張山雷

《本草正義》~ 卷之五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 (7)

1. 當歸

海藏:主痿癖(癖,當作躄,以除虛痿廢而言,補陰和陽,誠不可少)。又治足下熱而痛。(則腎陰虧損,龍火遊溢,宜大劑滋填為佳,辛溫非其主也)。又謂主帶脈為病,腹痛,腰溶溶如坐水中(則虛寒之人,腎水陰寒,氾濫為病,溫養是其所宜)。又謂主衝脈為病,逆氣裡急(則雖奇經是動,無非虛象,然氣逆上衝,非一味溫辛所能獨任者也)。

瀕湖謂:治頭痛,心腹諸痛(若以虛寒諸痛而言,養血溫升,並和氣滯,當歸本是專長,而風陽升騰之頭痛,凡屬升提,皆其所禁,是又不可不知變通者矣)。

石頑謂:血受病及諸病夜甚,必須用之(蓋病在陰分,用以入陰血而升舉之,以還歸於陽,歸之溫升,確是主藥)。又謂產後惡血上衝(則歸尾下達,固逐瘀必需之品)。又謂血壅而不流則痛,當歸甘溫,能和營血,辛溫能散內寒,使氣血各有所歸。

壽頤謂:和血而行血中氣滯,止痛固宜,惟溫煦是其專長,中虛中寒,尤其獨勝。惟木火橫逆,肝氣搘撐之為脹為痛,適與背道而馳。又謂:仲景治陽邪陷陰,手足厥寒,脈細欲絕,用當歸四逆湯,於桂枝湯中加當歸、細辛、通草以通血脈。

壽頤按:此是陽氣陷入陰中,外真寒而內蘊熱,非四逆湯之專於回陽所宜。惟宣通其陽氣,還之於表,而安內即以攘外。當歸四逆是舉內陷之陽而提出之,與四逆湯之溫藥,徹內徹外者,截然不同。

[發明]當歸是血家氣藥,以辛升運行為用,以溫和燠煦為功,氣血虛寒者得之,則血隨氣行而歸其所歸,此當歸命名之取義也。昔人每謂身能補血,頭能止血,尾能行血,全能和血,徹上徹下,可補可攻,頭尾之情性不同,斯攻守之取效自別,吾國藥物學之精細,所以異乎西人之專論物質,而無投不利者,其精髓在是。

壽頤謂歸身主守,補固有功;歸尾主通,逐瘀自驗;而歸頭秉上行之性,便血溺血,崩中淋帶等之陰隨陽陷者,升之固宜。若吐血、衄血之氣火升浮者,助之溫生,豈不為虎傅翼,是止血二字之所當因證而施,固不可拘守其止之一字而無投不利矣。

且凡失血之證,氣火沖激,擾動血絡而循行不守故道者,實居多數,歸之氣味俱厚,行則有餘,守則不足,此不可過信歸所當歸一語,而有循名失實之咎,即如《局方》四物一湯,舉國醫家,孰不知是血家聖藥,且自海藏種種加味而六合諸方,可謂五花八門,無美不備,極盡醫林能事。

究竟即以四物言之,已是走者太走,守者太守,各有專主,未必水乳交融,更何論信手拈來者之合宜與否,此則泥於跡象,太嫌呆板,去神化二字,瞠乎遠矣。

白話文:

當歸

**海藏說:**當歸主要治療痿軟無力的疾病(這裡的「癖」應該理解為「躄」,指肢體癱瘓,說明當歸是針對虛弱無力而無法行動的情況),它可以補養陰氣和陽氣,實在是不可或缺的藥物。它還能治療腳底發熱疼痛(這通常是腎陰虧損,虛火上炎導致的,應該用大量滋補陰液的藥物來治療,辛溫的當歸並非主要用藥)。另外,當歸還能治療帶脈疾病,引起的腹痛,腰部感覺像坐在水中一樣軟弱無力(這是虛寒體質的人,腎水陰寒,氾濫引起的疾病,應該用溫養的方法來治療)。再有,當歸能治療衝脈疾病,引起的氣逆上衝、腹中拘急(即使是奇經的病變,也多半是虛弱的表現,但氣逆上衝,不能單純用溫辛的藥物來治療)。

**李時珍(瀕湖)說:**當歸能治療頭痛、心腹各種疼痛(如果是虛寒引起的各種疼痛,用當歸養血溫陽、調和氣滯,效果很好。但如果是因風陽上升引起的頭痛,當歸就不能用,因為它有升提的作用,這點必須要知道變通)。

**石頑說:**凡是血病或各種疾病在晚上加重的,必須用當歸(因為病在陰分,用當歸可以入陰血,升舉陽氣,讓陰陽回歸平衡,當歸的溫性升提作用,確實是治療這類疾病的主要藥物)。另外,當歸能治療產後惡血上衝(用當歸的尾部,能引導藥力下行,是排出瘀血的必需藥品)。還有,血瘀不流通就會疼痛,當歸甘溫,能調和營血,辛溫能散內寒,使氣血各得其所。

**壽頤說:**當歸能調和血液,也能推動血中氣滯,止痛效果好,它的特長是溫煦。對於中焦虛寒的人,尤其適合。但如果是肝氣橫逆,氣機阻滯引起的脹痛,當歸就不能用,因為它和這種病機是相反的。另外,張仲景用當歸四逆湯治療陽邪陷入陰分,手足冰冷,脈細弱快要消失的情況,在桂枝湯中加入了當歸、細辛、通草,來疏通血脈。

**壽頤按:**這種情況是陽氣陷入陰中,表面看起來是寒證,但內部其實有熱,不能用四逆湯這種專門回陽的藥物。應該用宣通陽氣的方法,讓陽氣回到體表,這樣才能由內而外地解決問題。當歸四逆湯的作用是把陷入陰分的陽氣提起來,和四逆湯這種從內到外都用溫藥的治療方法,截然不同。

**總結:**當歸是血分氣藥,它的作用是辛散升發、運行氣血,性味溫和,有溫煦的作用。氣血虛寒的人用了當歸,能使氣血隨著氣機運行,各歸其位,這就是當歸得名的原因。古人常說當歸的根身能補血,頭部能止血,尾部能活血,全體能調和氣血,能上能下,可補可攻。當歸不同部位的藥性不同,因此其功效也有差異。我們中國的藥物學非常精細,不像西方只研究藥物的物質,不考慮藥物的特性和作用,所以能針對不同情況應用藥物。

**壽頤說:**當歸的根身主要作用是守補,具有補養的功效。當歸的尾部主要作用是疏通,能活血化瘀。當歸的頭部有上升的特性,因此可以治療陰虛下陷引起的便血、尿血、崩漏、白帶等病症。但如果是吐血、流鼻血等氣火上逆的情況,用當歸來助長溫性,豈不是火上澆油?所以,當歸的止血作用,必須根據具體病情來運用,不能只拘泥於「止」字而盲目使用。

而且,大多數失血的病症,都是因為氣火上衝,擾亂血脈,使血液不能按正常規律運行。當歸的氣味都比較厚重,所以運行的力量有餘,但守補的作用不足。因此,不能過於相信當歸「歸」的概念,而犯了名實不符的錯誤。比如《局方》裡的四物湯,大家都知道是血分良藥。從海藏的各種加味,到後世衍生出的各種方劑,可謂五花八門,無所不備,充分展現了醫學的豐富。

但即使是四物湯,也存在走散的力量太過,守補的力量不足的問題,它們各有側重,未必能水乳交融。更何況那些隨意搭配的方子,更不一定恰當。如果只拘泥於藥物的表面功效,而缺乏靈活變通,就會顯得呆板,與中醫精髓相去甚遠。