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五 (3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34)

1. 佩蘭

初茁一枝,繼則葉叉中又復生枝,肥大者遂簇簇成叢,高不過尺余,莖之最肥者,徑亦不過分許,頗與肆中之干佩蘭近似,而葉小無齒為異。又辛香濃烈,實遠過之,夏秋之間擷鮮葉一二片,和茗瀹之,清芬醒胃,通氣快脾,功用與市肆之佩蘭等,而效力尤捷,但藥中皆不用此,真不可解。

至七八月間,開花成穗,長二三寸,與紫蘇之花相似,苞萼青而帶紫,小花簇簇,香氣尤濃,九月成實滿穗,子老擷之,細小如莧菜子,黑色光亮,橢圓微尖而扁,則嗅之不香,宿根不復生,此古今本草所未收者。而氣味清香,並不燥烈,功用可紀,大有入藥價值,自當補入本草,以備要需。

惟石頑《本經逢原》謂有三種,一曰蘭香,植之庭砌,二十步內即聞香,俗名香草,以子能去目翳,故又名翳子草。繹其二十步內聞香一語,頗與吾鄉所蒔之佩蘭相近,且石頑謂子治目翳及塵物入目,以三五顆內目中,少頃其子濕脹與物俱出。又主暴得赤眼,後生翳膜,用蘭香子一粒入眥內,閉目少頃,連膜俱出。

蓋此子得濕即脹,故能染惹眵淚浮膜爾。然目中不可入塵,而此可納三五顆亦不妨礙云云。壽頤謂目中可納三五顆而不妨礙,確與佩蘭之子極小而光者近似,當即此物。惜石頑不詳言其枝葉花子形色果是何如耳。石頑《逢原》又謂蘭香子大如棗,而褐色不光,七月收之,種時防蟻,濕則有脂浮脹,須以枯炭末掩之。

然上文既云目中可納三五顆,即其子必無大如棗之理,「如棗」二字必有訛誤,合併記之,以俟實驗。又石頑意中,竟以蘭香一物當《本經》之蘭草,故《逢原》直以《本經》利水道,殺蠱毒,闢不祥,久服益氣、輕身、不老,通神明二十二字繫於蘭香條下,亦未免獨斷之偏。但所述蘭香主治,頗有可以移之於佩蘭葉者,爰並錄之,以備參考。

石頑曰蘭氣芳香,能闢疫毒惡氣,調中消食,治呃嘔脾癉,口中時時溢出甜水者,非此不除。多走氣道,故能利水,調肝和脾,其功倍於藿香,善調嘔逆,散積久陳郁之氣。《素問》曰:五味入口,藏於胃,以行其津液,津液在脾,令人口甘,此肥美所發也。其氣上溢,轉為消渴,治之以蘭,除陳氣也。

東垣治消渴生津飲用蘭葉,蓋本於此,又治牙疼口臭有神功丸,亦用蘭香,如無以藿香代之。

壽頤按:觀東垣是方,雖用蘭香葉,而曰無則以藿香代之。竊意東垣尚不識蘭香為何物,徒取空名以自附於古方之義耳。如其確知有此,則尋常小草,當亦無地無之,又何必另覓替代耶?石頑又引時珍曰,蘭香須三月棗葉生時種之乃生,否則不生,常以魚腥水、泥溝水、冷泥水澆之,則香而茂,不宜糞水,著糞則萎。

白話文:

佩蘭剛長出來時只有一枝,之後葉子分叉的地方又會長出新的枝條,長得肥大的就會一叢叢的,高度大約只有一尺多。最粗的莖,直徑也不過幾分而已,看起來很像藥材行賣的乾燥佩蘭,只是葉子比較小,而且沒有鋸齒狀邊緣,這點不同。而且它的辛香味非常濃烈,遠勝過藥材行的佩蘭。夏天或秋天的時候,摘一兩片新鮮的葉子,泡在茶裡喝,清香的味道可以提神醒胃、暢通氣機、健脾開胃,功效和市面上賣的佩蘭一樣,但是效果更快。不過,藥材裡面都不用這種佩蘭,實在令人不解。

到了七八月的時候,會開花形成像穗狀的花序,長約二三寸,跟紫蘇的花很像,花萼是青色帶點紫色,小花密密麻麻的,香氣更濃。九月的時候結成滿穗的果實,果實成熟後採收,像莧菜的種子一樣細小,黑色而且光滑,呈橢圓形,頂端稍微尖且扁平。這時聞起來就沒有香味了。它的根不會再長出新的植株。這種佩蘭是古今本草書籍都沒有記載的。但是它的氣味清香,不燥熱,功效值得記錄,很有入藥的價值,應該將它補入本草,以備不時之需。

石頑在《本經逢原》裡說有三種蘭,其中一種叫蘭香,種在庭院裡,二十步內就能聞到香味,俗稱香草,因為它的種子可以去除眼翳,所以又叫翳子草。他所說的二十步內就能聞到香味,很像我家鄉種的佩蘭。而且石頑說它的種子可以治療眼翳和眼睛跑進異物,只要放三五顆在眼睛裡,過一會兒,種子吸水膨脹,就會把異物一起帶出來。還可以治療突然發紅的眼睛,以及之後產生的翳膜,只要把一粒蘭香子放入眼角,閉上眼睛一會兒,連同翳膜都會被帶出來。

大概是這種種子遇到濕氣就會膨脹,所以能吸附眼屎、淚水和浮膜。雖然眼睛裡不可以跑進灰塵,但是放三五顆這種種子卻沒關係。壽頤認為眼睛裡可以放三五顆而沒有妨礙,確實跟佩蘭的種子非常小而且光滑很像,應該就是這種佩蘭。可惜石頑沒有詳細說明這種蘭香的枝葉、花朵和種子的形狀、顏色到底長什麼樣子。石頑在《逢原》又說,蘭香的種子像棗子一樣大,而且是褐色不光滑,七月採收,種的時候要防螞蟻,如果碰到濕氣就會膨脹浮起油脂,必須用乾炭粉覆蓋。

但是上面既然說眼睛裡可以放三五顆,那它的種子一定不可能像棗子一樣大,「像棗」這兩個字一定是錯誤的。我把這兩種說法都記錄下來,等以後再驗證。而且石頑認為蘭香就是《本經》裡的蘭草,所以《逢原》直接把《本經》中關於蘭草的「利水道、殺蠱毒、闢不祥、久服益氣、輕身、不老、通神明」這二十二個字,放到蘭香的條目下,未免太過武斷。但是他所說蘭香的主治功效,有一些可以用在佩蘭葉上,所以一併記錄下來,以供參考。

石頑說蘭香的氣味芳香,可以驅除疫病和惡氣,調理腸胃、幫助消化,治療打嗝嘔吐和脾癉(脾胃虛弱的病症),對於口中常常溢出甜水的人,一定要用蘭香才能治好。它走氣分的功效比較強,所以能利水,調理肝臟和脾胃,功效比藿香好很多,善於調理嘔吐,散去積久陳腐的鬱悶之氣。《素問》說:「五味進入口中,藏於胃裡,用來運行津液,津液在脾臟,會使人覺得口中甘甜,這是因為吃太多肥膩食物所引起的。如果津液向上溢出,就會轉變成消渴症(糖尿病),可以用蘭來治療,去除陳腐之氣。」

東垣在治療消渴症的生津飲中用了蘭葉,大概就是這個道理。他治療牙痛和口臭的神功丸也用了蘭香,如果沒有蘭香,就用藿香代替。

壽頤認為:觀察東垣的藥方,雖然用了蘭香葉,但是說如果沒有就用藿香代替。我猜測東垣可能根本不認識蘭香是什麼,只是借用古籍的名稱來附會古方的意思而已。如果他真的知道蘭香是什麼,那它應該是很常見的野草,隨處可見,又何必再另外找替代品呢?石頑又引用時珍的話說,蘭香必須在三月棗樹長葉的時候種植才會生長,不然就長不出來。要常常用魚腥水、泥溝水、冷泥水澆灌,才會香而且茂盛,不適合用糞水,用糞水就會枯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