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一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一 (13)

1. 桔梗

《本經》、《別錄》皆無此意,殆誤認仲景、《千金》甘桔諸方,或治咽痛喉痹,或治肺癰喘咳,皆主上焦之病而云然。然試觀《本草經》主腹滿腸鳴,《別錄》下蠱毒,豈無下行之用?張隱菴辨之,謂桔梗氣分之藥,上中下皆可治,斥潔古為杜撰。然潔古、景岳之說,今尚盛行於時,遂令通達三焦,宣陽行氣之功,不復信用於世,易老誤人,正是不淺。

丹溪之言曰:乾咳嗽乃痰火之邪,郁在肺中,宜苦桔梗以開提之。

壽頤按:桔梗辛溫,以治火鬱,未能熨貼,但輕用之以為嚮導,尚無大弊。

石頑謂:痘疹尚下部不能起發,大忌桔梗;陰虛久嗽,不宜用,皆以其疏泄陽氣也。

仲景甘桔湯,本治少陰咽痛,而後人乃以此方統治一切風熱實火咽痛,多未見其效者,則抹卻少陰一層之過也。且自易老獨創桔梗上升之議、仲淳、景岳、石頑諸子靡然宗之,而猶認定其為咽痛專藥,就使桔梗果屬升提,則凡風熱、實火諸喉咽病,正是火勢上壅之候,更與溫升,寧不抱薪救火,而益張其焰?奈何庸俗之流,猶昧然盲從,而執定甘桔為咽痛之普通藥劑耶。

白話文:

《本經》和《別錄》這兩本書都沒有提到桔梗有上升的特性,可能是誤解了張仲景和《千金方》中含有桔梗的方劑。這些方劑有的治療咽喉疼痛,有的治療肺膿腫、咳嗽氣喘,都是以上焦的病症為主的。但是看《本草經》說桔梗能治療腹脹腸鳴,《別錄》說能解蠱毒,難道沒有下行的作用嗎?張隱菴分析說,桔梗是走氣分的藥,上中下三焦的病都能治,批評李杲(潔古)的說法是杜撰的。但是李杲和張景岳的說法現在還很流行,導致桔梗能通達三焦、宣發陽氣、運行氣機的功效,不被世人信任,李杲這個誤導太大了。

朱丹溪說,乾咳是因為痰火之邪鬱積在肺中,適合用苦桔梗來開提肺氣。

我的看法是,桔梗性味辛溫,用來治療火氣鬱結,效果不夠貼切,但如果少量用來引導藥效,倒也沒有大害處。

石頑說,痘疹發不出來時,非常忌諱使用桔梗;陰虛久咳的人,也不適合用桔梗,都是因為它會疏泄陽氣。

張仲景的甘桔湯,本來是治療少陰咽痛的,但後人卻用這個方子來治療各種風熱實火引起的咽痛,大多沒有效果,這是忽略了少陰這一層原因的過錯。而且自從李杲首創桔梗上升的說法後,王仲淳、張景岳、石頑等人都盲目跟從,仍然認為桔梗是治療咽痛的專用藥。就算桔梗真的是升提的藥,那麼凡是風熱、實火引起的咽喉病,正是火勢上炎的時候,再用溫性的藥來升提,豈不是火上加油,讓火勢更加旺盛?為什麼平庸的人還是這麼盲目地跟從,認定甘桔湯是治療咽痛的常用藥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