收斂,就如同毒藥一般。只有在小青龍湯中,專門治療寒飲引起的氣喘咳嗽,用麻黃、桂枝、甘草、半夏、生薑、細辛等溫熱發散的藥物,來宣散外邪,而特別用五味子來調和藥性,這才是古代醫家配方的精妙之處,和單獨使用五味子是不同的。
甄權說:五味子能治療中焦的病,並且能使氣向下運行(大概是指它能補養中焦,又能使氣下降,但「治中」二字,不太妥當,可能是有脫漏)。又說五味子能止嘔逆(應該是胃陰虛弱,失去正常下降的功能。《大明》說它能幫助消化,治療反胃,也是這個意思)。
《大明》又說:五味子能使眼睛明亮,溫養水臟(腎臟),強健筋骨。也是它能滋養陰液,疏通陽氣的功效。又說它能治療奔豚冷氣(就是能收攝腎氣的渙散。所以東垣說它能收斂耗散的氣,治療瞳孔放大)。
海藏說:五味子能治療氣喘咳嗽(氣喘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寒飲積聚在肺部的實喘,需要用小青龍湯中的生薑、細辛、五味子等藥物一起使用,但如果沒有麻黃來開宣肺氣,就不能發揮作用。但即使屬於實證,如果咳嗽氣喘多年,遇到寒冷就發作,也是因為肺脾的氣已經虛弱,不開宣肺氣就難以解決,但小青龍湯畢竟不是可以長期服用的藥。近來只有鹽山張壽甫的從龍湯這個方子,追隨小青龍湯之後,能收斂耗散的氣,使氣下降,化解痰飲,標本兼治,可說是補足了古代醫家未完善的地方(方子的說明可以參考張氏《衷中參西錄》,裡面說到治療外感痰喘,服用小青龍湯病沒有完全好,或者好轉又復發的,可以接著服用此湯。藥物包括:龍骨、牡蠣各一兩,白芍五錢,清半夏四錢,蘇子四錢,牛蒡子三錢。如果體內有熱,可以酌加生石膏)。另一種是腎氣上逆的虛喘,是因為腎氣虛弱不能固攝,氣機上泛,衝擊擾亂肺部,而五味子既能收斂肺氣的耗散,又能收攝腎氣,上下兼顧,雙方都有益處,尤其具有針對性。然而,如果辨證不清,不論虛實,只知道用酸味收斂,就會產生無法彌補的危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