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五 (8)
卷之五 (8)
1. 川芎
《本經》:「芎藭:味辛,溫。主中風入腦頭痛,寒痹筋攣緩急,金創,婦人血閉無子。」
《別錄》:「除腦中冷動,面上遊風去來,目風淚出,多涕唾,忽忽如醉,諸寒冷氣,心腹堅痛,中惡,卒急腫痛,脅風痛,溫中內寒。」
[正義]芎藭,味辛氣溫,氣頗芬烈,而味不甚厚,以氣用事,升發之力殊猛,能上達頭目,直透頂巔。又質不堅凝,甚多空竅,故旁行肢節,貫通脈絡,透達腠理,開泄肌膚。《本經》主中風入腦頭痛,則風寒癘氣,傷於諸陽之會也。主寒痹筋攣緩急,則陰寒肅殺,襲入筋肉血絡也。
治婦人血閉無子,則虛寒之體,陽和不司運用也。主金瘡,則破傷失血之後,衛陽亦復不足,是皆以溫和敷布,助其宣化,而諸恙可療。僅是以思,凡風熱、肝陽上攻之頭痛等證,均非溫升辛散所可妄試,東垣有頭痛必用川芎一說,其義固專為風寒著想,然語意太不分明,而俗本《藥性賦》竟以頭痛用川芎一句,概治百般頭痛,其弊當復何如?《別錄》除腦中冷動,繆氏《經疏》謂動當則痛,其說甚是,蓋傳寫之誤,即《本經》風入腦之頭痛也。面上遊風,目風淚出,皆以寒風外侵者言之,溫升辛散,而外風自泄。
多涕唾者,即風寒襲肺,鼻塞流涕之傷風證,辛以散之,溫以通之,固其所宜。忽忽如醉,蓋即承鼻塞涕多而言,肺為寒束,其氣不宣,則胸中鬱抑,神情昏昏之意,若氣火升浮,神昏如醉,則非所宜。「諸寒冷氣,心腹堅痛」八字作一句讀,則諸般心胃腹痛之由於寒冷氣滯者,芎之溫和行氣,本有特長,而肝膽火炎之痛,非所宜矣。中惡卒急腫痛,蓋亦以猝受寒氣而言。
若脅痛則屬於少陽部位,木(注:原作「水」,於義未允,改)郁不舒,最多是證,芎疏氣滯,雖是專司,惟升泄有餘,恐有助長之慮,是不可與心腹痛之多由中陽無權者,作一例觀也。
[廣義]甄權:治腰腳軟弱,半身不遂(是營陰虛而經絡失其榮養者,芎秉溫和之氣,以助滋養諸藥,起痿起廢,其效固可操券)。又主胞衣不下(則芎、歸入血行氣,運動之力,尤其特長,且能活血通滯,故亦為催生及下胎衣死胎之要藥,加味芎歸湯,已是信而有徵。《千金方》治子死腹中,用芎藭末調酒方寸匕,須臾二三服,謂能立出,保產無憂散亦為催生良方,中有川芎。
程鍾齡《醫學心悟》謂活動流利是為撐法,其力量及功用可知,彼夫安胎劑中,亦有重此類,以擾動其氣血者,則不可不深長思也)。
海藏謂:搜肝氣(則氣滯不利者,用此以宣通疏達之,洵無不宜。若肝橫而暴戾不馴,亦復助其升動,則謬矣)。又謂補肝血,潤肝燥,補風虛。(則凡諸火證,宜柔潤滋填為主,而輔之少許川芎,溫煦行滯,助其機緘,方是化雨春風,養育萬物,要非溫升之性,獨往獨來之所可專任也)。
白話文:
川芎,味道辛辣,藥性溫和。主要治療因中風導致的腦部疼痛,寒邪侵入引起的筋骨攣縮、麻木不適,以及外傷出血,還能治療婦女因血氣不通而導致的閉經和不孕。
此外,還能去除腦部因寒冷引起的顫動,治療臉上遊走的風邪、眼睛容易流淚、鼻涕很多、容易打噴嚏、頭暈昏沉如同醉酒,以及各種因寒冷引起的氣滯、心腹部劇烈疼痛、中邪、突然發作的腫痛、肋骨部位的風痛,並能溫暖中焦、驅散內部的寒氣。
川芎,味道辛辣,氣味溫和,香氣濃烈,但味道不濃厚。其主要作用在於氣,升散的力量很強,能向上通達頭部和眼睛,直達頭頂。而且它的質地鬆散,有很多孔隙,因此能橫向行走於肢體關節,貫通經絡,穿透肌膚紋理,開泄毛孔。《本經》說它能治療中風入腦引起的頭痛,是因為風寒邪氣侵犯了人體陽氣匯聚的地方;能治療寒邪引起的筋骨攣縮,是因為陰寒之氣侵襲了肌肉血脈;能治療婦女因血氣不通導致的閉經和不孕,是因為體內虛寒,陽氣不足,無法正常運行;能治療外傷出血,是因為破傷失血後,體表的陽氣也跟著不足,這些都可以用川芎溫和發散的作用,幫助氣血運行,从而達到治療效果。因此可以推斷,凡是因風熱、肝陽上亢引起的頭痛等病症,都不適合用川芎這種溫熱升散的藥物。
東垣曾說頭痛必用川芎,他的意思主要是針對風寒引起的頭痛,但說法不夠明確,以至於俗本《藥性賦》中,竟以「頭痛用川芎」一句,概括治療各種頭痛,這顯然是錯誤的。《別錄》說川芎能去除腦部因寒冷引起的顫動,繆氏《經疏》認為這個「動」應該是疼痛的意思,這種說法很正確,可能是傳抄的錯誤,這其實就是《本經》所說的風邪入腦導致的頭痛。臉上遊走的風邪、眼睛容易流淚,都是因為寒風侵入體表,用川芎溫散,就可以驅散體表的風邪。
鼻涕很多,就是風寒侵襲肺部,導致鼻塞流涕的傷風證,用辛溫的藥物來發散和疏通,自然適合。頭暈昏沉如醉,是因為鼻塞流涕導致肺氣不暢,胸悶鬱結,神情昏沉。如果是因為氣火上浮導致的神昏如醉,就不適合用川芎。「各種寒冷之氣,引起心腹部劇烈疼痛」,這句話應該連起來讀,指各種因寒冷導致的氣滯,引起的心胃腹痛,川芎溫和行氣,的確有特殊療效,但如果是因肝膽火熱引起的疼痛,就不適合用川芎了。中邪、突然發作的腫痛,也是因為突然受到寒氣侵襲所致。
至於脅痛,則屬於少陽經脈的部位,多是因為肝氣鬱結不舒暢,川芎雖然能疏通氣滯,但升散的力量太強,恐怕有助長肝氣上逆的可能,所以不能和那些因中陽不足引起的心腹痛混為一談。
甄權認為川芎可以治療腰腳軟弱、半身不遂(這是因為營血不足,經絡失去滋養,川芎具有溫和之性,可以幫助滋養的藥物發揮作用,使萎縮的肢體恢復功能)。還能促進胞衣排出(因為川芎和當歸都能活血行氣,推動的力量很強,而且能活血通絡,因此也是催生和排出死胎、胞衣的重要藥物,加味芎歸湯就是一個有效的例子。《千金方》記載用川芎末調酒,每次服用一小匙,很快就可以把死胎排出。保產無憂散也是催生的良方,裡面就有川芎)。
程鍾齡《醫學心悟》認為,川芎能使氣血活動流暢,可見其力量和作用。有些安胎的藥方中,也會用到川芎來擾動氣血,但這就不得不深思了。
李杲說川芎可以疏肝氣(對於氣滯不暢的情況,可以用它來疏通,效果很好。但如果肝氣橫逆暴躁,再用川芎來升發,就錯了)。他又說川芎能補肝血、滋潤肝燥、補風虛。(凡屬火證,都應該以柔潤滋養為主,輔以少量川芎溫煦行氣,幫助氣血正常運行,就像春風化雨滋養萬物一樣。不應該只依賴溫升之性的川芎來獨自發揮作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